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73|回复: 20

暴力拆个MPC-CBB电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 15: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样的内容不知该发到哪个版块,因为常在这里潜水,就发这里吧!
一个标称3.5uf耐压400v的MPC-CBB电容器,个子挺大,但用万用表一量才0.114nf。使我大跌眼镜!这相差三千倍啊。显然是个坏电容。于是干脆拆开看看作工如何?
_MG_7384.JPG
外壳挺坚固。只有动用台钳、小锤等工具帮忙。
_MG_7385.JPG
外壳砸开
_MG_7386.JPG
里面的电极包
_MG_7387.JPG
_MG_7388.JPG
展开的薄膜电极
_MG_7389.JPG
对着亮光,是半透明的
_MG_7390.JPG
薄膜的导电性能不咋地,这一点长度就有100多欧姆。
_MG_7391.JPG

这下明白ESR是从哪里来的了!

另外,从端部大致数了一下,卷绕的层数一百多层,两极也相当于两个电感线圈相互耦合,这也解释了ESL
的存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1-1 16: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端分别是两极吧?也就是说所有的极板边缘是联通的,电阻就小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17:5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电容铝箔和塑料膜能分开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2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玩零件还是得有个电容表好。用旧电容时省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21: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jupeter 发表于 2017-11-1 16:22
两端分别是两极吧?也就是说所有的极板边缘是联通的,电阻就小多了

对头,所以电感效应也是很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22: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qishan8 于 2017-11-1 22:09 编辑
姚子 发表于 2017-11-1 21:08
对头,所以电感效应也是很小的。


        对头! 但是有人对其电感效应小的优点並不欣赏,认为它做藕合用时 “胆味” 不足,不如油浸电容及其他补品电容。其实很简單:串联上一个小“色码电感”,便可(增加失真)有 “胆味”,更换不同电感量的色码电感,得到不同的效果。  真不知该说不说该说,对CBB电容有点不太公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22: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qishan8 发表于 2017-11-1 22:07
对头! 但是有人对其电感效应小的优点並不欣赏,认为它做藕合用时 “胆味” 不足,不如油浸电 ...

对高烧的患者怎讲呢,让他们去旮旯找陈猫旧老鼠零件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5: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jupeter 发表于 2017-11-1 16:22
两端分别是两极吧?也就是说所有的极板边缘是联通的,电阻就小多了

看了一下。电容的两根引出线是各自卷在一片电极薄膜中,然后两片相叠卷绕而成。端部没有连接的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 16: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说还货真价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 16: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1102_161648.jpg
卷绕结构,两端涂的导电电浆,引线焊接在电浆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3 00:22: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改进版的金属化纸介电容器。比金属化纸介还要高端一个档次,做耦合,退耦都比传统纸介强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3 10: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电容CBB61不是做音响用的,交流电动机用的,频率50-60Hz, 电风扇用这种电容,CBB60 CBB61都是工频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3 10: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是这样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5: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磨盘街9号 于 2017-11-3 15:34 编辑
彗星 发表于 2017-11-2 16:25
卷绕结构,两端涂的导电电浆,引线焊接在电浆上。


原来是导电电浆相连,我用万用表短路档测试,那端部黑色果然是导电的。肉眼无法看出来。
那支烟不错,谢谢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3 16: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一只电容便能看出新老工艺生产电容品质的不同。老式纸介电容我拆过几只,卷绕的两端均是没有什么电浆涂层的,引线是各一根焊接在两片箔片上以一根电极为轴心卷绕直接引出的;老电容中一种号称无感(或微感)工艺的金属箔卷绕方式是由金属箔中段为轴心拆绕,两根电极最终引出位置都是在表面或轴心,其目的就像是绕无感电阻那样使两个反向的电流感势相互对消,从而达到无感的目的,但由于两箔片工艺和卷绕中总是有差异的,所以无法做到100%无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9 1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