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8-26 09: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m78321 于 2022-8-26 09:20 编辑
同意你关于通带窄和偏调失真的看法。但不赞成你关于收音机中频采用参差调谐的提法:。
1)有可能对收音机一中放输入调谐回路采用一个中周(单调谐)或采用两个中周(双调谐,且有电感耦合及外电容耦合两种)的认识有出入;
若采用两个中周的双调谐,两个中周都是要准确调谐在同一个中频(靠合适的耦合度实现通带曲线矩形系数较好),而不是把频率错开拉开。
2) 如果是采用参差调谐的中频回路,那是两级中放的每一级中周采用参差频率(错开);不是一中放输入回路采用两个中周并频率错开,那样传输系数更低‘
3)收音机的中频通带带宽与选择性是矛盾,普及机是无法兼顾的(采用双调谐回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但增加了成本),老产品时代电台资源较多,肯定是要保证选择性的,否则串台了,什么音质都没有意义了;
而采用参差调节,中频通带响应曲线的底部依然较宽,选择性不但没有提高可能更坏,这与双调谐的响应曲线形状差别较大,双调谐既能增加带宽又能提高选择性。
由于在收音机中短波,普及机突出的问题是选择性,一般不太会采用参差调谐,而在电视机的中放回路,由于电视台的频率资源是按本地配置的(传输距离有限),通常选择性问题不是主要矛盾,而带宽决定了画面质量,普通中频回路很难达到带宽要求,所以分立元件的中放通道,要采用多级中放之间的参差调节,由于后来出现了声表面效应的晶体滤波器,一个新元件就同时解决了带宽和选择性问题(通带曲线矩形系数好,在远程接收电视信号时选择性就要高了才好),才不用及集成电路中放,所以才没有了参差调谐。
以前看书脑子里留下的,若有误,请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