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7-19 04: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这样理解的。
甲类、乙类.... 应该是指放大电路中有源元件(一般指单管)的静态工作点(或直流偏置点)的分类形式。例如:
(1)甲类放大电路中管子的静态工作点,基本设置在其输出特性的放大区中部位置,使得放大电路能放大输出双边摆幅且失真小的波形。
(2)乙类放大电路中管子的静态工作点,应设置在其输出特性的截止区位置,这样放大电路只具有单边放大输出功能,可以完成输出单边大摆幅、小失真的波形。但在实际对交流信号的放大应用中,很少会使用这种具有整流特性的单个放大电路,而常常使用两个互补的单边放大电路来构成双边信号的放大功能。其唯一的缺陷,就是因两个互补乙类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都在各自的截止区,导致信号过零时需要经过两个放大电路的截止区才能到达另一个放大区,形成过零死区失真(交越失真)。
(3)甲乙类放大电路,是在乙类放大电路中加入甲类静态工作点的特性,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在离开截止区不远的放大区内,虽然会增加一些静态电流和功耗,但可以达到消除过零死区的目的。若在互补乙类放大器中加入这一措施,可以使两个互补单边放大电路在过零范围内形成放大区重叠,从而消除了互补乙类放大器固有的过零死区失真缺陷,使过零失真得到极大的改善。
综上所述,楼主给出的混合型胆管音频功放电路,一定采用了无交越失真的甲乙类放大电路。只不过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将 -40V电源由稳压管 D1降到某个负稳压值,提供给前级晶体管 Q2、Q3的 b极作为偏置电源,即通过调整偏置电阻R4、R5(500kOhm)的大小可以实现对后级胆管栅极的静态负偏压进行调整,从而控制胆管静态屏流在恰当小电流范围内以消除过零死区,同时确保其静态功耗和输出变压器直流功耗不至于太大。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