|
发表于 2019-8-8 09: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的低压供电系统,常见的是T T和TN系统,其中解释如下:
T T系统:即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这种系统内,配变二次中性点接地,并引出工作中性线(也就是俗称的零线),用户侧负荷金属外壳接地。这种系统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当用户侧的接地电阻为4欧,配变处的接地电阻也为4欧,那么在单相接地故障(例如:家庭的电冰箱,压塑机电机绝缘损坏,火线碰壳)时,故障电流约27.5安培,空气开关或熔断器断不开故障电流(除非熔断器熔体电流小于10安培),外壳带电约110V左右,此电压仍能对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T T低压供电系统内,用户不管是单相还是三相,必须在计费电表之后安装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毫安。
TN系统:TN系统即保护接零系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TN-C,另一种是TN-S(TN-C-S)。TN-C系统,在配变中性点接地后,引出的中性线即作为工作零线又作为保护零线。(该线一般称为PEN线),其连接用户设备的外壳。这种系统的优点就是当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等效于形成单相火线对零线短路,其短路电流很大,足以促使熔断器熔断或空气开关跳闸,切断故障设备电源。但该系统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陷就是由于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是同一根线,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甚至发生零干线接触不良或断路,就会造成系统内大面积的设备外壳带电,从而发生较为严重的人身触电事故,所以现在几乎不采用这种供电系统。
TN-S(TN-C-S):系保护接零(TN-C)系统的改进系统。它将保护零线(实际是接地线)和工作零线严格分开。配变中性点接地,从配变处接地网单独引出一根导线,它平时不参与系统运行,与大地等电位,引至用户配电盘后,连接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而工作零线只参与运行,不作为保护线。这种系统运行安全系数较高,现在广泛采用。而TN-C-S系统则是一种变通的办法,即所谓三相四线变三相五线制。从配变处引出三相火线和工作、保护零线(PEN);到用户低压受总柜处,PEN线进行重复接地,而后由用户侧接地网引出保护接地线(PE),与工作零线严格分开,这种系统在老建筑或旧变电站改造时使用较多,可以降低变配电设备造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