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踢踏舞
发表于 2020-12-4 11:25:10
栅电子管的IM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本贴要讨论的问题吗?乱扯一通各种看上去好像是那么回事的所谓理论, 其实一点卵用都没有.专门搅和别人的贴子.
Tezilla
发表于 2020-12-4 12:05:36
本帖最后由 Tezilla 于 2020-12-4 13:03 编辑
J2018 发表于 2020-12-3 18:46
吉尔伯特单元只有在集成工艺发展起来后才大量运用,电子管即使当时配对了工作一段时间又偏了,那么平衡就破 ...
你的工作很有意义,仿真做得很不错。我也仿真过真空双三极管的平衡混频器,是参考下图77A的混频电路,把两只3DJ7H换成电子管,当然工作点必须重新摸索,还有4个耦合电容(2C13 ~ 2C16)的容量也要大大减小,减到一二百pF,否则会严重地自激,无法稳定工作。
这个电路对电子管的要求就是极间电容和过渡电容越小越好,跨导尽可能大一些,μ值不能太高但也不要低于20。只要管子参数合适,工作点设得对,性能是明显优于使用同样管子的PullenMixer的(噪声和PullenMixer一样低,失真比PullenMixer小,增益比PullenMixer高一倍),而且本振抑制效能非常高,几乎完全没有本振泄漏(当然是理论上,实际上还是有的),也不需要很高的本振幅度,只要0.6Vp-p以上的本振信号效果就很好了。
Tezilla
发表于 2020-12-4 13:26:05
kenneth_zhu 发表于 2020-12-3 21:24
我只是想讨论一下纯粹的电子二极管环形混频的技术可行性,不是讨论经济性。
电子管是会老化的,所以配对 ...
理论上如果忽略掉很多现实中的细节,把模型简化,用电子管组成DBM当然是可以的。但要想实现一个理论上的设计,现实中的这些细节就不能全部忽略。并且我们要想做成一样东西,也必须考虑现实中实现的可行性,这种可行性不仅包括理论上的可行,还要考虑现实中真实元器件的参数误差、参数漂移、电路经济性、分布参数、工作效率、加工能力、装配调试难度、对工具和仪器设备的条件要求等很多种因素,不是理论上完全可行的东西现实中就一定能做出来的。否则研发涡扇发动机和CPU就不会对我国构成任何难题了,你说是不是?
任何器件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设计电路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尽可能把选用的器件的优势发挥好。用电子管做DBM虽然理论上找不出什么问题,但真要去实现它就显得以电子管之短攻晶体管之长了,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kenneth_zhu
发表于 2020-12-4 15:05:39
J2018
发表于 2020-12-4 16:55:20
Tezilla 发表于 2020-12-4 12:05
你的工作很有意义,仿真做得很不错。我也仿真过真空双三极管的平衡混频器,是参考下图77A的混频电路, ...
3dJ7的频率特性和极间电容比电子管差不少, 所以有2c14/15中和电容稳定电路并且提高增益和谐振回路对称性。二混增益就可以做的高,但是呢,一混的输入信号和本振频率都需要连续变化,因此中和困难,搞不定啊。可能发明5极中放管也是为了搞定这个难点。
一会仿一下类似的6J6 推挽混频看看结果怎样。
Tezilla
发表于 2020-12-4 17:00:57
kenneth_zhu 发表于 2020-12-4 15:05
我是没时间搞实验,因为确实我不是射频实验室。
但是电子管二极管做平衡或者平衡x2的桥式究竟好不好,还 ...
