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1:28:34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1:24
第2点,你这个说发初看好像没问题,但如果不对称的两个管,在交接的位置会徒增失真,这不靠负反馈是不是 ...

我自己没实际做过。但交越失真,不是通过反馈解决的,是通过调整工作点解决的。


你问问中山版主,他有经验。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1:33:09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3 11:38 编辑

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1:26

说的二次谐波好像很神似的,其实在脑子里脑补一下就知,本来正负半波对称的信号变得不对称了,这就是胆 ...

你这是乐器理论也许没错,但真正第一次被胆机的声音折服和膜拜的烧友有几个懂乐理的?还不就是听感上最纯粹心理上感受在起作用,难到判断胆机好不好听还要去考个音乐博士才能玩胆机吗?事实就是纯粹的听到好听仅此而已。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1:37:37

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1:28
我自己没实际做过。但交越失真,不是通过反馈解决的,是通过调整工作点解决的。




我的前面有提过ap-p没有交越失真,可以用低反馈或不用,这时可以模仿单端的不对称特性,但正常推挽AP_P段不大不加负反馈真不好整,尤其是胆管使用后的两管数值变异,不靠反馈就有点麻烦了

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1:38:11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1:33
你这是乐器理论也许没错,但真正第一次被胆机的声音折服和膜拜的烧友有几个懂乐理的?还不就是听感上最纯 ...

所以我说大多数人都是听个响。

你听音乐,不懂乐理,咋听?
为什么好听,是那些原因导致的好听,总要知道点的吧。再说这部分内容,严格说不属于乐理,属于声学范畴。乐理是调式、题材等等这些东西,这些更加复杂。


大调式,小调式。奏鸣曲-快板、回旋曲等等。协奏曲、交响曲、四重奏等等。这属于乐理。

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1:41:04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1:33
你这是乐器理论也许没错,但真正第一次被胆机的声音折服和膜拜的烧友有几个懂乐理的?还不就是听感上最 ...

建议还是补充一些声乐方面的知识,不是很难的,不比电子复杂。毕竟是在听音乐是吧。


不能只听个响,只会说个低音浑厚,高音通透。现在有很多音频编辑软件,可以调各种参数,调一下,然后再听一下就知道偶次谐波是啥影响,奇次谐波是啥影响。

其实现在的音频后期处理,对电子管,晶体管,等等效果都能通过软件做出来。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1:41:37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3 11:54 编辑

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1:38
所以我说大多数人都是听个响。

你听音乐,不懂乐理,咋听?


这些我一窍不通,但不会妨碍我听音乐,17岁就入坑,那时谈什么乐理 啥都不懂,但那个好听那个不好听难道自己不能分辨吗?什么这调那调的,听一下newage music,什么调什么章法都没有,纯粹的呐喊和吟唱都可极为感人,这根本就用不上乐理。akhner duner 听听这种看是什么调调,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1:56:13

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1:41
建议还是补充一些声乐方面的知识,不是很难的,不比电子复杂。毕竟是在听音乐是吧。




我跟那些只听碎玻璃的烧友不同,我要的是打动我的声音,真假真不真实于我而言都不重要:loveliness:

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2:10:27

本帖最后由 ssffzz1 于 2025-3-3 12:12 编辑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1:41
这些我一窍不通,但不会妨碍我听音乐,17岁就入坑,那时谈什么乐理 啥都不懂,但那个好听那个不好听难 ...

只是给你个建议,一个人一个玩法。

不过我觉着,作为玩这个的,声乐一点不懂,有点说不过去。起码对声音和人耳朵的关系这部分知识应该了解,人耳朵对声音的各种反应,有明确的科学研究,对那个频率敏感,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这部分知识缺失,对理解音响有很大影响。


譬如对声音的响度(就是音量大小)分了12个级别,单位是贝。又定义了分贝,那么就有120个分贝。人耳朵对中部频率区域的最敏感的响度是1分贝。也就是在中部频率区域,音量变化小于1分贝,人耳无感知。

那么问题:

