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0820|回复: 98

音质主观评价术语和标准节目源——音响科学发烧谈之一之二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6 21: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3po 于 2020-6-10 15:40 编辑

音质主观评价术语和标准节目源——音响科学发烧谈之一

      先说说写这篇小文的初衷,写东西对我来说不是难事,除自己的专著外,文章论文数量真是记不清了,也是干录音的出身,客座教授在大学授课(主要是录音音响、影视制作和摄影)也是多年,与音响有关的各种招投标,专家组也干得烦了,自认是业内人士罢,现在终于能退居二线,有了点玩的时间,于是观察一番,觉得矿坛不错,不久前注册加入了。


        纵观大陆和港台论坛,和音响有关的版块大多充斥不少伪发烧的理念,不少人出于各种原因推出各种贻笑大方的所谓发烧经验,更有一些伪大师发表一些完全不负责任的理论,可以说是误导了很多发烧友。而矿坛在音响发烧这一方面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理性的版主和爱好者是占了上风的,对伪发烧的揭发抵制是有力的,总体上看,大多数参与者是理性的,于是我也才有了一些兴趣,决定写写小文章,争取对抵制伪科学,理性发烧作点小小的贡献。


    声音的好坏,来自于器材和听音环境的表现,而音响器材,是全世界为数极少的仅靠客观数据指标不能定其优劣的设备之一,有点类似摄影镜头,除了看镜头本身的传递函数曲线外,实际拍摄出来的片子也是评价该镜头的重要依据之一,只不过镜头的主观评价的权重还低于音响器材主观评价的权重。因为音质评价是主观性特别强的一项工作,要准确的表述对声音的主观感受,可以用的词语太多太多,可以涉及到的声音现象也太多太多,如果任由各位自由发挥,肯定会对声音好坏的最终评判带来巨大的混乱,于是各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音质主观评价术语,规范了用法,制定了标准的评价用节目源,这样才能对声音的表现有一个相对规范统一的描述方式,如果像一些所谓的大师,对声音的评价采用了很多玄而又玄的描述,堆砌一大堆模棱两可的词汇,那对声音的准确主观描述就不可能进行下去了。由于我国在电声学领域一开始就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上十年动乱,在改革开放初期根本顾不上这些标准的制定,最终导致在发烧音响的理念方面显现很多乱象,让不法商人大赚其钱,牟取暴利,这是专业人士不愿见到的,当年的电子报就发现了这一问题,发出了科学发烧的号召,在揭露音响界的一些假象同时也对保险王这样的伪科学产品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引发了一场关于保险王产品的大官司(当时轰动业界,后来若干年的事实也证明保险王的确是伪劣产品,但当时由于资本的力量和腐败,结果是正义科学的一方败诉赔款,由此电子报受到重创,此是题外话,暂且按下不表)。在各方呼吁推动下,参考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国家终于出台了音质评价的标准用语,也于上世纪1996年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样品,即编号为GSBM61001-89的电声产品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用节目源。这是中国电声界的一件大事,是划时代的事件!该节目源由国家保存,有需要的单位可以申请翻录,不过由于该节目源对使用的听音环境要求很严格(怕误导了使用者从而产生对评测对象的误判),所以控制很严,轻易不能获得。 不知那些所谓的大师对这些事件到底了解多少?知不知道主观的音质评价也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评价用语和节目源的使用是有很严格的规定的,是不能由着性子乱说的。这次就谈这么多吧,具体的标准用语和节目源有时间再做介绍。






作者更多精彩文章:


音质主观评价术语和标准节目源——音响科学发烧谈之一之二之三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930115-1-1.html


从立体声节目的录制和重放谈起——附议科学发烧(一)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370383-1-1.html


从立体声节目的录制和重放谈起——附议科学发烧(二)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370552-1-1.html


从立体声节目的录制和重放谈起——附议科学发烧(三)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370746-1-1.html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0: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dsylj 于 2016-10-4 10:38 编辑
y.qfans 发表于 2016-9-28 12:44
声音质量不是数学标准可以完全界定好坏的 人体对外界声波的接收是仅能符合人体的这套生理系统的 例如一 ...


