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5 06:57:04

坛友从不停留改写了单端甲类放大器的历史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82086&extra=page%3D1&page=4

本来不想发这个帖子的,但是从总的影响已经横跨多个DIY论坛。
211屏耗75瓦,他的单端做出了50瓦输出。
300B极限屏耗40瓦,他的单端以前是24瓦,现在做到了28瓦的输出。
还没有大环路反馈!只有本级PG反馈!

俺确实孤陋寡闻,A类单端,效率怎么可能超过50%?辩论了几年,一直被嘲笑,那就只能恭喜从总改写了历史。

ssffzz1 发表于 2025-3-12 15:48:37

本帖最后由 ssffzz1 于 2025-3-12 15:50 编辑

乙猪 发表于 2025-3-12 15:39
我早就做成功了一台6P1出250的单端。
但是,我就是不给你白嫖原理图的机会。
让你干瞪眼,干呀 ...

基本就这个意思。


俩小朋友和一帮小伙伴一起玩,本来玩的很好。可这俩小朋友从兜里掏了一把糖出来,念叨着这个糖多么多么好吃,多么多么香甜。旁边的小朋友看着也馋了,就让他们分一点。

他们俩就说,我就不分给你,气死你。但我的糖就是很好吃。气死你,气死你。

结果几个忍不住的小朋友就把这俩人揍了。旁边的小朋友也馋啊,就在旁边看热闹,希望能蹦点糖渣渣出来。


所以说这个事,揍人的不对,但这俩小朋友挨揍不冤。一个获利的没有,都丢了人。


1、如果真是自己原创的电路,大可以申请一个专利。然后谁用这个电路,谁给你付钱。多好啊???
2、如果想造福坛友,大可以公布出来。这样谁做这个电路,先想起来这是XX人的电路,肃然起敬。弄不好还能弄个 从氏电路L氏电路 啥的。

可是这2条路,我都不走。我就说我糖甜,但我不给你。



有个成语叫做 乏善可陈,就是没什么让人说好的地方。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5 08:54:48

一个傻子 发表于 2025-3-5 08:46
曹老板,你的情绪也有一点偏执了!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发这个帖子的目的,是有疑问

这个帖子的起因你去看看,因为一个坛友非常相信从总的结论,我解说了一下,结果被从总认为落伍了!

我看看能不能直接的跟从总在这里讨论一下技术。

科学就是科学,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是科学。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5 14:52:06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5 14:54 编辑

ldscool 发表于 2025-3-5 14:36
看到了,看到了,也懂了,没事你们继续聊,这么说把,从总发的REW的图多少和我有点关系,虽然用的是稳压电 ...

削顶功率是明显的听得到破声的功率,超过这个功率继续增大正半周得到的所谓仪表测试功率是没有意义的,负半周早已不堪入耳。不要被功率数值忽悠到了,因为我们要的是HiFi高品质的播放设备,而不是只追功率大小。先不管失真多小,但削顶一定不可以发生。这才能保证得住音频信号的基本摸样。这也是削顶功率作为最大有用功率的最基础的设定条件。

蜗牛叔 发表于 2025-3-5 09:33:35

粗红线左边的是正栅屏流曲线,看曲线是应该可以做到这个输出功率,但长时间超屏耗工作,恐怕管子的寿命不长。




whmks 发表于 2025-3-5 10:12:07

从不停留 发表于 2025-3-5 09:28
哈哈,老曹开贴声讨我了。

先让子弹飞一下。


      因你电路没贴全,所以会有怀疑,但我相信。
      猜想是加了一级跟随电路,直流电流是跟随交流电流,所以静态时电流不大,等超功率时直流电流会随着增大,而屏耗在静态时没超,高功率动态时也不会超,因要扣除输出功率,其余的才是屏耗,很多坛友就在这个问题上没搞明。

小鬼头 发表于 2025-3-12 09:38:03

争吵了好几天,好不热闹。我也说几句我的判断/看法:

1、纯正的单端A类功放的效率理论最高是50%,这是铁律。

2、能超过50%这个理论最高效率,说明这台功放不是纯正的单端A类功放。

3、楼主所质疑的这台功放,依我看,超过99%的机会是一台采用古老技术路线(或许加了一点新料)的“滑动A类”功放。

4、滑动A类功放的dc工作点是可以滑动的。在稳态测试时,也就是输入连续的正弦波信号进行测试(比如测THD+N)时,他的dc工作点已滑动至工作电流更大的位置,因此,他能呈现出:(1)整体上为单端A类放大的特性,(2)输出功率比纯正的单端A类更大,也即是能超过50%这个理论最高效率,(3)在输入信号幅度足够大(即滑动前不能作无削波失真放大的信号)、且未达到新工作点削波的程度时,仍有足够低的失真。

