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71|回复: 10

读书偶谈:五级功率功率管的Ep—Ip特性平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3 11: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p—Ip特性平坦,是指屏极电压与屏极电流的工作的关系。即屏极电压的升高与适度降低对屏流的影响远远小于三极管屏压变动对屏流的影响。

使用五级功率,这就为业余制作提供了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屏压从200V左右到手册中规定的最高屏压,最高屏压只要控制屏流与屏压乘积不超过手册规定的最大屏极功率即可。

而使用三极管做功率管,就需要十分小心:
1.尽量不要挑战最高屏压与屏极最大耗散功率。因为三极管的屏流受屏压变动影响较大。一旦屏压高于手册限定值,就会很快屏红。屏红对电子管质量影响较大,屏红会释放一定气体,影响电子管的真空度,导致屏红加剧,甚至很快烧毁三极功率管。
2.根据三极管特性,屏极耗散功率不要用满,最好留有余地。前些日子翻看站内帖子,有些做6N6小功放的屏压取得有些高了。海河版主层设计过6N6单臂小输出,屏压取值是最佳的。

大家都知道,功率管并联输出,失真是比较大的。网上有家300B制作厂家,就制作300B并联功放。为什么呢?厂家在说明中说:推挽如果坏一只,就不能听了,并联输出,坏一只,还是可以听的。

看了这个说辞,可以给我们两个信息:
1.三极功率管可能容易坏。(为什么?设计的不宽松,电源波动屏流容易超。)
2.并联输出坏一只可以听。(表明三极管输出负载阻抗可选范围宽。)


     
发表于 2018-2-13 12: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13: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级管和束射管的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三极管的这个特性问题的,但是五级管和束射管也引入了别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14:1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最先发明的是三极管,后来才发明了四,五极管,以解决三极管的不足,我的理解五极管除了内阻比三极管大以外,其他指标都比三极管好,可是现在人非要玩三极管,想不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21: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点不成立。谁都知道推挽电路,是需要成对管子才能工作,而单端电路只需要1个管即可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23: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特基发明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4 0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直流电子管 于 2018-2-14 00:03 编辑
天风雪雨 发表于 2018-2-13 14:36
内阻大,本底噪声也比三极管大的多,光这两点就决定了他不如三极管,更不用说在FM以上的频率都是三极管的 ...


并非这个原因,而是传统的电子管到了高频,不但有极间电容问题,还有渡越时间问题,极间电容可以把电极做的更小,渡越时间,可以把电子管做的更加紧凑,两个要求下只能三极管容易满足,至于高频下有没有多极管,当然有了,苏联的柱栅式铅笔多极管就是工作在几百M的,完全没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4 00: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三极管主要有两大缺点,一个是自己的屏压屏流正反馈特性,使得普通电子三极管特性很软,还有在高频下工作的极间电容引起的反馈问题,因为屏栅反相,所以容易造成反馈降低增益,因此才搞出了五极管,通过加入帘栅解决了三极管特性偏软的问题,从而让当时的接收设备灵敏度大为增加,作为功放管甲类输入又有很高的功率灵敏度,而且有很好的屏极效率。所以迅速取代了三极管的主导地位。三极管热噪声低的优势只是适用于前级,因为三极管增益低,所以做到同样的放大倍数需要更多级数,结果是费电而且依然有显著噪声,但是作为前级增强信号以后再输入到五极管放大即可提高信噪比。而且三极管往往大功率管不容易推动,需要很高推动电压,所以推动尤其是推挽电路的推动又成了新难题。总之三极管不好看也不好用。至于屏压上升屏流增加的情况,对于电压放大级,可以采用自给偏压的方法,使其自带电流负反馈,对于大功率场合也要给出相应的补偿措施,通过晶体管直流放大器等通过屏流的增减来调整栅偏压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4 07: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极管特性优越,只是当时对音频这块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输出功率足够大就可以了,比如广泛看到的农村广播用的和学校用的50W扩音机,就是用FU-7做推挽的,还有老电影扩音机用6P3P等等,到了现在人们追求的高多了,要阻尼特性好,而五极管内阻很高,不加反馈就不行,而反馈带来的只是指标好了,同时也有副作用,所以我们就看到了2A3\300B机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4 07: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朋友没有真看明白笔者 的意图。笔者在文章中并非是说哪种功放管的优劣。而是在强调。
五极管的屏压对屏流的影响小于三极管。因此在设计这两种不同功率管时,对五极管来说有较宽泛的屏压范围选择。

选择三极管功放时,屏压最好不要取到最高屏压值,屏极耗散也不要使满,这样有利于三极管使用寿命的提高。文中所举市售300B胆机,为了尽量提高输出功率,屏极耗散几乎用满。这种用法,笔者不苟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5 17: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市电的影响同样对五极管有影响,当电源电源升高,同时廉栅压也跟着升高,除非帘栅极稳压,但就不能做超线性接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6 09: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