如果你把功率放大管前面那个消振电阻,从碳膜(假设有一定电感),换成碳芯(假设有一定压电效应),这2种电阻引起的变化在mV级别(已经很大了)。而这个推动电压有几十伏特。显然这个变化远小于1分贝(非常远),从声学理论上无法区分。

但如果你更换的是黑胶唱头哪一级的电阻,那么影响很大,因为MC唱头的电压2-3mV左右。


我觉着:
1、不要随意去挑战科学研究。毕竟我们没那个条件,那个仪器,那个学识。
2、不要太相信自己是上帝的宠儿。有超灵敏的耳朵的天才是有,但几乎不会碰到。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2:43:04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3 13:15 编辑

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2:10
只是给你个建议,一个人一个玩法。

不过我觉着,作为玩这个的,声乐一点不懂,有点说不过去。起码对 ...

喜欢听音乐的人很多 但因为懂乐理才去用胆机的基本没有,你的逻辑有点混,发烧友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但都是听了音乐感觉好听才顺便去研究一些乐理,但不研究乐理就听不出声音好不好听这有点说不过去,好不好听跟真不真实不是一个事。胆机烧友要的是感觉好听,而不是去评判这个真不真实,这是监听器材的事情。前面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10来岁的人能听出那个好不好听吗,能。但他懂乐理吗?不懂吧。他知道那个是真那个是假?,不要只做表面工程,倾听一下源自内心的诉求。现代配乐电子乐器一大堆,谁去管他是不是真乐器。电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没有意义,自己去试去听就知,我再重复一次,你听不到换电阻的声音是因为你的机有大环负反馈在压低了这种听感变化,在开环的系统中你自己去试试看,实践出真知,我无意和你斗嘴,我第一次发现电阻对声音的变化是如此巨大时,是20年前左右,当时手搓了一台6j8p推6p1并管。第一级阳极100K是几分钱的普通金属膜电阻,声音也不过不失还能听。后来听说 思逼 的补品很牛 于是话重金买了来两个,回去装机一听4五个朋友都一起傻眼,低音不见了,只剩中高频且硬如敲铁搬叮叮当当的,难听之极。复原,马上正常,检查电阻值没问题100K,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太难听了,干脆砸烂他看看是什么情况,于是一锤子砸开外壳,定睛一看,原来是线绕电阻,可能是电阻100k,所以线绕的圈数极大,导致电感量和分布电容远大于无感电阻导致声音的变化。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瞎说,而是一群人的见证,后来我还专门研究过一段时间,各种电阻的声音取向和变化,电容也一样,同样不同厂家的电容声音也是千差万别。这都是元件的真实的分布参数在影响,一点都不是玄学,以上如有假话,天打雷劈。
。照你这样说换信号线也是不会有感觉的了,但我建议你自己用根毛细铜管自己做一根信号线,和正常的普通信号线去自己听一下,这个不在反馈环路中,绝对的明显。

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2:57:25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2:43
喜欢听音乐的人很多 但因为懂乐理才去用胆机的基本没有,你的逻辑有点混,发烧友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但都 ...

这事不矛盾,所有人都有一定的乐感,只是说不出来为什么。

研究下声乐:
能知道人耳朵和声音之间的一些事情。就是人和声音的关系,不包含乐理。

研究些乐理:
能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譬如梁祝里那两个人,啥时候谈恋爱了,啥时候马文才来了又走了。这样你能听出来故事情节。只觉着音乐优美,而不知道为啥而美,只能说遗憾。


这样你不至于只能用个低频浑厚,高音通透的简单术语来描述你的感受。也不至于被一些反科学常识的文章所迷惑。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能听出来故事情节,知道他说了个什么事,怎么去表达的这个事,感情是怎么变化的,比只听个声大声小有意思多了。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3:33:37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3 14:15 编辑

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2:57
这事不矛盾,所有人都有一定的乐感,只是说不出来为什么。

研究下声乐:


