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请版主关闭一下 发错了 不好意思
本帖最后由 woaiwangyuhui 于 2024-7-17 21:04 编辑事实上,所有的MIC效应,还都是经过管脚传过去的。玻壳的振动也是。
我发现软脚的直热管也是。用双面胶粘住软脚,MIC效应小很多。
对于前级用,所有的都会被后级放大,起码10倍,20倍吧,更要周密的考虑。
300B做放大的前级很罕见吧,就是因为300B的MIC效应其实也蛮大的,后级上体现的很小而已。 直热管这么简单?记得前段时间,有个做3A5前级的就是你吧。
包住管壳,顾了头,管脚呢,这里才是直热管的大头,你忽视了。。。。。。。。。。;P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4-7-17 20:22
直热管这么简单?记得前段时间,有个做3A5前级的就是你吧。
包住管壳,顾了头,管脚呢,这里才是直热管 ...
感谢老曹大神还记得我,让你笑得这么爽是我的荣幸,后半截101您有什么高见吗? 直偶爽还是固偏爽?我是来请教的 你咋高兴下个这 奇奇怪怪的老头子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4-7-17 20:22
直热管这么简单?记得前段时间,有个做3A5前级的就是你吧。
包住管壳,顾了头,管脚呢,这里才是直热管 ...
您是大神, 我就是请教一下第二级直偶爽还是固偏爽你这乐啥呀 有那么好笑吗你能把3A5干到像没开机一样的底噪吗直通40瓦甲类 接灵敏度95DB的全频 我没有问3A5的事情 笑点在哪我搞3A5的噪声问题和请教直偶和固偏爽不爽有关系吗?为什么这么高兴?DIY界不是互相学习交流吗 ?咋高兴下个这就因为我不知道直偶101爽不爽 你直偶过就爽了? 您的G点位置真的挺神奇的 哈哈,10年前俺就做了全部直热管,交流灯丝机器。;P
俺说错了什么?直热管的MIC效应,管壳只是一部分,引脚传过来的才是大部分,你有做过任何的处理? 我以前做PEN25+4P1的OTL胆机的时候,机箱几乎贴满了减震橡胶垫。。。。。。。。。。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4-7-17 21:13
俺说错了什么?直热管的MIC效应,管壳只是一部分,引脚传过来的才是大部分,你有做过任何的处理?
对不起 我郑重道歉 !
麦克风效应我已经做到用木棍敲机壳没事了,直接敲管子还有当然敲旁热管也有 输出底噪也到了50uV了 再低我也没有更好的方案了 那些给管子戴套的方案并不是瞎搞是便宜有效的 人人可以用几元的成本操作的只不过之前的帖子分享一下我的经验,这个经验好不好 是不是非常搞笑我也不知道 我仅仅是自己用许多种材料试出来的,确实很便宜 而且有点效果的 那个套有点丑 有钱的可以镶钻啥的美化一下不过3A5就这德性 不可以兼顾美与那个了,我记得有非常漂亮的古老方案 但是比较难操作 主人好像还申请了专利 不适合普通烧友。 噪声抑制是一个叠加的过程 管身戴套 管座垫胶 PCB用减震的方式固定 机壳有条件做消震也得做 没有只弄一个位置就能一触而就的,最近偶然淘到了沃尔沃3A5管 是我见过麦克风效应最夸张的 ,开机不放歌直接喇叭啸叫,那也有解同样让它服服帖帖就是方法稍微复杂一丢丢 也三十元能搞定一对管 麦克风这个事情 人人头疼 在我这不是啥问题 我给管子戴的套虽然便宜 但是能起大作用 泥土不也便宜吗可以烧砖盖房子。有时候有奇效的东西并不是必须有惊天动地的价格才行的 本帖最后由 woaiwangyuhui 于 2024-7-18 21:24 编辑
写错 写错 写错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4-7-18 06:36
事实上,所有的MIC效应,还都是经过管脚传过去的。玻壳的振动也是。
我发现软脚的直热管也是。用双面胶粘 ...
没错 管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玻璃外壳用减震胶包裹 管脚并不能完全包裹,所以 PCB不能厚 甚至PCB要切缝减震PCB的固定也要柔性的 也可以弹簧悬挂起来 或者说搭棚管座的固定也应该是柔性的 不过搭棚管座可以包一坨减震胶,毕竟它底部也是开放的 减震胶也是绝缘的,软腿儿铅笔管我之前玩2J14B 把它的软腿保留 不要剪短 靠软腿支撑管身 可以起到不错的减震效果 好在也可以包减震胶,反正也不重。还有机壳板材也用弹性不大的材质 比如铝 肯定比不锈钢强很多 判断很简单,敲一下 叮~~~~~~~~~~~~~很久的咚一声一下的就选咚一声的基本也就这些了 减震胶是关键材料它都叫减震胶了肯定是减震很强的嘛 是不是 而且非常便宜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4-7-17 21:30
我以前做PEN25+4P1的OTL胆机的时候,机箱几乎贴满了减震橡胶垫。。。。。。。。。。
这,系不系有点啥?麦克风效应是电子管特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