您都用两只耳朵听大鼓声,为何不能让人家录音师用两只话筒录大鼓声呢?要公平嘛!两只话筒就是人的两只耳朵而已,太简单的问题了,呵呵!一只耳朵不能准确判定声音的位置,一只话筒也一样,同理,一只眼睛也不能准确判定位置,不信您用一只眼睛往温水瓶里灌开水试试?一笑一笑,哈哈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5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10: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3po 于 2016-9-27 00:11 编辑

音质主观评价术语和标准节目源——音响科学发烧谈之二

音响系统主观评价中的主观评价用语:国家标准规定的统一评价用语有七个:清晰度、丰满度、圆润度、明亮度、柔和度、真实度和平衡度。除七个评定用语外,还需评定总体的音质和立体效果。总体音质是对被评节目源总体音质效果的综合评价;立体效果是在评定立体声节目时增设的项目。一般来说,七个专业主观评价用语的相对反面用语见下面:

1、 清晰——模糊、混浊。

2、 平衡——不平衡。

3、 丰满——单薄、干瘪。

4、 圆润——粗糙。

5、 明亮——灰暗。

6、 柔和——尖硬。

7、 真实——假。

8、 立体效果。

9、 总体音质效果。

    有了上述专业用语,就避免了那些对声音描述极尽渲染,堆砌华丽辞藻,让人难以判断声音本来面目的做法。下面一一介绍上述的专业评价用语。

清晰——指节目的构成方面问题和高音成分是否适度。对独奏独唱这样的形式而言,是指乐音本身给人的印象是否模糊浑浊,当使用具有卡拉OK功能的功放讲话时,如果不关掉混响和延时,其效果就是绝对的不清晰,有时甚至失掉了可懂度,这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相对于独奏形式,更全面复杂的演奏形式就是交响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融入了合唱,应该是交响乐里声部最多的一类了。在评价复杂的交响乐节目时,清晰度表征了乐队各声部是否被清晰感受到的程度,如果各声部都能清楚的感受到,那就是清晰度好,哪怕平衡度有一定的问题。节目的高音成分也是直接影响清晰度的,清晰本身就包含了具有合适的高音成分这个含义,如果高音衰减过大,声音就不能用清晰这个词语来表示了。

平衡——多用于多声部的节目形式,对交响乐队而言,各个声部都能听到只是保证了足够的清晰度,而各个声部的声音大小比例是否合适,就决定了节目的平衡度是否适当,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个度的把握是没有客观标准的,没有谁能规定一个交响乐作品中一个声部的绝对的客观声压级是多少,有的只是指挥对乐队的把握,这个尺度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经典的基础上的,是艺术家代代相传下来的一种微妙的共识,是相对统一又有一定变化的,一般非专业人士很难把握。举个列子,蓝色的多瑙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乐曲,当乐曲开始时,圆号的旋律下面铺垫的是弦乐背景,这个弦乐的背景音量相对于圆号的音量,到底要多大才合适?恐怕也只能是一个大概的范畴了,其原则就是不能喧宾夺主,如果一个录音作品搞得弦乐声音相等于甚至大于圆号,那就是典型的不平衡了。

丰满——直接和频响范围挂钩的,但是侧重面是中低频,适度的中频和低频,能让人感到声音的力量和厚度,这个很好理解,当铜管乐中有长号和低音号时,其音色就是丰满的,有力度的。

圆润——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总谐波失真,失真小,就意味着圆润度高,失真大,就意味着声音给人的感觉粗糙。人耳对谐波失真的起感点,即产生比较明显粗燥感觉的那一点,从统计的角度看是10%,也就是说当节目的总谐波失真达到10%时,绝大部分人能感受到明显的失真,具体说就是声音显得粗燥,如果失真进一步加大,声音就显得破裂,甚至让人以为喇叭破了。训练有素的耳朵,当有5%的失真时,就有明显的感觉了。顺便说一下,现代的器材(话筒和扬声器除外),总谐波失真轻而易举就做到小于0.1%甚至0.01%,而喇叭的失真,能做到小于5%已经是上品了,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看看喇叭的生产厂家是不是都老老实实的给出了喇叭的失真指标?整个系统,喇叭在那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音响链里其它和失真有关的些微改动优化,在喇叭面前,都淹没在它失真的汪洋大海中了。

明亮——这是表征节目里中频分量的用语,凡中频分量适度,甚至稍有过分的节目,均给人以明亮的感觉,交响乐队中双簧管就具有典型的明亮音色。发烧友说的堂音,其实就是明亮音色,也就是现场演出场所中频扩散的体现。