5、从第4点可知,从输出功率及其对应的THD测试数据,是难于区分出被测功放的真正工作类别,也即是,难于区分他是纯正的单端A类、还是“滑动A类”。

6、滑动A类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看作是这样工作的:(1)没有音频信号输入时,处于原来的dc工作点,此时输出管的功耗没有超出该管的规格。(2)有音频信号输入时,被人为手动切换至新的工作点。(3)在新工作点下,按理论计算的输出管功耗将明显超出该管的规格,但是,因为这时候的大部分时间里,有较大的音频功率输出,输出管实际分担到的功耗并不超出该管的规格。(4)在新工作点的工作期间,某些时间(相对较短)里输出管的功耗会超出该管规格,但因为是瞬时功耗,仍落在该管应用的允许范围。这里的工作情况,有些类似于晶体管datasheet里的soa安全工作区(标有ms毫秒级应用的安全工作区明显大于dc工作的安全工作区)。

7、滑动A类功放在工作时,他的工作点是滑动的。这个工作点的滑动,意味着,有一个不属于原音频信号的新输入信号加入了进来,也即是,加入了新的失真成分。滑动的速度越快,这个失真成分的频率越高,越容易被人耳所觉察。滑动速度越慢,则频率越低。滑动速度很慢时,其频率将低于音频的低端、变得“不可闻”,但是,在滑到新工作点的这个期间,他能输出的最大不失真功率是不够理想的,不能对前面所说的幅度足够大的输入信号作无失真放大。也即是说,工作点切换至新工作点是有延时的。

8、滑动功放的工作点滑动,通常是由输入的音频信号来控制。较常见的做法是,将音频信号作整流滤波,以此得到一个由音频信号幅度决定的dc电压,并由这个dc电压直接控制工作点的滑动。由于这里有整流电路在起作用,即使输入音频信号的频率很低(比如100hz),也会在这个控制滑动的dc电压上叠加有该音频信号的丰富谐波,虽然后面接有滤波电路,但毕竟滤波能力有限,这些谐波将有相当一部分最终作为失真成分叠加到整台功放输出的音频信号中。若要减少这些谐波成分,可以强化滤波/加大滤波电容的容量,但是,加大滤波电容容量,就等于降低工作点滑动的速度,加长了切换至新工作点的时间,会导致这台滑动功放有更长的时间处于额定输出功率(即前述的最大不失真功率)不理想的状态。


丢丢 发表于 2025-3-9 16:26:47

本帖最后由 丢丢 于 2025-3-9 17:18 编辑

功率这么加下去,其实玩的已经不是甲类单端,而是甲乙类推挽的半边;P建议可以单开一科,叫甲乙单端,甲类单端实在是抗不住这么大的雷。

现实中300B甲乙类推挽设置到35-40mA静态电流的时候。即便有半边推到A2的顶,另半边也不会到达屏流截止的状态。

尽管为24W神机提供了这些合理化讲解,我个人在设计无环路负反馈放大器的时候,还是会遵循正负半周尽量对称,以取得开环状态下极低的失真,来保证放大器的基本性能。

这种非对称的所谓甲类单端放大器,在采用输出牛做隔离整形,以及失真仪采用AC输入的时候,确实能够获得很好看的数据,因为直流隔离将变形后的信号重新设置了中点,把裤腰带移到了第四根肋骨的高度。但是一旦打开DC输入直接测试功率管的输出波形,真实的失真水平将会一览无遗。

音乐信号从这类放大器走出来,从头到脚完全的被重新塑形,上身拉长,下身压短,就好比一个1.7米的美女,脖子拉长一尺,同时大腿锯短一尺,虽然合起来还是一米七,但已经让你看着生理性反胃。AC失真仪可不管这个,身高1.70017米?嗯,失真0.01%。

尽管这类放大器出来的声音跟原声信号听起来相似,但不会是乐器演奏原本的信息,你不敢想象一把独奏大提琴的C弦,向左震动5mm,向右只震动3mm,还能发出同样震人心魄的天籁之音。

ssffzz1 发表于 2025-3-6 23:34:10

本帖最后由 ssffzz1 于 2025-3-6 23:36 编辑

建议还是关帖吧。这个帖子最终会演变成无谓的争吵,甚至人身攻击。

原因是没电路图,没测试过程,只有一个结论。这最基本的语言基础都没有(电路图,是电子工程师的语言),大家讨论什么呢?一帮人说这不可能,另一帮人说我实现了,但我不告诉你咋做到的。


还有讨论的必要吗?????
再说了,论坛从来没有真理。你说这样不好,我说我觉着很好,我就愿意这样,咋了????

ssffzz1 发表于 2025-3-6 12:07:38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6 10:43
主打一个高科技:

13瓦的2A3单端,196瓦的212单端,电路,保密!

