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95|回复: 20

收音机的喇叭为什么现在不用3.5欧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2 20: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电子管收音机时代,喇叭多数是3.5欧的。后来的晶体管收音机3.5欧的少了,慢慢地没有了。现在的收音机是8欧或者4欧,而且8欧的是多数。如此的变化是什么原因?
     
发表于 2018-11-22 23: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跟喇叭的电声转换效率有关,不同的场合要求的转换效率不同(即喇叭的灵敏度)。灵敏度高的喇叭频响窄,灵敏度低的喇叭频响宽,鱼与熊掌的关系。电子管时代对功耗要求不高,反正那时的功耗大,而低阻抗的喇叭因电感量小所以瞬态响应更好,对音质有帮助。晶体管时代向便携、节能发展,电池供电必须必须节能,因而更突出喇叭的灵敏度,且便携式设备本就没有必要去过分追求音质,因此高阻抗喇叭开始流行,喇叭阻抗越高就会高频特性越差,但电声转换效率会更高些。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回复 支持 2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2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来与电的关系不大。而是计量制引发。
过去使用英制的时候用3.2欧,后来演变为3.5欧。
使用公制时代,使用4欧,8欧等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5: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08:1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管时代在60年代初已经完成3.5向4的过渡。其实是一回事,换个标签而已。飞乐601型是3.5,YD2-1651就是4。可能和喇叭交流阻抗测量频率有关。查前后国家标准的区别就明了。晶体管收音机喇叭以8最多,标称3.5的很少见过。特别便携机常用的4吋喇叭基本上都是8。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2 21: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交直流阻抗的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2 21: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2 22: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fjzxx46 发表于 2018-11-22 20:48
说起来与电的关系不大。而是计量制引发。
过去使用英制的时候用3.2欧,后来演变为3.5欧。
使用公制时代, ...

受教育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22: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关注。不过还是不甚明白变化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2 23: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与国际标准接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08:18: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七楼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08: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转换带来的,书不同文,车不同轨,喇叭阻抗标准也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0: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0: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1:36: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电真空 于 2018-11-23 11:38 编辑
2549608436 发表于 2018-11-23 10:28
对于接上就能响爱好者们来说,那3.5,4,8,12,15,以至后来的32等欧姆数值,就是一个符号。
明白点的改 ...


据说香港澳门地区,一市斤600克,再分成16市两。中药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16两秤,最近20多年才转为克,医生5克10克地开药。

古代私秤短斤少两的就更多了。录鲁迅《风波》

九斤老太虽然高寿,耳朵却还不很聋,但也没有听到孩子的话,仍旧自己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实例。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伊的儿媳七斤嫂子正捧着饭篮走到桌边,便将饭篮在桌上一摔,愤愤的说,“你老人家又这么说了。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么?你家的秤又是私秤,加重称,十八两秤;用了准十六,我们的六斤该有七斤多哩。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用的秤也许是十四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1: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的文章还是很喜欢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8 17: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