柔和——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节目的互调失真和瞬态互调失真都控制得很好,让声音具有柔和感,另一个是数字电路带来的失真,如果较大的话也会让声音失去柔和感。特别是后者,低劣的产品常常让人听到尖硬的声音,人们称其为数码声。

真实——这是一个宏观的指标,当声音还原过程中,即便没有大的谐波失真,即便声音柔和动听,但是缺失了某些重要的频率成分,造成频率失真,就让声音变得不真实。同样,如果渲染过度,某些频段声染色严重,结果也是一样的让声音不真实,好的录音师,是不可能将小提琴录成板胡的音色的。当然并非所有的不真实都不好,如电吉他的失真效果,重金属效果,就吉他本身而言,都是极度的不真实,但是在艺术上,这是一种创作的需要,是被人们接收的,就不能归为不真实了。

立体效果——这是对立体声节目的专有评价,是表征节目立体效果与现实场景的相似程度。一般来说,人为制作的特殊音效节目的评价不在此列。

总体音质效果——这是听评人对节目的总体印象,是综合了上述各单项评价后的一个结果。


对于上述评价,国家标准规定采用五级评分制,其相应评价表述为:

5分(优):质量极佳,十分满意。

4分(良):质量好,比较满意。

3分(中):质量一般,尚可接受。

2分(差):质量差,勉强能听。

1分(劣):质量低劣,无法忍受。



国标规定,主观听评人员至少应包括下列人士并保证其人数占听评人员的大多数:

1、录音导演、录音师
2、广播声学工作者
3、乐队指挥、奏员
4、作者、编辑、节目主持人、制作人

从严格的专业角度来要求,参与评测的人员应进行听力检查,在125--8000HZ的频率范围内,听阀级应低于20dBHL(参见国标GB4854--1984)。听评人员双耳听力应该基本一致,具有准确判断声像位置的能力,参与人员应该有高保真及临场听音的经验,对音乐要有一定的理解,要熟悉各种声音的特性,人数以7人到11人单数为好,男女基本各半,年龄控制在18-60岁之间。
下一次介绍用于评价的节目和房间的要求,争取出国前能发3篇,呵呵!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0 19: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9-10 19:32 编辑

标准的提出跟建立看似是学术亦或技术范畴的问题
更其深层次其实是哲学问题
凡是思辨不清晰的东西,最终都要遇到它的边界问题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7 12: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uyipyuen 于 2017-3-17 12:22 编辑
xpt 发表于 2017-2-13 22:19
争论的很好,我更赞赏Y版主的观点。科学的进步是要不断的探索,既要反对伪科学的浑水摸鱼,又不要把探索未 ...


声学的标准有些是不断改进,例如音质的主观评价,就越来越细致,代表性越来越广泛,包含领域越来越全面,

越来越严谨的,

    又例如建筑物的混响时间,最初是无频率定义的,泛指音频一经提出后,进入实际施工,发生施工不能达标而

又无法解决时,又把混响按频谱段去测量建筑物,并按不同频谱段对所有建筑材料/装修材料/施工方式进行吸

音系数测量,我国某世界著名建筑物混响时间校正性维修,经历了数年多次的不同频段混响时间修正,才得以峻工

    但有些指标,是不可改的,例如我前面提到;语言播音室,小乐队播音室,大交响乐团播音室.会议室.剧场.电影

院..它们应有的混响时间都是经历了数十年的使用证实.细致界定,是不可修改的.

    实际上,如果一个建筑物是作单一为电影用途不作他用,与一个多用途报告厅,其最大混晌时间的上限的

差异是惊人的.并非如前面引用那个图表一样,---一个标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9 19: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psb.jpg

这就是被全国的各大声学装修商奉为圭臬的“标准出处”  ,包括我国的相关标准也是据此而来。
看看这个被THX等各大所谓国际标准引用的PMI标准,语焉不详,模棱两可。 设置的依据是“大部分人喜欢的”而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么严格,说白了么就是一个“通过样本人群调查而来的标准”  ,最后给出的指导性结论也是心虚的使用了情态动词"SHOULD应该" ,这其实就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提出的标准建议,而不是大家想的多么复杂的标准生成理论的结果。
这个标准文书,从头到尾没有一处解释了这个标准的“大部分人喜欢的混响时间”是现场演奏的混响时间还是回放房间的混响时间,但全世界的声学工作者就是根据这一标准来给发烧友设定听音房的混响衰落时候的,可是:音乐重播时候需要添加房间混响时间,理论依据在哪里?谁出来给我说一下这个理论依据。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6 22: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音乐马上来 于 2016-8-6 22:14 编辑

