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表头结构对线性度问题
表头的线性度是表头的重要参数之一。一般来说,表头的主要参数包括:灵敏度、内阻、线性度、归零、平衡、阻尼。灵敏度、内阻是型号固有的,而线性度具有一定的离散型特点,对万用表的精确度影响很大。下面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根据我个人的微不足道的见解,国产典型表头款式一般分为4类:【MF47、MF79、MF16】、【MF30、MF92、MF50】、【500、MF7、MF62、108-1】、【MF10、MF12、MF14、MF18、MF35】,而MF24的张丝表头属于单独品种,暂不讨论。
个人看法,前面提到了4类表头,线性度应该是从坏倒好依次排序。
万人追捧的47的线性度未发现好的,MF79和MF16也一样。MF47表头属于整体式小磁钢表头,灵敏度可调。磁钢厚度最薄。
MF30一类的表头很容易烧毁,MF50很少烧毁。这种表头属于叠层小磁钢表头,灵敏度不可调,磁钢厚度比MF47表头厚一些。这种表头还有一个问题:灵敏度易受到电池外皮影响。
500表头诞生年代较早,动圈烧毁的也很多。这种表头属于整体式大磁钢表头,灵敏度不可调。磁钢厚度明显比前着两大。
MF10一类表头属于圆柱磁钢表头,与前三种有明显的不同。磁钢厚度最大,而且磁钢上下面全部被圆环铁块封闭。
因此似乎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磁钢厚度越大,线性度越好。这与大量实际情况是吻合的。个人猜测原因:磁感线不可能完全贯穿表头中心铁轴,上下肯定有漏磁,而这一部分漏磁会对动圈的纵向垂直边框的边沿产生推力,而且这个推力是随着表头偏转而变化的。动圈纵向边框周围的磁场强度原则上应该是恒定不变的,可是现在引入了一个随着偏转角度变化而变化的漏磁。
对于外磁表头,表针和动圈平面是互相垂直的。根据安培力定则可以知道,表盘在中心值附近时,动圈平面与漏磁平面垂直,因此漏磁产生的扭力最大,而表针处于两端时漏磁扭力偏小。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MF47表在中心值附近灵敏度偏高,而两边的灵敏度偏低的现象。
因此可以假设,漏磁产生的扭力对线性度的影响大小,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动圈凸出磁钢平面的高度。凸出越多,影响越大。(2)漏磁扭力占总扭力比例的多少,占比例越多,影响越大。
最后得出的结论与事实是相符的。MF47表头磁钢较薄,漏磁扭力占总扭力的比例最大,线性度最差。MF30表头磁钢厚一些,线性度好一些。500表头厚度大得多,线性度很不错。MF10表头几乎没有漏磁,因为磁钢上下平面有圆环铁块,漏磁被全部封闭在圆环铁块内部。因此国产1.0级和1.5级的高精度表,如MF35、MF18、MF14、MF12等都采用圆柱磁钢。 有道理,很多C型标准表的磁钢更大,磁路分闭的更好,漏磁更少。 :):victory::lol 便携表别谈什么线性问题,那是为了方便而生的东西。线性度高的表,普通结构的表针摆动角度都不大。看这个就行。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是不是跟磁钢跟软铁的加工精度以及动圈的安装也有关系,理论上要磁钢极掌的中心,动圈的中心,软铁的中心要三心是重合的一条直线,如果极掌,软铁跟蝴蝶支架加工的公差较大,在安装的时候误差也就大,气隙磁力线不均匀,以上纯属个人看法,欢迎指正。 好贴顶顶顶顶顶 看得出楼主对各种指针表的表头研究的很透,我手里的表MF47按照排列线性是最差的,反倒刀刀压线,Mf30也表现很好,当然这并不能说明线性就好,反倒是2个MF10不怎么压线,MF18表现的很好,必竞是精度最高的,楼主能用示意图说明一下,磁的问题最好了,脑子里对漏磁,磁短路什么的有点小白。 什么乱七八糟的。牛头不对马嘴 我维修过老30表,里面磁钢都不如47表而且不带调节灵敏度的,我菜鸟一个,请问楼主30表头比47表头好在哪里? 第一次听说这样的理论 还没太理解 游丝的扭力非线性,也会影响指针偏转的线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