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房揭瓦
修复漏雨瓦房四川叫“捡瓦”或者叫“捡漏”。以前成都雨季总有人扛着木梯沿大街小巷“:捡漏,包捡漏”吆喝。成都瓦房是下有“沟瓦”上有“盖瓦”的。少年时看过一部小说,记不得什么书名了,只记得书中说道某懒汉在村头有上辈留下来只有“沟瓦”没有“盖瓦”叫“翻毛鸡”瓦房三间。几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翻毛鸡”为什么不漏雨。还想知道什么地域流行“翻毛鸡”瓦房。 这种小瓦翻漏需要有相当的经验,一般人很难找到漏点,漏水的地方往往不是瓦片破损点,还要往上面找才是,脚踩也有有轻功,否则一踩上去瓦片就碎了,瓦片分大小头,不能搞反了,否则也漏水 湖南这边还有这种瓦房 他们以前是房管所专业修理人员。 50年前住在这种小瓦盖的屋顶房内。:) 本帖最后由 Jambalaya 于 2023-8-21 15:59 编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3875356
https://picx.zhimg.com/80/v2-2803dcb3981dcbf31903e16de05b367d_720w.webp?source=1940ef5c
本帖最后由 Jambalaya 于 2023-8-21 16:00 编辑
另一篇: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762020085362492&wfr=spider&for=pc
“
灰泥上面才开始铺上瓦。
至于瓦与瓦之间的缝隙,其实是很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一般都填塞得有灰泥,一点点雨水落进去,一般并不会渗透到屋里去。
”
河北有不少起脊的旧瓦房是 翻毛鸡 两边各三趟合瓦 其余瓦片至多含四露六 局部重叠 靠麦鱼儿(麦秸的一种)合泥 稳固在屋顶 趟与趟挨紧 施工时用靠尺保障质量 因材压脊 白灰勾缝 青灰涂色 上世纪七十年代 中午管饭 桌上有酒 茶水伺候 待遇不低东家殷勤 只为质量 在老瓦匠手下做小工 是俺曾经的经历 退休闲不住 发表于 2023-8-21 14:04
这种小瓦翻漏需要有相当的经验,一般人很难找到漏点,漏水的地方往往不是瓦片破损点,还要往上面找才是,脚 ...
数十年前,住小青瓦房的人家家里大多有几根4至5米长竹晾衣杆的。待捡漏的上到房顶,房主便在屋里用竹竿轻捅漏雨处,捡漏者就在屋瓦动处做上记号。
若是房主愿意花钱,捡漏者有一元钱一匹的玻璃亮瓦免加工费给你加上。(亮瓦是作为沟瓦,玻璃亮瓦和瓦等宽,长可25cm,一般人家用4匹亮瓦。) Jambalaya 发表于 2023-8-21 15:3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3875356
谢谢,看明白了。原来“翻毛鸡”叫仰瓦屋面。 Jambalaya 发表于 2023-8-21 15:41
另一篇: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762020085362492&wfr=spider&for=pc
哦。原来瓦下面有灰泥,有灰泥把瓦铸成一个整体,自然不容易漏雨了。 这是技术活吧一般人真干不了:):) 南门里 发表于 2023-8-21 16:41
河北有不少起脊的旧瓦房是 翻毛鸡 两边各三趟合瓦 其余瓦片至多含四露六 局部重叠 靠麦鱼儿(麦秸的一种) ...
现在知道了原来北方的翻毛鸡房子瓦是坐在灰泥上,自然不容易漏雨了。而四川瓦房却不用灰泥,只用沟瓦、盖瓦相扣于椽子(四川叫瓦搁子)上,以至于屋里面一烧柴草煮饭满屋顶瓦面都冒烟。
补充内容 (2023-10-7 10:50):
512地震震中的屋瓦全部滑下来,而木结构屋架依然矗立。 吉林这边很少使用这种小瓦片,给我的印象是多在南方使用。
这种“u”型瓦片我了解的不多,如果是单层铺上去怎么能防止雨水下渗年;如果是一层向上另一层反过来扣在第一层的“脊梁”处防水倒是有效果的。
不错,看惯了彩色照片有很多人对于黑白照片都不屑一顾了,其实仔细看这种黑白照片还是相当不错的。楼主发的照片多数都是黑白的,有个性!
谢谢分享!:handshake 老实泼皮 发表于 2023-8-21 20:35
现在知道了原来北方的翻毛鸡房子瓦是坐在灰泥上,自然不容易漏雨了。而四川瓦房却不用灰泥,只用沟瓦、盖 ...
祖屋是土坯房 每年春季 屋顶需要抹一层泥 大约要用两畜力车的土 到了夏季 几场豪雨会将屋面冲刷的又薄了一些 部分泥水落在屋前院子里 年复一年 院子被垫高 使得原有的三层台阶 被土於的只剩一层半瓦顶不需要每年维护 台阶也不会被於 但也有几怕 一怕草籽生根长草 会挤活了瓦片造成漏雨 当地俗语 瓦房长草--倒霉苗子 二怕家养禽畜上房打斗 蹬活了瓦片 比如 鸽子就有抓着瓦片煽动翅膀的习惯 三怕不常见的大风冰雹 瓦房人家也会备竹竿 将梯子靠在房檐 人站在梯子上 用竹竿将向下滑动移位的瓦片捅回原位 当活动的瓦片过多 就要重新再做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