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法拉
发表于 2018-3-27 23:52:46
本帖最后由 壹法拉 于 2018-3-27 23:58 编辑
五十七度半 发表于 2018-3-27 17:09
资料来啦!
楼主说是推挽输出的理由呢?
fzh547611
发表于 2018-3-28 00:38:23
内部也很新净,功放是单端甲类功放,小喇叭,也够用了。
longshort
发表于 2018-3-28 07:24:25
有一个普及机普遍存在的瑕疵:在中放与变频级中周之间接的二极管没起到应有的大信号衰减作用,因为变频级中周的馈电端直接接到电源,仅凭中周绕组本身的电阻不足以形成有效的直流电桥,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二极管永远不会导通,这样所谓的二次AGC就形同虚设了。
bq716
发表于 2018-3-28 09:50:01
我还是比较喜欢推挽的五管级,如凯歌4B12。
LGCZ
发表于 2018-3-28 12:27:28
壹法拉 发表于 2018-3-27 23:52
楼主说是推挽输出的理由呢?
楼主没说是推挽输出噢,一个功放管没法推挽地:lol
壹法拉
发表于 2018-3-28 15:22:44
LGCZ 发表于 2018-3-28 12:27
楼主没说是推挽输出噢,一个功放管没法推挽地
你说楼主没说是推挽输出是你没注意看帖,估计你当年也是不注意听讲的学生;:lol
壹法拉
发表于 2018-3-28 15:25:40
longshort 发表于 2018-3-28 07:24
有一个普及机普遍存在的瑕疵:在中放与变频级中周之间接的二极管没起到应有的大信号衰减作用,因为变频级中 ...
二次AGC是针对特强信号时的场合;
昨夜长风
发表于 2018-8-31 10:09:29
绿袍电阻养眼啊!!!!
爱因斯坦爱做梦
发表于 2018-8-31 11:18:58
pjl_21
发表于 2018-8-31 11:22:47
功放是单端甲类放大的,当时只要是节约晶体管。
贴梗海棠
发表于 2018-8-31 17:31:53
电阻电容漂亮!好机。:victory:
顺风雨
发表于 2018-8-31 18:48:36
真新:lol:lol:lol
sun8998
发表于 2018-9-1 20:32:47
本帖最后由 sun8998 于 2018-9-1 20:47 编辑
记得当时有一个什么“甲类滑动放大“的名词,目的是为了节省一只当时价格不菲的功放管。
美多美
发表于 2018-9-2 00:52:54
设计制作都不错。外观真是飘亮,
虽然在当年仍属低档机子,该机外观设计独出心裁,该厂工程师审美观确有水平,
sunyiran
发表于 2018-9-11 10:33:09
sun8998 发表于 2018-9-1 20:32
记得当时有一个什么“甲类滑动放大“的名词,目的是为了节省一只当时价格不菲的功放管。
说对了,就是滑动甲类放大器,用电池供电的,甲类怎么用啊,一会电池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