他电路图都没出来,你有必要和他嚷嚷吗?

电路图,测试步骤,测试结果,是不是一个电子工作者的基础工程语言。



他只说结果,任你咋说都没用的。隐含词就是:“反正我是做出来了,你做不出来是你自己的事。至于咋做的,我就不告诉你。反正我是做出来了。”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5 08:44:09

要说是动态甲类,是有可能的。
动态甲类跟发烧不沾边啊,要控制功率管直流偏置,必须要把信号整流滤波,这个时间常数会带来很大的瞬态失真。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5 07:02:31

从总在色影无忌发帖,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987175-1-1.html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5 07:05:39

有几个图没有了,幸亏俺有截图: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5 07:06:59

本帖最后由 中山老曹 于 2025-3-5 08:45 编辑

下面是从总在色影无忌的结论,COPY过来。

我先把一些关键的数据列出来,供大家批判:

1,是单个300B单端,非并联非并联非并联,也不是推挽(重要的话说三次)。
2,静态屏耗34W,P+ 450V,固偏。
3,普通的3.5k输出牛(并非最佳,未来会定制更好规格的输出牛)。
4,基于以上条件,1khz,1W的失真0.18%,在THD+N为4%下,得到24W最大功率(此时示波器看,正弦波顶端很轻微有一些钝头,就是说,开始削波的边缘)
5,频响,20hz-0.15db,20khz-0.2db, 75khz -3db
5,供电普通的CLC,输出460V B+。
6,测试用的300B为林赖7300B,也用了贵族UK测试了一下,同样条件下得到22W最大功率,略小。

为了爱 发表于 2025-3-5 07:27:04

有问题的人,想有问题的事,终究会以笑话收场:lol:lol

scoopydoo 发表于 2025-3-5 07:53:23

俺曾经是二十年的无忌泡菜,现在已经无法登录了,不过也无所谓,自从交流关了就没意思了 ......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5 07:59:21

这两个模拟图,我都有问,为什么DC电流都是127mA?后来图没了。

最大输出功率都是正弦波,有正有负,正向你可以几百mA,反相还是只能到0啊。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5 08:05:36

目前国产管里参数比较齐全的还只能是林籁了,看看林籁211管的参数: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5 08:09:19

尽管211的屏极跟845一样的材料,但是最大屏耗还只能标注是75瓦。因为要跟古董211管兼容。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5 08:16:55

经典的A类单端,包括A2类,极限效率是50%。实际上达不到。
我见过效率最高的是805单端,接近45%的效率。这个是有大环路反馈的。
从总的300B,845没有大环路反馈,有PG反馈,屏栅反馈。那么次级不在反馈回路里,铜阻带来的损耗不能抵消。
目前最好的单端输出牛,次级的铜阻大约是0.2欧,这个0.2欧带来的损耗就已经是0.2/8=2.5%。:L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5 08:19:37

从总的24瓦输出,34瓦的屏耗,那么效率是70.6%
现在到了28瓦,28/34=82.3%

哎呀,俺记得乙类推挽最大效率是78.5%。:L:L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5 08:29:23

再看从总的300B模拟图,300B的屏极Vdc=448V,Idc是127mA,那么屏耗是448×0.127=56.896瓦。

24/56.896=42.18%

再看845,没写屏极的电压,就算输出牛初级50V压降吧,屏耗1100×0.127=139.7
51.281/139.7=36.708%

计算的对不?

zxyxsh 发表于 2025-3-5 08:37:27

啥也不算,就那一个铁芯电源变压器,效率几何?

大舌头2021 发表于 2025-3-5 08:38:33

本帖最后由 大舌头2021 于 2025-3-5 08:42 编辑

这是仿真啊,模型里面的参数可以与真实世界差别很大。结果还需要实作验证的。
还有如果输出是方波,理论上效率可以100%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坛友从不停留改写了单端甲类放大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