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要完
发表于 2021-3-6 08:01:15
三级管单端甲类效率不可能高过4-5级管,按4P1S的屏耗2W出头就差不多了,3W失真严重,没有实用价值。
joshualitos
发表于 2021-3-6 08:14:44
我记得田老师说过,在输出2.8W的情况下失真将近8%,这么大功率下去是没有实用价值。但这个电路比普通三极管电路功率大也是事实。
二玄古月
发表于 2021-3-6 09:36:33
设计、布局别具一格。真不错。
joshualitos
发表于 2021-3-6 09:53:14
二玄古月 发表于 2021-3-6 09:36
设计、布局别具一格。真不错。
谢谢。
本着电源和放大部分分开的原则,把输入输出部分放一端,电牛电源部分放另一端。就是和平常的布局会有所不同。
杭州陈玉
发表于 2021-3-6 10:55:16
晓东电子 发表于 2021-3-6 04:27
输出功率不可能超过1.5W,因为4P1S屏极耗散功率只有7.5W , 屏极耗散功率超过7.5W是要烧管子的。
你只知其一,栅极也是有功率的,通过实际测试,4P1S栅极直流在16mA,去再仔细看看电子管特性吧,不争论。
晓东电子
发表于 2021-3-6 11:08:37
杭州陈玉 发表于 2021-3-6 10:55
你只知其一,栅极也是有功率的,通过实际测试,4P1S栅极直流在16mA,去再仔细看看电子管特性吧,不争论。
4P1S栅极电流有16mA是吗?我看你是饭桶。
杭州陈玉
发表于 2021-3-6 11:41:59
晓东电子 发表于 2021-3-6 11:08
4P1S栅极电流有16mA是吗?我看你是饭桶。
三极管接法的帘栅极有1.5W被你这饭桶给吃掉了吗?半瓶子水往往响的很。
jupeter
发表于 2021-3-6 13:39:45
本帖最后由 jupeter 于 2021-3-6 13:56 编辑
楼主的这个图纸是音响中国的田庆松版主设计的,田老师在国内胆界也是赫赫有名的,技术水平和制作经验属一流水平,相信他的图纸是靠谱的。
在图纸上表明的状态条件下,能出多少功率,整机的失真度是多大,如果有怀疑的话,要么根据曲线图负载线验算,要么是做成整机实际测量验证。不能凭经验主观臆断,这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或者谁声高谁有理的事儿。技术交流要说出论据,亮出理由,说其他的容易伤和气。:lol
晓东电子
发表于 2021-3-6 15:43:02
杭州陈玉 发表于 2021-3-6 11:41
三极管接法的帘栅极有1.5W被你这饭桶给吃掉了吗?半瓶子水往往响的很。
三极管接法输出功率小,最多1.5W。4P1S五极管接法输出功率都不超过1.5W。这是实践经验。
jupeter
发表于 2021-3-6 16:37:31
晓东电子 发表于 2021-3-6 15:43
三极管接法输出功率小,最多1.5W。4P1S五极管接法输出功率都不超过1.5W。这是实践经验。
三极管接法的甲类单端,分为甲1类和甲2类,区别就是栅极的驱动电压过不过0V。你可能以前做的是甲1类,一般简称为甲类,特点是栅极电压最多不超过0栅压,那样最大输出功率比较小。
田版这个是甲2类,栅极驱动电压要达到正栅压5V-10V,这样就提高了管子的效率,所以也就可以在同样的屏耗下提高输出功率。为了满足正栅压时的栅流需求,中间加上了场效应管源极输出驱动末级。很多管子包括三极管和五级管,在做单端或推挽时为了提高屏极的效率都可以设计到甲2类(A2类)或甲乙2类,例如麦景图的系列名机就是采取的AB2类。
杭州陈玉
发表于 2021-3-6 17:01:05
jupeter 发表于 2021-3-6 16:37
三极管接法的甲类单端,分为甲1类和甲2类,区别就是栅极的驱动电压过不过0V。你可能以前做的是甲1类, ...
和这种人讲技术,等于对牛弹琴。
晓东电子
发表于 2021-3-6 17:09:35
杭州陈玉 发表于 2021-3-6 17:01
和这种人讲技术,等于对牛弹琴。
和你这种人讲技术,等于对牛弹琴,你懂嘠。
杭州陈玉
发表于 2021-3-6 18:20:06
哪个论坛都有这种无赖,老田的4P1S单端,不光是他做过,很多人都做过,遇到无赖就满嘴都是大便,死活不承认能输出3W,有啥办法?只有不回复了。
joshualitos
发表于 2021-3-6 18:33:01
争论可以,但请勿人身攻击。
joshualitos
发表于 2021-3-6 18:34:38
这个电路,就是隔壁田老师的电路,如J大侠所说,栅压可以工作到5~10V,所以输出功率大。但靠近3W输出时失真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