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xyn

百年模电之反馈放大器输入/出阻抗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2 19:16:47 |
回复 61# yangjs0720


    其实就是:实际反馈网络不能像理想形式那样和基本的放大器网络独立分开,所以你和前面的朋友用kirhhoff 定理分析电路前 就认为RF2的电压是 Vf=VO*F 就错了,但如我前面所说 楼主因为用OP作为基本大器例子所以很接近理想形式。
经典基础教材上 大多用二端口网路的电路分析方法 把实际反馈网络转换为与理想反馈等效的形式,从而可以把反馈网络分离出来。

可以去看看 Sedra& Smith 那本基础教材 《微电子电路》,还是讲的蛮清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9:53:40 |
本帖最后由 xyn 于 2011-12-13 11:37 编辑
回复  sudo1234

1.是不是新理论中电压串联负反馈要计算电流了?
2.Rf2//(ri+Rs),数兆欧的ri并联数千 ...
yangjs0720 发表于 2011-12-12 12:00



1,计算不准的罪魁祸首是公式2,即 H=RF1/【RF1+RF2】。
2,给出19楼的计算结果和精准计算所得的对比数据,你自己评估:  环路增益误差 -0.03%;输入阻抗误差:-3%,输出阻抗误差:偏小了108倍(2.8K/25.9欧姆)。

3,输入阻抗的精确表达式之一(因为使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表达式都不相同,但数值上是相等的):

Ri=rin+RF1//RF2+[b+RF1/[RF1+RF2]*[RL//ro//(RF1+RF2)]*[RF1/(RF1+RF2))]
1/Ro=1/ro+1/(RF1+RF2)+[1/(RS+rin+RF1//RF2)]*[b+RF1/(RF1+RF2)]*[RF1/(RF1+RF2)]

4,求解这个简单的问题的目的在于研究负反馈,负反馈是模电中最富神秘色彩的
     
发表于 2011-12-12 21:41:30 |
本帖最后由 yangjs0720 于 2011-12-12 21:42 编辑

回复 63# xyn

我承认楼主在理论上有了新的突破,发现了新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完全推翻了以前所学的经典理论,所有的经典理论只能8毛钱一斤全部卖掉。但这个理论的价值何在呢?把输入阻抗的误差减小了3%?这有何意义?运放电路中每个电阻的误差都在5%以上,工程上合理近似的条件是5~10倍,那误差就是10%~20%。如果需要精确计算,请LZ首先考虑输入失调电压、失调电流、输入偏置电流,并在输出端认真处理好共模输出电压,所有这些因素对精确性、稳定性的影响远大于那3%的输入电阻,特别是失调电流失调电压的温漂对稳定性的影响更应该重点处理好。
请原谅我不去核算你的“精确”结果,一眼就看出的“乌龙”数据没必要多花时间。
不过你的输出电阻的数据看不懂,究竟是2.8k还是25.9欧是“精确数据”?以uA741为例,开环增益200000倍,输出电阻75欧(参数可参见中国集成电路大全集成运放分册126页)如果构成50倍放大器,反馈系数为1/50,根据经典理论(抱歉我只会经典理论)Rof=Ro/(1+AF)=0.0187欧
     
发表于 2011-12-12 22:05:04 |
本帖最后由 yangjs0720 于 2011-12-12 22:19 编辑

回复 62# zwtfly


    尽管我用的方法是完完全全是基于反馈原理,而不是基尔霍夫定律,但我还是要对基尔霍夫定律表示极大的敬意,所有对电路电子感兴趣的人都要尊重基尔霍夫定律,只要符合集总条件,即不考虑电磁辐射的直流和低频电路,基尔霍夫定律总是正确的,因为它体现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电荷守恒和能量守恒。用其他方法分析问题可能是正确的,但基尔霍夫定律一定是正确的。

另外,Vf=Vo*F是反馈理论中关于反馈系数的定义,你不能说定义是错误的,就像你不能说雪不是白的一样。
发表于 2011-12-12 22:28:00 |
回复  xyn

我承认楼主在理论上有了新的突破,发现了新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完全推翻了以前所学的经典理 ...
yangjs0720 发表于 2011-12-12 21:41



    是否听说过一句话叫认真你就输了。这里是在讨论问题,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您得到了什么,如果非得针对结果说点啥,我想说的也是失调,温飘,分布参数和时间常数等问题。楼主一开始就云里雾里的说发现了什么问题,弄得我是心里痒痒,可最后楼主的结论就是您总结的那些。楼主却非要说书上是错的,经典理论已经假设某些理想情况,在假设条件下经典理论的结论是对的。实际应用那是工程上的事,用不着和理论较真。工程师关心的并不是这个公式计算的结果对不对,而是设计出来的电路是否是按照预定的目标工作。
通过这贴我学到很多,我想说的就这些。
     
