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看到论坛上云:进口管功率大,电流大,体积小等说法,这是真的吗?
1、管耗:例如TIP42管体积小,Pcm达65W,Ic为6A,使国产3DD15甘败下风(Pcm达50W,Ic为5A)。本人去年实作中无意对此进行了比较:本人作一串联稳压电源,TIP42是我最中意要做调整管用的管子(原因是体积小,好安装,功率大,电流大),该稳压电源输出电流500mA,最大管压差5V,试验时压差为5V,耗散功率仅2.5W,首先上场的是TIP42管,未加散热器,结果不到一分钟时间就闻到一股塑料味(室温12度),赶紧关机,烫手,连1秒都放不住,换上DD01管(不加散热器功耗仅1W)未加散热器,结果同上;换上3DD100管(Pcm25W,Ic为1.5A),未加散热器,坚持2分种,手摸感到烫,但可放上几秒种,又换上3DD15管(次品,在上海出差买的,一只0.5元),未加散热器,也很烫,估计是Vces太大的原因,最后出场的是3DD7(Pcm达75W,Ic为7.5A),未加散热器,时间长达30分无事,仅可感到烫但手可长时间放上。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大名鼎鼎的TIP42管最差,后查到资料:国外大中功率管的Pc值是在环境温度为25度,但散热器无穷大且不管散热器温度时的值(有无穷大散热器吗?不管散热器温度还有意义蚂?),而国产管是在环境温度为25度,管子加散热器后,如果此时散热器温度为75度(硅管)或55度(锗管)【靠近管子处测量】,这时的管耗值就为管子的Pc值,这时散热器面积就是手册上规定的值。如3AD6,不加散热器时为1W,此时在环温为25度,加144*144*3mm铝板做散热器,散热器温度为55度,这时的管耗10W就是该管的Pc值。
2、集电极电流:这也是无意中发现的,在做恒流源时(5mA,c——e间电压为13V,管耗65mW),刚开始选s9015(Pc为0.625W,Ic为100mA)制作,结果工作一分左右管子发热(室温12度)后又用c9015(Pc为0.4W,Ic为100mA),换了十几只还是一样,最后采用国产管3AX31管,管耗比上述要小得多,电流略大,但一点也不发热;另一例是测试s9014或c9014管Hfe,开始设计电路时用2mA电流,因此用2mA电流测试,后更改设计,采用4mA电流测试,结果管子的放大倍数下降较大,由300多降到200左右,最后采用3DG8。按理100mA集电极电流用区区4mA电流放大倍数不应降这么大,区区5mA电流,管耗仅65mW,在这么低的环境温度下都发热,确实感到不可思义。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还是进口管的测试条件与我国不同。国外管的集电极电流是管子内部引线可承受的最大电流,而国产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是hfe下降0.7倍时的集电极电流,这也是为什么老式3AX81(0.2W,0.2A)管在有变压器功放,电源电压为9V却可以输出1.8W功率的奥秘(本人原实测过及计算过在这么低的电压下,最大电流可达0.28A。
因此用国外管换国产管要用比国产管管耗至少大一倍的管子,电流也要大得多才可以。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