鼓励下,另外观众们都比较期待干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7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销商用的是“蔡琴老歌”、“砸玻璃”、“卡门序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8: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3po 于 2017-1-24 01:05 编辑

音质主观评价节目源和房间要求——音响科学发烧谈之三


上一篇介绍的主观评价用语虽然不多,但仔细研究一下,基本涵盖了声音质量的方方面面,如果都能得到高分,那肯定是一个制作得很好的节目(软件评测)或者是一套很好的系统(硬件评测),接下来介绍专用的节目源。

    作为用于审听的节目,毋庸置疑它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上乘的录音作品,但在没有国标之前,凡是鉴定某一器材某一系统,都是由有关单位或人员寻找一件主观上认为声音不错的节目源(多为CD、近来也有用数码母带的)进行试听,谁也没有认为有不妥之处,但是千变万化的听音环境和各种不同处理风格的录音制品,使其重放效果也是千差万别,这样的审听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国标制定后,在对审听室的声学要求作出规定的同时国家权威部门亦制作了符合国家标准GB10240--88的主观评价用CD并面向专业单位少量定向发行,其标准样品号为GSBM61001--89,该节目源的编委和评审委员均为广播、电视、电影、音乐、教育、出版方面的权威人士,所选节目源也是反复筛选、精心制作的,商业CD难以具有这样的制作水平,因为这是举国家之力,毫无商业考量的一个大制作,这个节目源的制作完成为我国音质评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本人也在很多评价的场合使用它,的确很好用。

    从内容上说,该节目源分为语言、音乐、音效三大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语言部分   语言是传递人类思想意识的重要工具,所以清晰度和可懂度至关重要。汉语言与其它国家的语言相比有很多不同,如音节少,造成同音字多,容易误解,有4声,声调起伏变化大,频率范围宽等特点。所以内容的选取很重要,汉语普通话的上限频率高达10KHZ,英语法语等国际流行语言的上限据资料显示仅达6KHZ。汉语的音节也很少,只有400个左右,有些语言不见到文字就会产生误解,汉语的四声也是特有的,它出现的频率超过1/3,发音属于猝发性质,声波为瞬态波,其包络波上升时间很短且能量很大。上世纪80年代,中科院曾经编制了10张清晰度试验的组字表,表中的语音出现率大致接近生活用语的规律,用于测试语言的语音、音节、单词和词汇的可懂度等,但是在使用上仍然很不方便。而国标的节目源中,编委会精选的一篇由男女声分别朗诵的小文《美谈不美》包含了汉语普通话各音素出现的概率,朗读者吐字真切纯正,语调自然流畅,朗诵声情并茂,为大师之作品,属于广播风格。

2、音乐部分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声乐器乐两大类。

声乐:    男女声二重唱《茶花女》选段,歌声柔和、细致,男女声特点分明,且平衡协调,表演环境真实开阔。
    童声合唱《留在教师身边》,童声特点鲜明,平衡感良好,吐字清楚声音嘹亮。
    戏曲为川剧的厅堂演出节目《武家坡》选段,厅堂演出的现场特色和剧种特色都很典型,男女声和打击乐声真实、空间感好。

器乐:    钢琴独奏《月光奏鸣曲》
    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较为典型的室内乐。
    木管四重奏 让.弗朗赛作品,属于大厅堂室内乐,录音质量优异,按键声换气声清晰可闻。
    铜管 选自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乐,场面宏大,总体气势高亢浑厚。
    管弦乐 选自穆索尔斯基作曲,拉威尔配器的《图画展览会》,大型乐队演奏感十足,气势磅礴,起伏大,各声部发挥极好且自然,定音鼓大军鼓惊天动地。
    管弦乐 选自德沃夏克第九交响乐,各声部特点明显,较为全面的反映了交响乐队的声音状态。
    民族管弦乐 选自《大漠戍边图》,乐器声真实自然,特点鲜明,声像好层次分明。
    打击乐  选自安托里尼的《CRASH》,各乐器的激励特征明显,建立时间短促,瞬态极好。
    电子乐器    选自《致爱丽丝》改变的电子器乐曲,多件电声乐器和打击乐演奏,强烈有力特点鲜明且层次清晰。