没时间动手,没有仪器设备,可以先软件仿真验证自己的想法,特别是用电子管搭一个最工作高频率达到VHF的DBM,还要用上一堆MOS管恒流源,这样的电路在现实中成本和实现难度都让人望而却步,更需要仿真,因为仿真不花成本。Multisim不行就LTSpice,LTSpice不行就OrCAD Pspice,OrCAD Pspice不行就ADS,严格按照真实元器件的参数仔细建模,仔细设置仿真参数,总有一款能尽可能接近真实地仿出来。如果懒得学这些软件,那就没什么继续讨论的条件了。
动态范围的测量方法是这样:先用信号源给混频器一个幅值很大的射频信号,直到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发生很明显的失真或混频器不能稳定工作,记下这时的信号幅值;然后减小信号源输出的射频信号幅值,直到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无法分辨或混频器不能稳定工作,记下这时的信号幅值。计算最大信号的幅值和最小信号的幅值之比,换算成dB数就是混频器的动态范围。
噪声的测量不太清楚,可能还是把一个调制了音频信号的射频载波在混频前直接检波看波形和把混频后的中频检波看波形进行比较。
扼流圈的阻抗是会随着频率变化的,理想情况下频率越高阻抗越大,因为电感的感抗XL=jωL=j2πfL(其中f是信号频率,j是虚数单位),阻抗=|XL+R|(其中R是扼流圈的直流电阻)。而真实的扼流圈因为分布电容的存在,会有一个固有的自谐振频率,阻抗在信号频率达到自谐振频率前增大,在自谐振频率处达到顶峰,然后迅速下降。
Tezilla
发表于 2020-12-4 17:16:02
J2018 发表于 2020-12-4 16:55
3dJ7的频率特性和极间电容比电子管差不少, 所以有2c14/15中和电容稳定电路并且提高增益和谐振回路对称性 ...
仔细看,2C14、2C15不是中和电容而是耦合电容哦!中和电容怎么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容量。77A和70-2的第一混频电路还是这个样子,没有区别,只是因为图纸上的那个位置截图不方便选了第二混频来截。我仿真过几个点的信号和本振频率,至少5~20MHz都没问题。LTSpice的电子管模型可以自己编辑参数吧?你可以试试6N3、6N11、6N16B。这几个型号的管子是我仿真过的效果最好的,u值太高或极间电容太大的管子就不行了,但要注意每一种管子的最优工作点差别很大。
kenneth_zhu
发表于 2020-12-4 18:04:31
J2018
发表于 2020-12-4 20:39:57
Tezilla 发表于 2020-12-4 12:05
你的工作很有意义,仿真做得很不错。我也仿真过真空双三极管的平衡混频器,是参考下图77A的混频电路, ...
非常感谢您的鼓励和指导,我还需要吃透这个电路然后下手。
kenneth_zhu
发表于 2020-12-4 21:07:40
Tezilla
发表于 2020-12-7 12:58:44
J2018 发表于 2020-12-4 20:39
非常感谢您的鼓励和指导,我还需要吃透这个电路然后下手。
注意这个电路是耦合电容2C13的左端输入射频信号,2C16右端输入本振,2L4和2C17是中周选频回路,这张图之外还有一个中周选频回路,和这个回路之间用一个容量很小的电容(5-7pF)耦合。电路图中所有电阻的阻值单位都是k,电阻2R9最好删掉。电子管的工作点调到最优化以后它会给你一个惊喜。
29BBY
发表于 2021-9-23 19:51:54
于海旺 发表于 2020-11-28 23:40
7360电子管
光(电子)束偏转管的最普通的作用是用于混频和双边带调幅。如果信号从栅极输入,本振加到 ...
围观这楼神仙掐架,真是叹为观止!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以后也混成个搞开发的996社畜:lol
乙猪
发表于 2021-9-24 11:48:03
29BBY 发表于 2021-9-23 19:51
围观这楼神仙掐架,真是叹为观止!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以后也混成个搞开发的996社畜
各搬各的一堆理论,都没有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说服对方。
这样的吵架也就是纯粹的吵架,当然也给我增加了很多无用的知识。;P
乙猪
发表于 2021-9-24 11:51:47
于海旺 发表于 2020-11-29 14:12
即便晶体管平衡混频电路也不是坛友仅仅给出的示意图,那样简单,个人制作也有一定的难度,除非用专用集成 ...
你中间的那个六只晶体管的混频电路,我实验了一下,感觉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效果也不错。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64461&extra=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53929&extra=&page=1
cnboy
发表于 2021-9-25 22:15:01
本帖最后由 cnboy 于 2021-9-25 22:21 编辑
:L:L不知道楼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U1,6A2变频他们不香吗??还有我这里有个3DI的电路电子管单边带收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