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2
发表于 2025-2-28 13:39:34
取样电阻可参考或用5伏30安开关电源的取样电阻或叠加
MF35_
发表于 2025-2-28 13:44:15
scoopydoo 发表于 2025-2-21 17:50
你这逻辑错到姥姥家去了 ......
我猜测他可能认为,越短电阻越小,所以相同电流功耗越小,发热也就越小。但这属于想当然了,他肯定忘了有个东西叫比热容,还有个东西叫热阻
chuxp1
发表于 2025-2-28 14:16:16
MF35_ 发表于 2025-2-28 13:44
我猜测他可能认为,越短电阻越小,所以相同电流功耗越小,发热也就越小。但这属于想当然了,他肯定忘了有 ...
主要他还是忘记计算一下功率了,和电流平方成正比啊 ! 按照他估计的70A,电阻丝当时承受的功率为70x70x0.04=196瓦!这么大的功率加在不到10厘米的电阻丝上,肯定要剧烈的发热发光,想想200瓦的白炽灯有多么热?:L
MF35_
发表于 2025-2-28 14:48:10
chuxp1 发表于 2025-2-28 14:16
主要他还是忘记计算一下功率了,和电流平方成正比啊 ! 按照他估计的70A,电阻丝当时承受的功率为70x70x0.0 ...
说白了电阻丝发热,如果不考虑长度带来的热阻区别,那么温升就只和单位长度功率相关(也就是比热容),而单位长度功率只和电流相关,哪怕把电阻丝截短,单位长度功率也是不会变的。
如果考虑到长度带来的热阻影响,越长的电阻丝热阻越小(因为散热面积变大),相同单位长度功率下(即相同电流下),长的电阻丝反而温升要更小,能够承受更大的电流,而非他以为的更短的承受更大电流
mov99
发表于 2025-2-28 15:40:06
radio2 发表于 2025-2-28 13:37
取样电阻,要在靠近两端各留一个单独取样的端,也就是最两侧的接大电流,靠近两侧的用于独立取样,这样可防 ...
对,是准备这样布线;从取样电阻的焊盘单独走线采样电压
bg1trk
发表于 2025-2-28 16:22:58
mov99 发表于 2025-2-28 12:13
散热片的空间可安装4路,先做两路,如果功耗不足,另加两路,再加风扇散热
OPA2277刚到,这次买的是封 ...
看样子像是正品。
以前买这玩意不太敢买新品,自己做着玩需要数量不多,都是优先买拆机件,假的概率小一些。现在有嘉立创,新品也不怕有假了,方便。
检流电阻40mR,10A时功耗4W,这个功耗有点偏大了。大电流时会有一定温度,可能会飘。
以前做300W简易负载时犯过这个“错误”,0.1R的检流电阻、最大电流5A,功耗2.5W,实际用的是5W绕线电阻,大电流时电阻温度较高,电流也有些飘。
后来吸取“教训”,做1000W负载时用了康铜丝电阻,阻值0.22R、最大电流2A,功耗0.9W,电阻温度下降,飘的问题也减轻了。
您这情况,把最大电流标定的低一点吧,比如说每路只限定在2-3A,取样电阻温度会下来不少。
四路总电流限定在10A,最高40V时每只管子承担100W,还是有点高,但毕竟能试试了。原来每路10A,每个管子承担400W,这根本实现不了。
mov99
发表于 2025-2-28 16:55:13
本帖最后由 mov99 于 2025-2-28 16:56 编辑
bg1trk 发表于 2025-2-28 16:22
看样子像是正品。
以前买这玩意不太敢买新品,自己做着玩需要数量不多,都是优先买拆机件,假的概率小 ...
OPA2277是在立创买的
单组承受功率当然是小点好,工作可靠
以前做实验的时候,曾经用IRFP4310单管10A/13.8V,40mR/4W合金贴片电阻,散热片也确实小了点,实验后把管子拆下一看,管子散热片上的喷锡都熔化了:lol
取样电阻准备用这样的,预计明天到
935482411
发表于 2025-2-28 20:43:33
直径1.5mm的都不能长期工作在20A电流,想大于20A运用,需更换成大直径的康铜丝才行的……^_^
mov99
发表于 2025-2-28 21:07:14
935482411 发表于 2025-2-28 20:43
直径1.5mm的都不能长期工作在20A电流,想大于20A运用,需更换成大直径的康铜丝才行的……^_^
重新买的取样电阻折合直径1.8mm
935482411
发表于 2025-3-1 02:07:29
mov99 发表于 2025-2-28 21:07
重新买的取样电阻折合直径1.8mm
两个1.0mm并联运用,可以安全过15A,性能优于单个1.8mm康铜丝电阻。:D
mov99
发表于 2025-3-1 08:16:42
本帖最后由 mov99 于 2025-3-1 08:22 编辑
935482411 发表于 2025-3-1 02:07
两个1.0mm并联运用,可以安全过15A,性能优于单个1.8mm康铜丝电阻。
想过用这个方法,40mR要用两个80mR的并联,这个阻值的康铜丝取样只能是螺旋(弹簧)状的,体积太大,不便安装,而且,校准麻烦
螺旋状致命的缺点是热量不均,极易出现两端温度低,中间温度高
w6955
发表于 2025-3-1 08:34:52
不应超过5A
灰灰的丝丁鱼
发表于 2025-3-1 08:52:09
MF35_ 发表于 2025-2-28 14:48
说白了电阻丝发热,如果不考虑长度带来的热阻区别,那么温升就只和单位长度功率相关(也就是比热容),而 ...
都不要那么复杂,一米过7A,按层主的理解,10米就只能过0.7A,100米、1000米呢?想想有这可能吗?那么粗的线径;P
swp
发表于 2025-3-1 09:14:19
本帖最后由 swp 于 2025-3-1 09:16 编辑
关于取样电阻的安全电流值坛友们都说了我就不重复了,这里与楼主谈一下从其他角度的注意事项,一是四线方式取样点的问题,按这个电阻的厂家提供的样品无论怎样设计PCB都不可能达到电阻本身材料性能所能提供的温度精度与稳定性,理由就在那个焊点上。一个理想的电流取样电阻除了材料温度系数低以外,接线设计极为重要,稍不注意优良材料的优势就被埋没。要是我来用这个电阻,电压取样点要自己做,就是在用同样材料用钎焊方式在引脚上端接出端子来做电压取样用,当然到底是银焊还是铜焊以及焊料接触点的热耦电势也要仔细研究。如果不能减小到最低,就只有用加大取样电压的方式来减小影响,当然这是用增大取样电阻功率与功耗的方式的代价。再就是原封不动的利用这个电阻效果并不是最佳状态,要是我用,在机箱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就把电阻整平后对折,喷涂上绝缘漆,干后加上云母片涂导热硅脂,两面再加上云母片涂硅脂后再夹上铝散热片,而且散热片还要喷黑漆,所有这些措施都是增加取样稳定度与大小负荷时误差所为。裸体电阻年久后没有不氧化的,是阻值升高的变化趋势。所以涂覆保护层也要重视。
mov99
发表于 2025-3-1 09:55:17
本帖最后由 mov99 于 2025-3-1 11:41 编辑
还真找到了,记不清什么时候买的
实在不行还用这个:lol40mR/4W,额定电流10A,降额到5A
这类合金电阻要严格控制温度,一旦超过70℃,阻值趋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