我还是那一句,我从来都不去研究他要真实的作曲意图和想表达的是什么,音乐这东西太缥缈,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因为我主要听得都是新世界音乐,我可以在不知道他的曲名的情况下直接共鸣产生 颅内高潮 你如果对这个词陌生可以去百度。你问我他表达了什么,为啥这么感动,我说我不知道他要准确表达什么。音乐美妙之处正是文字所不能表达的地方。在路上听到一些旋律一下子就被吸引住的情况经常有吧,那在你不知道他是什么歌时,你依然是喜欢,再如你不懂英文,却被一手英文歌打动,你真了解这首歌吗?需要了解吗?心动就是心动,我管他唱的啥,反正我听着感觉旋律好听我就可以喜欢,这种场景需要管乐理吗?不用吧!世界各地那么多语种,谁敢说都听得懂?99%都是奔着旋律去的。需要乐理吗?根本不用。但如果你懂乐理那更好。但不懂也发不妨碍别人听音乐。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3:50:58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3 14:05 编辑

胆机的声音除了谐波以外,还有管芯震动产生的信号混入(MIC效应),这是某些空气感或残响的主要贡献,静态你测不出来,但动态时扬声器发声后的空气震动会传递到胆管身上,从而改变声音,玩胆学问大着呢,以为加个反馈就高保真了,殊不知人耳要的不是高保真。古董we101d那种结构MIC效应严重得很,但控制得好的话,他的空气感也是技压群雄。这时你加入负反馈试试,立马变成6N1差不多的货色。这样用直热管还有什么意义,几千上万一个古董直热管,就这样被反馈给毁掉了,豪门艳妇硬生生的被压迫成路边货色,悲哀得很:lol

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4:20:01

本帖最后由 ssffzz1 于 2025-3-3 14:31 编辑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3:50
胆机的声音除了谐波以外,还有管芯震动产生的信号混入(MIC效应),这是某些空气感或残响的主要贡献,静态 ...

你这一大套理论,说实话,正规的声学教材(声学 ,不是乐理,就是声音和人之间关系的)里面都没有的,包括电声学。你能看网上那些文章,为什么不能去看看这些正规的教材呢。

电声研究有1个世纪左右了吧。无数人,几代的努力,形成的理论你不去看。那些网文,有些是精品,更多的是烂大街的洗脑。所谓以讹传讹,传到自己都深信不疑了。

MIC效应,也不是测不出来,这个事在收音机上很明显。但是你要看那个量级的大小,也就是和你音乐信号的比例。我前面举过这个例子了。难道你听音乐的时候,把功放放音箱上的吗?还是放喇叭正前面?
最后一级电压级和功率级的管子,你要使劲敲都不一定能听到MIC声。黑胶的唱头放大器是敲一下就很明显。但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电声学里有明确说明的,仪器很容易就测量出来。

你换个电阻,一个普通的,一个100k绕线的,可不咋地。100k的绕线电阻,你有概念是多少匝吗? 电感量是多大吗?那不仅是个电阻了,还是个电感,那个电感量和你电路起振荡都有可能。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 14:40:37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3 14:57 编辑

ssffzz1 发表于 2025-3-3 14:20
你这一大套理论,说实话,正规的声学教材(声学 ,不是乐理,就是声音和人之间关系的)里面都没有的, ...

所以啊 每一个电阻都有其自身的寄生电感和分布电容,这个影响声音有问题吗?要不还要分有感和无感电阻吗。我不想讨论这种早有定论的问题了,浪费口舌,叫你去试你有不愿意去试,上面来两个例子是用极端现实例子来说事 你都不接受,那就没么什么好说的了,毛细管做信号线那个也是没有低音的,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多说无用,野山百年人参和东北种植人参是一样的行了吧,用仪器也找不到分别,但真的一样吗。就此打住吧。另外直热管的mic比旁热管的严重得多,因为灯丝结构的问题。这恰好就是直热管空气感比旁热管要强的地方。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3-3 14:46:52

环肥燕瘦,都是美女。

没啥好争论的。
2A3在我这里推97dB的15寸号角,大鼓都吓人!推35A,也就听个响。。。。。。。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想讨论一下300B和2A3的声音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