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环电感的选择与计算
本帖最后由 bg1trk 于 2020-6-21 23:56 编辑最近在琢磨做个使用BUCK拓扑的大功率稳压电源,关于电感的计算和选型找了很多资料,偶然找到一份个人感觉还不错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发帖,看看有没有朋友能用上。
电感量计算略去,直接举例,比如说需要一个10uH、10A的功率电感,这个电感该如何采购或自己绕。
前置知识,安匝数、电感系数。
安匝数:电流与匝数的乘积,安匝(A•T)数越大,电感储存的能量越多。安匝数就如电阻的阻值一样是特定磁芯的固有特性。
电感系数:代表一个电感的相对电感量,单位(nH/T^2)。确定了磁芯、磁环即可查到这个系数,匝数的平方*电感系数即为电感值。
电感系数不是固定值,而是随着电感电流的增加而减小,电流不断增大电感系数就会最终减小到0,即电感绝对饱和。要使电感绝对饱和的电流几乎为无穷大,我们常说的“饱和”是指“相对饱和”。随着电流的增大,电感量缓慢下降,当电流增大使电感量降低到设计值时,即为“相对饱和”。
比如前面所说的需要一个10uH、10A的电感,意思就是电流达到10A时这个电感仍然要保有10uH的感量,这才符合要求。这就引入一个问题,自己绕制电感时如果只按列表参数算出匝数得到的只是“静态”时电感量为10uH的电感,这个电感在通过10A电流时电感值是多少不知道!盲目使用可能会炸鸡。
拿电感系数计算匝数,再用电桥测量、校正的方法肯定是不行了,如何计算?
以铁硅铝磁环为例,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打开下面这个页面
http://www.sendust.com/kool_mu_cores.htm
页面上有个铁硅铝磁环规格表,比如说采用外径27.7mm、内径14.1mm、厚度12mm的磁环,在下图中找到红框内磁环。
第二步:点磁环型号,打开磁环参数页面
直接看最下面的图,横坐标为安匝数,纵坐标为电感系数。
理想情况电感系数为157,电感匝数 T =(10uH*1000/157nH/T^2)^0.5=7.98,大概绕8匝。
第三步:计算实际匝数
上一步计算的是电流很小或为0时所需的匝数,大电流时电感系数要降额,比如用上图80%的那个点,对应电感系数大概为125。
电感匝数 T=(10uH*1000/125)^0.5=8.94,要绕9匝。
再验算这个电感能过多大电流,80%的点对应的安匝数约为87AT,87AT/9T=9.7A,大概能满足10A的要求!
而此时的”静态“电感值为9T^2*157nH/T^2=12.7uH
以上计算的意思是,这个10uH、10A的功率电感,绕好后用电桥等仪表测量的电感值约为12.7uH,即不能以仪表测量的“静态”电感值为准。
再说说采购成品电感的问题,以某宝上标称 47uH、8A的铁硅铝磁环电感为例,按磁芯尺寸对应为下面这个:
电感系数最大值72,47uH需要的匝数是(47*1000/72)^0.5=25.5,实际绕了25匝。
再算算标称8A时的安匝数,8*25=200(安匝),图上根本没有这个值,爆表了。
降额一半,再算算4A时的电感量,4A电流时的安匝数为4*25=100,图上对应电感系数为45左右,25^2*45/1000=28.1uH 。
结论是标称 47uH、8A的功率电感根本不达标,电流降低一半使用时电感值也才只有28uH!
假如电路设计时电感值下限是40uH,反推系数得64,对应安匝32,电流只有1.28A,标称 47uH、8A的电感只能用到1.28A。
买电感时应该买68uH或75uH的,标称 47uH的电感根本不能用。这也是很多廉价LM2576成品模块输出电流不达标、电感发热的原因吧。
以上有些内容引用了网上的例子,加了些自己的理解。
分析的很好,不能以电感的“静态值”为准,特别是在虚标盛行的今天。 很受启发:victory:最近正在绕制这个,为了产品能够过脉冲群考验 闻太师 发表于 2020-6-22 10:07
猫版的buck拓扑打算采用什么芯片方案,我近期可能还要打一次板,看看能不能借鉴一下您的方案。
想做到50A输出,移相交错并联(可以用小一些的磁环)TI的芯片有的能做到,这样电感的成本低一些,但芯片成本高,“特殊”封装也不方便手工焊接。
普通的UC3525\TL494做不了移相,频率又不敢弄的太高,一个单独的大电感成本很高。自己加移相器又感觉太复杂,总之还没具体方案,拿不定主意。
曾经看到一篇论文里提到用3525/494之类的芯片做BUCK模块,多模块并联时自动协调移相,模块间无需通讯,想扩展电流时直接加模块就行。这个方案挺诱人,但技术细节没有没透露。
没准最终用EE磁芯并联做电感,移相不要了,用一个大电感做单相输出。这样芯片就好选了,成本也能接受。
想把几个服务器电源用起来,但目前还没有50A这么大电流的需求。没需求,太监的可能性不低 :lol 本帖最后由 st.you 于 2020-6-22 14:48 编辑
对于磁环类的电感,只有用很低电感系数(60 30甚至更低)的来绕,才能降低直流偏置导致的感量降低的比例,但无法避免。可能用铁氧体来绕会更合适些,气隙自定义,开大点气隙,能保证电感量在工作电流范围内稳定,实际可以简单的串联一个空调用的工频电感(mH,10A级别的),然后用电容隔离,普通电桥也是能测试偏置电流下的电感量,不用计算,省事:lol
这种 st.you 发表于 2020-6-22 14:37
对于磁环类的电感,只有用很低电感系数(60 30甚至更低)的来绕,才能降低直流偏置导致的感量降低的比例, ...
谢谢您的建议。
几个A的输出时电感还不算大问题,这次想做到50A输出,没弄过这么大电流的。。。。。。
分析到位:victory:,"静态"和"动态"的区别,无负荷与满负荷的区别,对元件选用有指导作用 bg1trk 发表于 2020-6-24 23:14
谢谢您的建议。
几个A的输出时电感还不算大问题,这次想做到50A输出,没弄过这么大电流的。。。。。 ...
50A的话,PCB的走线比这个电感的感量问题更头疼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