发表于 2011-12-12 23:02:49 |
回复 66# sudo1234

谢矿友开导,看来我是太认真了。其实我是真感兴趣,我也相信楼主真有发现,说不清楚而已,如果楼主能把自己觉得特别有心得的书推荐一下,我自己去看得了。

特别感谢62楼矿友推荐书目,已经下了。

到此为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19:08:25 |
回复  xyn

我承认楼主在理论上有了新的突破,发现了新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完全推翻了以前所学的经典理 ...
yangjs0720 发表于 2011-12-12 21:41



本来不想回复了,但“乌龙”一词有侮辱成分,不能不回。

做IC的,能用的只有MOS,BJT,RES,CAP(一般小于5P)和basic 库,找不到741这个东东。上面的运放是用5个BJT搭成的DF+CE架构,偏置电流源为200uA和2mA.
RS=1K,RF1=1K,RF2=9K,RL=1K(?)。

如果连个“一个受控源+5个电阻”,这么个简单东东,都不能手算出来的话--不得不借助理想公式--那么模拟之路,还很远很远的路程要走。
     
发表于 2011-12-13 23:19:43 |
本帖最后由 yangjs0720 于 2011-12-13 23:22 编辑

回复 67# xyn

aa.JPG
SNV30267.jpg

楼主请仔细地按四则运算规则检验一遍62楼的表达式,“乌龙”是个很温和的词。上面是我猜测的两种看得懂的写法,我也不知道哪个是楼主的本来意思。
关于输出电阻,我是按楼主在17楼给出的电路进行的分析,按说负反馈理论不涉及具体的放大电路,用什么都可以,为了说明问题,我选了个最常用的741进行计算,可楼主居然说是根据你自己设计的“5个BJT搭成的DF+CE架构”IC计算出来的结果,问题是这个电路你从未给出,更遑论参数如何了,却要求矿友评估数据,这难道不算乌龙?
发表于 2011-12-14 09:45:40 |
本帖最后由 波粒二象性 于 2011-12-14 09:58 编辑

对于反馈我一直持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什输出能影响输入?信号一输入便有输出,再提取部分影响输入还有意义吗?这就好比未来的事能影响过去吗?过去再影响未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11:16:37 |
本帖最后由 xyn 于 2011-12-14 11:40 编辑

我前面给出的数据——如果是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了,目的就是就是想使两种计算结果相差尽可能的大,以说明本贴主题:课本上的所给出的结论,只能在某种前提才成立,或者说,只是某种粗略估算。但是,在给出结论的 同时,课本并没有对此作说明,相反,认为公式1,2,3,4是精确值--其反馈网络用二端口等效后--比如用y参数等效----意味着考虑到其双向性了。使用接近理想的运放不能突出这一点,所以需用管子自搭一“性能不太理想的运放”,因为反馈理论同样适用于处理诸如两级CASCADE结构,其性能就差运放远了,那时矛盾就突出了。(在拉闸为的著作中,对单个管子也用了公示1,2,3,4来运算,输入阻抗更不可能无穷大了)

而SUDO1234在楼上所给出的“通过本帖所学到的结论”,纯属个人臆测,希望观众有鉴别意识,以防误人子弟。鉴别方法很简单,只要能推翻我前面的推导说理过程即可,但是没做到,只是口口声声说书上是对的,上面还说了书上“默认给出了某假设”,他肯定说不出是什么假设——个人猜测他把课本上对运放的理想处理照搬进来了。
事实上——如同我上面所述——公式错误根源是非要试图把G和H分开单独计算,而只要不分开,并在计算环路增益时,对源和负载阻抗作相应处理,计算结果即可精确——和用传统网络分析所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
发表于 2011-12-17 05:49:08 |
对于反馈我一直持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什输出能影响输入?信号一输入便有输出,再提取部分影响输入还有意义 ...
波粒二象性 发表于 2011-12-14 09:45 AM

未来的事是不能影响过去的,但是能影响事物变化的趋势。
     
发表于 2011-12-17 23:06:34 |
对于反馈我一直持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什输出能影响输入?信号一输入便有输出,再提取部分影响输入还有意义 ...
波粒二象性 发表于 2011-12-14 09:45



    输入输出是从网络理论的角度看电路,左边输入,右边输出;换个角度看问题,去掉人为画的框(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放大也好,反馈也罢,就是电源和阻容元件构成的一个电路,左边的信号电压(ui)影响右边的负载电压(uo),既然电路是互联互通的,右边的电压也影响左边,仅此而已。
发表于 2011-12-18 00:24:50 |
回复 73# yangjs0720


    现在有点明白了,谢谢高人指点。
发表于 2011-12-21 16:20:31 |
做个试验可以验证得到证实,建议用Electronics Workbench MULTISIM v7.0仿真软件,再有时间和经济实力用运放元件配合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做一个。
发表于 2011-12-26 13:21:41 |
高手如云啊!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6-17 17: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