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6期《无线电与电视》杂志有一篇《威廉逊功放特性》对该电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介绍出来,供参考。
一直以来,针对多极管的三接,很多流行的看法是看做多极管的帘栅极负反馈,我不是太认可。我的看法是,多级管的三接,他就是可以看做是一个三极管,因为这种三接后的曲线,完全就是一个三极管的曲线,理论上是完全可以找到一个三极管去代换这个三接的多极管。那么,这个单纯的三极管又是依靠什么极的负反馈呢?三接的多极管,其特性曲线,就反映出本身的特性相当于一个三极管,在路的表现也是三极管,设计时完全就当成一个三极管用就行了。如果非要牵强附会,说多极管三接时,帘栅极有负反馈作用,那么,无异于说三极管的屏极也存在屏极负反馈,因为三极管的屏极电压影响了屏流。这完全有点舍近求远、形而上学了。:lol 赞同,我也这么认为! jupeter 发表于 2022-3-26 22:42
一直以来,针对多极管的三接,很多流行的看法是看做多极管的帘栅极负反馈,我不是太认可。我的看法是,多级 ...
帘栅极直通或者串电阻接屏极,帘栅极电压和屏极电压接近,并且同步改变,就是一个三极管。 jupeter 发表于 2022-3-26 22:42
一直以来,针对多极管的三接,很多流行的看法是看做多极管的帘栅极负反馈,我不是太认可。我的看法是,多级 ...
我这么认为:纯粹的三极管也是存在很强的内部负反馈的。栅压变深而使屏流下降时,负载上压降减少而屏压增高。屏压又对屏流产生了反作用(抑制屏流的减小)。这就是三极管内在的负反馈机制。这让三极管体现出极为独特的非饱和特性。
多极管、晶体管,屏压(漏源电压/集-射电压)对屏流(漏极电流/集电极电流)控制作用微弱,可以基本上看做“单向”器件,即输入回路对输出回路的电流有着强烈的控制,而输出回路本身的电压对输出电流控制作用微弱。这样,内部负反馈机制很微弱,器件体现出饱和特性。 学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