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森堡-高尔科夫效应”,现在大概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了。在网上查了一段时间,基本上没有见到什么有用的相关资料,于是只好凭记忆来把它记录在这里,也请有识人士斧正。
这一效应最初分别在卢森堡和高尔基城发现,时间大约是上世纪20~30年代。它的表现是这样的:在甲地收听相距较远的乙地的广播电台时,在广播声中会掺杂另一个丙地的广播电台的声音,而这个电台的频率与正在收听的乙地电台是完全不同的。后来的研究表明,丙地电台的大功率信号调制了天顶方向的电离层,而甲地的收听台通过电离层接收乙地电台时丙地电台的信号由电离层调制而被同时接收下来,于是在接收台中便听到了不同频率的另一电台的声音。
从前电磁环境相对较好的情况下,这种收听远程电台产生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现在大城市的干扰这么严重,很久没有听到这种奇景,竟然有些怀念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这一段时期,各位应该还记得对“敌台”进行干扰的广播吧?在七十年代及之前的干扰方式,采用的是压制性干扰,通过附加的噪声调制施加到“敌台”的广播频率上。但由于当时我们的干扰台功率太小,只要离开干扰台一定的距离就仍然能够收到“敌台”广播,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境外电台的电波基本上是无拘无束的。
大约是在七十年代末,国内外分别都开始了中波同频广播的研究。这一研究最初是为了将同一频率的发射台部署到相邻的地区而不发生互相干扰。最终研究结果如何,当年似乎没见什么重要的报道,但是在后来的收听实践中,逐渐发现这些“敌台”开始不那么容易收听了,因为它们的广播声中夹杂了太多的主流电台的声音。我们知道,在听觉心理学中,安静场合下二人的谈话极容易被不远处第三人的轻声呓语所干扰。显然,“卢森堡-高尔科夫效应”被成功地应用到这一领域中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这种“卢森堡-高尔科夫效应”干扰方式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它们已经扩展到了短波的广播领域上。在短波波段过去的一些“敌台”频率上,这种“卢森堡-高尔科夫效应”特别明显,明显到收听者完全无法收听的地步。
现在,“卢森堡-高尔科夫效应”作为干扰手段已经不需要了,因为同频广播的本地电台和临近电台现在遍地都是,相对远程的境外电台现在已经插不上足,被强大的信号所掩盖了。
[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10-5-27 09:13 编辑 ]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