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short 发表于 2025-3-19 07:46:21

bobby_jack 发表于 2025-3-18 18:05
你好,

图上所示的失真是共发输出端(共基输出端有谐振回路,失真似乎会被掩盖)。从图上来看是在输 ...

輸出波形下冲明顯是飽和引起的,避免大信號失真的做法通常都是限制輸入信號强度,對於共射部分,設靜態Ic=1mA,1mV的輸入引起Ic約3.92%的對稱性失真,這會原樣傳遞給後續的共基部分。若負載真有48Kohm這麽大,那麽在輸出中周上的電壓將達到-1.88V和+1.81V(不考慮其他因素)。這種不對稱在示波器上能看出來,濾波網絡不能完全消除這種失真。繼續增大輸入,輸出的負半周將首先截波。

兩級的串接中放從道理上講是可以的,關鍵在於分配增益和增益的控制。

要想同時滿足調幅和調頻的需求,因爲它們對增益的不同要求而變得複雜了,這個複雜性解決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圆成居士 发表于 2025-3-19 13:58:09

2中放应用的来了。

冰岛 发表于 2025-3-19 21:31:47

高频电路中,晶体管在放大器中处于放大状态,集电结处于反偏,集电结电容相当于一只变容二极管,这只变容二极管会把晶体管集电极输出端的波形反馈回输入端,这有可能造成电路产生自激振荡,还会使调谐放大器频率曲线发生改变。为了降低集电结电容对放大器稳定性的影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优选集电结电容小的高频晶体管、中和、失配。失配的方法有降低信号源阻抗和降低共发射极放大级集电极负载阻抗两种,有些收音机的中周次级阻抗取值非常低,这是降低信号源阻抗,晶体管电视机的阻容耦合中频放大器集电极电阻取值很小,这是降低负载阻抗,用共基极放大器充当共发射极放大器的集电极负载,同样是降低负载阻抗。几十年前的国产晶体管,结电容做得非常小、特征频率做得非常高有些难度,那时候的高档收音机为了获得更稳定的中放特性,选用共射-共基电路是无奈,现如今超高频晶体管、微波晶体管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别说工作频率连0.5M都不到的AM中放,工作频率更高一些的FM中放使用共射-共基电路也未必有必要。

bobby_jack 发表于 2025-3-20 23:47:45

冰岛 发表于 2025-3-19 21:31
高频电路中,晶体管在放大器中处于放大状态,集电结处于反偏,集电结电容相当于一只变容二极管,这只变容二 ...

你好,谢谢关注。
之所以想用串接法一方面是因为在调协中频曲线时被前后级相互影响搞怕了,另一方面是普通二级中放在10.7时很难做到70db或更高的增益。
这几天通过仿真搞了个线路,第一中放直接耦合,第二中放用阻容,增益在455时80db,10.7时82db。有点高,准备在实际动手时中周上并电阻。

北极兵 发表于 2025-3-21 08:10:33

圆成居士 发表于 2025-3-19 13:58
2中放应用的来了。

TTF2-8接线错了,三极管基极要接到绕组的底端。

jf0805 发表于 2025-3-21 09:56:34

超动态那个二中放也是共发共基电路吧?

HenryYam 发表于 2025-3-21 10:06:52

海燕B331是二中放采用共射-共基串联电路的。

冰岛 发表于 2025-3-22 08:27:00

bobby_jack 发表于 2025-3-20 23:47
你好,谢谢关注。
之所以想用串接法一方面是因为在调协中频曲线时被前后级相互影响搞怕了,另一方面是普 ...

建议采用集中滤波方案,像联合设计的晶体管电视机那样。混频后面增加共基极隔离放大器,中放使用四级阻容耦合放大,第四级中放为共基极。

vkjmmy 发表于 2025-3-23 09:17:31

本帖最后由 vkjmmy 于 2025-3-23 09:24 编辑

好像比较高级的收音机用到了这种电路,而且多是锗管机,硅管机频率和稳定性指标都较好,是不是就不需要这么处理了?再或者,场管可能更好。

CD77-2B 发表于 2025-3-23 10:44:17

共发共基组合放大级之所以性能优秀,是共基输入阻抗低而输出阻抗高,从而克服因晶体管内结电容引发的自激,解决了以往单级高增益放大的瓶颈,这在以阻抗匹配为理论基础的465k/455k中频放大电路跨进了一大步,国产高灵敏度机春雷3P2为获得中放高增益使用ft为200m的3DG6,为屏蔽使用四条腿的3DG6;阻抗匹配中频放大最后的代表机型如春雷3P7;之后出现了低阻抗匹配的中放,代表机型如春雷3P8,由于放大管基极直接插入调谐回路,对地是个高达上万微微发电容,困绕放大管的极间电容问题没了,高ft高贝它管子性能尽情舒展,又是一大进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共发共基级联”的中放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