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8-24 13:59:56
|
|阅读模式
发明名称:负引磁动机
申请日:2009年7月20日
申请号:200910016796.9
http://www.zlfm.com/Patent/power/nengyxmhz/2010-7-271547657.html
详细说明:
技术状态:
在实验图像中,可见负载机由多块磁铁及相对应的铁片组成,转轮的半径为0.035m,磁铁对铁片的磁化(吸引)力为1080g,即10.584N;转矩为0.035m×10.584N=0.37Nm;带动其为940转/分时,所需输入功率为(P=Nm×n/9549,或P=2π×Nm×r/min÷60)0.37×940÷9549=0.036(KW),或2×3.14×0.37×940÷60=36.39(W)。
负引磁动机所用电源为直流12V,运转电流3.2A,理论功率为12V×3.2A=38.4(W),转子每转动360°时有180°用电(见接触器的构造),即用电角为180°,因此实际输入功率应为理论输入功率的1/2。实测中,输入功率为1/2×14V×3,2A=22.4(W),而输出功率经负载机验证为36W,即输出大于输入13.6(W)。
发明理念:
磁铁对铁磁物质的磁化(吸),实际上是磁铁储能的释放和转移,在固定状态下,它们会形成一种平衡,如果打破这种平衡,即引进一种外力引导前端的铁磁物质连续被磁化,势必就形成运动。本发明中,这种打破平衡的外力使用了电磁,由电磁负责引导磁铁连续对铁磁物质进行磁化,在这一点上,它与磁悬浮原理异曲同工,所不同的是;磁悬浮靠同性相斥“浮”;靠前端的异性相吸“进”,而负引磁动机则靠磁铁对铁磁物质的磁化“吸”;靠电磁的引导 “进”。
技术背景:
用永久磁铁做动力源,制造动力机——磁动机,是人们长期以来不断探求的目标,在此之前,国内外已有大量公开文献报道此类发明,但至今尚未见能够实际应用的成型机问世。概括的看,上述发明基本来自两种理念。一种理念是寻求“隔磁”物质,即在两极之间插入一种能够割断磁力线的物质,使原来两极的相斥或相吸失衡形成运动;另一种理念是利用复杂的杠杆机构,使磁铁磁极不断的相对运动而输出做功。上述理念正像“给我一个支点和杠杆,就可以撬动地球”的说法一样,有道理,但实现不了,因为世界上并没发现能“隔磁”的物质,而杠杆机构再巧妙,也不可能打破能量守恒定律,因此依照上述理念设计的磁动机,往往回到“永动机”的套路上去而不能成功,这也正是“磁动机”动不起来的原因。负引磁动机不但动,而且实现了输出大于输入,从原则上讲可以“永动”,但它遵守的并非无需能源的“永动机”概念,而是遵循了能量守恒定律,如磁铁本身的储能,这种储能的施加都需要耗能,至于说,它耗能的方式和多少,只不过是一种非常规的表现和形式罢了。
应用前景:
1、既可以作为动力机,也可以与其他动力机串联成为从动机,应用于车、船类的动力。
2、线型负引磁动机可以应用于磁悬浮列车。
合作意向:
单向开发或独家转让均可,此前诚望有意合作同仁前来现场考察、评估,并以此作为一种定价或合作开发的依据。
此前,有同仁指出:输出大于输入,应该是一种“永动机”,并对此有诸多善意的批评和指教。在此,我谨表诚实的谢意和敬意,因“永动机”是一个令人禁诺寒禅的话题,况且本人也确实再无力制作一套设备去验证负引磁动机输出后进一步转化程度状态的确实关系,故现在结论不妥,但我愿就此课题与同仁探究和合作。年已五十有四,下乡、当兵、下岗皆历,至今顽固信仰毛泽东,虽无意冷眼避世,但也不愿随浊而流,困境中坚决向前,不过企图无愧今生而已。在此,愚谨对前期在网上、电话中予以鼓励、探讨、评议的同仁,表示深深的感谢!您们热爱生活,崇尚科学,心系社会的精神永远值得我记取和学习。
发明人:张 峰
电 话:13963519303
地 址:山东省东阿县工业街南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