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15 16: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海旺 于 2019-1-15 17:09 编辑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未曾见过换电子抢。换电子枪必须回收失效报废的显像管,市场上一直没有这样的业务,包括收废品的80年代中期兴起回收旧家电的,垃圾佬要的是消磁线圈。回收旧家电的只回收电脑显示器,显像管从来不要。从装配14;9寸电子管电视以及修理电视机(包括帮助各修理部其中有电视台服务部与各无线电厂的服务部)见到显像管性能报废的很少,就是显像管报废了也是更换新的,旧的钳掉尾巴扔掉。
国产显像管开始是用的苏联技术(35cm粗颈斜抢35SX2B与直抢35SX3B非常少见的43cm粗颈长抢管)大家都知道不可能换抢。70年代生产双电位电子抢的23cm的显像管数量不多,当时对一般人9寸电视机买不起,还有极其少量的110度粗颈40cm与47cm显像管。之后是以北京显像管厂为代表的细颈31cm两种显像管(加速级电压不同),国产12寸电视机开始大量生产,各显像管厂家参数略有不同,后被进口的快速启动显像管取代。大约是80年代中期引进小日本技术生产35cm与44cm的细颈显像管,由于彩色显像管的出现与不同尺寸黑白电视机价格差致使35cm与44cm产量有限,不可能回收换抢。
对于国产彩管只有咸阳显像管厂生产37cm47cm56cm的彩虹牌虽然是三枪自会聚球面管但是颈较粗(费电),不是黑地管(对比度差),非平面(可视度差),不被整机厂看好,大多用小日本进口的平面直角21寸显像管。至于后来大屏幕的彩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现在29寸彩电50元都难卖,只能雇人搬下楼扔掉。
显像管屏幕特性各项指标是重要参数不亚于电参数,往往问题出在屏幕参数上。对于显像管厂主要矛盾是产量,没有大量的报废管是没有必要也划不来的换枪工艺过程。同理就像3年自然灾害时期见到许多“再生灯泡”(以旧换新)而至今也没有“再生电子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