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怎么样啊呵呵
刚测到的失真度,不知对不对。 奇次谐波失真大于偶次,估计听起来会略硬?
啥仪器啊,这么高级。:lol jupeter 发表于 2021-3-11 12:39
奇次谐波失真大于偶次,估计听起来会略硬?
啥仪器啊,这么高级。
乙类6N7推挽奇次谐波丰富是特色。:lol
一端COOLEDIT发生信号,一端用COOLEDIT录制。输出端要分压,录制时保证输入电压小于100mV。然后就可以频谱分析了。再对每个谐波进行读数计算。 推挽做成偶次谐波“丰富”不是更好么:lol 结果非常好。这应该是6N7p目前结果最好的一个实验了。
负反馈功不可没。输出牛用的是什么产品?
这个电路的一个问题是栅极电压不能到负值,标准应用里面变压器耦合的电路是到负值的。在截止的半周里面,三极管可以被彻底关断。但是6N7P在零栅压下电流并不大,所以这个电路工作的挺好。相关细节还是有待研究。如果不需要负栅压,驱动级的电压可以大幅度降低。可以用低耐压的三极管。
另外可以在不同的频率下看看失真度。在低频和高频段,失真度可能会变大。 bluethinkksj 发表于 2021-3-11 16:33
结果非常好。这应该是6N7p目前结果最好的一个实验了。
负反馈功不可没。输出牛用的是什么产品?
这个电路 ...
为了方便,我重新把14楼的图贴过来。
在这个版本的手册(好像是福建一个出版社出的,郑国川主编,这个待查)中乙类推挽分成栅偏压0V和-6V两种,栅偏压0V的与RCA手册中一致的,-6V的我不知道出处在哪里。
福建版的手册中下面的一段论述确实讲出了电子管时代的无奈,毕竟优良的电流放大能力和关断特性,只有到了晶体管时代才有。
但是文中也有一些误导的内容——“因此,一般T1选择降压比输入变压器,要求满足2X58V的信号输出……”,事实上RCA的手册上,包括上海科技1967版的手册,都是要求栅至栅电压为58V,这个电压应该是峰峰值。
采用-6V偏压的工作点电路,我设计的推动级是不适用的。按照我的考虑,即使采用 -6V,推动级的输出阻抗还是应该足够低,否则当信号峰值超过6V,就不能提供足够的栅流从而产生较大的失真。
要求满足2X58V的信号输出……
一直质疑这句话,六恩七这个管子应该是中等放大倍数的管子
总应该比低放大倍数,比如3到5倍的管子好,推动的多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