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59|回复: 25

一张1969年的发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1 01: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D5IF 于 2018-2-11 01:42 编辑

半个月前,买了个收、唱机,给了我一个翻弄手头的一些唱片的理由。

不料,在一张唱片的纸袋里,意外发现了一张发票。


Screenshot_2018-02-09-11-05-27_1518280766532.jpg


Screenshot_2018-02-09-10-55-12_1518141410152.jpg


Screenshot_2018-02-09-10-55-01_1518141465882.jpg


Screenshot_2018-02-09-10-53-41_151814154316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01: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D5IF 于 2018-2-11 02:08 编辑

两个纸袋,一新一旧。(新,是八十年代中的。旧的,是六十年代末的)。是有意这样放的,好作对照。

发票是在左边的纸袋子里发现的。那个纸袋,跟牛皮纸做的差不多。




但这发票还不是那张黑胶老唱片的,因为发票是1969年的,而唱片比那要早。只是阴差阳错,放一块了。

那张圆形的白纸,是干什么的呢?

我在它的背面看到 胶水留下的几点胶水的痕迹之后,立刻明白了。
这纸是粘贴这在这黑胶唱片上的。

这老唱片,后来的用途,是“长期”放在唱盘上,垫着薄膜唱片的。(薄膜唱片软,唱盘小,需要一张大的硬的老唱片垫着)
按说这张纸贴不贴都可以起这作用。
但,很可能是,这张1966年的黑胶唱片,后来已不宜再放。于是便在其上,贴上这纸。以彻底消除“误放”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07: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09: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块多钱,物价翻了多少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09: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贺兰雪 发表于 2018-2-11 09:04
两块多钱,物价翻了多少倍。

在那时,不便宜!

两块四,当时的 17 斤大米。(0.14/斤)

后来的薄膜唱片,才降到了三毛(小的)、五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09: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2.4元应该是黑胶片的价格,不是这张薄膜唱片的。大薄膜当时不到一元(最贵时8毛)后来5毛,小的三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10: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倒是实打实的密纹唱片价格资料。2元多当时不算很贵也不算便宜,约相当于一条中低档香烟价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10: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最高指示》、《向阳》钟表店。在那个年代这个什么《最高指示》在什么地方都有一席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11:36: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的2.4相当现在的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12: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D5IF 于 2018-2-11 12:55 编辑
wayne898 发表于 2018-2-11 10:36
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最高指示》、《向阳》钟表店。在那个年代这个什么《最高指示》在什么地方都有一席之 ...



是的,多么熟悉。

当年“最高指示”到处印,连发票上都有,也是件悬乎事,经手者倘一不小心污损了这内容,没准即成不赦之罪。




发票的日期是“1969年3月17日”。那时,我已经在拿着锄头或锹、修理地球了。

1969年时,私人 拿出两块四毛钱 买唱片玩 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这发票本该拿到财务去报账,否则这采购人员得自己掏腰包贴钱。

猜想:这位,买唱片时,把这发票塞进唱片袋里,事后却不记得搁哪儿了。

最后结果可能是,按遗失发票论,自己写个“情况说明”,经领导、证明人签字,代替发票报的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13: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D5IF 于 2018-2-11 13:25 编辑
tyt722 发表于 2018-2-11 10:00
这倒是实打实的密纹唱片价格资料。2元多当时不算很贵也不算便宜,约相当于一条中低档香烟价格。



嗯,我来回忆一下,每包香烟的价格:

《欢腾》 0.22         《劳动》 0.23          《庐山》 0.28      

《飞马》 0.29        《大前门》 0.40       《牡丹》 0.51

《勇士》 0.14         《经济》 0.085        《爱民》 不记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13: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BD5IF 发表于 2018-2-11 12:53
是的,多么熟悉。

当年“最高指示”到处印,连发票上都有,也是件悬乎事,经手者倘一不小心污损了 ...

不容易,都是那个年代的记忆。69年我在江西插队,没你有钱啊 ,你还能买这个东西。。。不容易,这麽多年了还能保存到现在这样新的东西,具有时代印记可要保存好 。。。不过现在不用再担心什么什么最高指示的最大的罪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13: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13: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BD5IF 发表于 2018-2-11 13:03
嗯,我来回忆一下,每包香烟的价格:

《欢腾》 0.22         《劳动》 0.23          《庐山》 0. ...

经济九分、绿叶一毛四。
还有战斗和黄金叶想不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13: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wayne898 发表于 2018-2-11 13:04
不容易,都是那个年代的记忆。69年我在江西插队,没你有钱啊  ,你还能买这个东西。。。不容易,这 ...



老兄误会了,这……不是我买的。


我这辈子,换过N多个工作地点。某年在某单位,打扫卫生时,见众人不知该怎么处理这些陈旧的东西时,就留下了。

这些旧东西里,甚至有不少1966年下半年流行的“XX歌”,何不作为历史保留呢。于是没扔。





1987年在另一单位,一位极其稳重的老太太,在退休之前,郑重地把满满两抽屉 报废的电子管 交付与我。

电子管这东西,单位的扩音机上要用,而且经常在维修中,更换下那些坏的。

换下来的,有时候,买新电子管的时候,要带去交给店里,见旧的才卖新的。

后来……不用这么麻烦了,老太太却仍然不敢随意处置,所有换下的废旧电子管全留着,以示清白……

倒也不是领导要求她这么做,是她按自己的理解行事的。当然领导也没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2 19: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