3、音效

火车声和钟声。火车声为一列满载列车由远而近的声音变化过程,清晰活跃。通过岔道口是更为强烈有力,细节真切,车轮撞击铁轨接口的铿锵声分外突出。钟声的激励信号特点鲜明,衰减自然悠长。
除了上述主要部分外,节目源还附有参考节目信号和各种调整检查用信号,可对立体声声像、相位、系统通频带特性、声道分离度、声压级等进行检查。


    在节目源问题解决后,审听用的听音室也不能马虎,主要来看有下列的一些重要基本要求应该得到满足。

    首先,听音室的三维尺寸要讲究,尺寸上的讲究可以拉开谐振峰,降低驻波的幅度值,极大的减少声音的染色现象,所谓黄金比例也有不同版本,但大致相近,一般认为作为审听的听音室最好的比例是1.9:1.4:1.0,容积控制在90--150立方米之间,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之间且湿度为35%--70%之间,气压最好在86--106Pa之间。房间色彩不宜鲜艳刺激,应该安静柔和,一般来说,大面积的18灰(对光线的反射率为18%的一种灰色)是色彩最佳的选择。

    其次是混响问题,由于审听和欣赏的要求不一样,审听用的房间当属短混响强吸声设计,参考上面推荐的房间容积,混响时间应该控制在0.25--0.4秒之间,这就要求在建筑声学方面下功夫了,最好是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如果是家庭环境,混响时间不至于要求这样严格,适当的延长混响时间有利于提升听觉上的舒适感,但作为发烧友来说,为取得尽量真实的声音印象,还是趋于相对短的混响时间,总体上看是利大于弊的。

    最后是房间的频率特性和噪声控制,这也要求由专业人员进行装修方面的建声设计,原则就是以较为均衡的吸收为主,适度的均衡的扩散为辅,吸收可以采用不同吸收特性的材料如石棉吸声板、穿孔板、吸声腔体等,扩散的话,如果空间够,以数论扩散器为好。这些原则,对于较为宽敞的家庭场所也适用。噪声控制比较难,因为它和基建的关系很大,特别是改建的听音室更是麻烦,家庭环境下也只有不提什么要求了。记得当年为电子报设计审听用的听音室,就是会议室改造的,混响频响什么什么的都好说,就是隔声不好处理,窗户封完,门也改为声闸结构,可是固体传导还是让街道上的振动传了进来,这个就没有办法解决了。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09: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收藏学习了,我新人一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09: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这个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11: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沐汞 于 2016-8-9 11:18 编辑

声历声的主观概念,对于在下这种野鸡路子来说,只有三个字<<临场感>>.对于9种词汇的描述,是对响的音的型的"道白",对乐的神采的共鸣,才是韵的心灵感应.而在下更愿意去感知作曲者,行乐者的本源阐述,这是文化的一种传递,也是时空的渡越,是人性的多样表陈.-----理解声音的好坏,只是智趣的修养,没啥"统一"定性,就象艺术本是生活,生活里孕育艺术,只是加工的准度,出处发点不同.音乐,是人类情感的抽象表达,却无所不包,象天空宇宙一样广阔,,,,,使用音响器件,是为了回到现场,回到人的心魂....而器材消逝,"不可见"........所有技术的服务,只是个"容器"....如果会唱声乐,会玩器乐,对调音很有帮助,这就是<<音准>>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11: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分享,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12: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学习学习有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2: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沐汞 发表于 2016-8-9 11:23
对于声学,电子学的有些概念也适用,但不是"纯"套用.

兄台已经进入艺术殿堂了,已经去其器材之糟粕净得音乐本身之精髓了,我们还只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研究怎样还原最佳的声音现场,显然不在一个水平面啦!这个就像是录音师和作曲家的差异,录音师必须要掌握器材,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修养,而作曲家呢,一张纸一只笔足矣!看来兄台的确是搞艺术的,引用的技术词汇解释都不准确,呵呵!
顺便说说,今下午出行了,以后只有视情况再写啦,谢谢各位!能对科学发绕尽一点力还是很愿意的,大千世界,任何客观现象其本质,均可以在技术的层面进行解释,世界本身就是物质的,哪怕大脑的活动,其最基本的机理也还是物质的,玄的东西是没有的,除了神,呵呵!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7 06: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fjzxx46 发表于 2016-8-7 11:02
经销商用的是“蔡琴老歌”、“砸玻璃”、“卡门序曲”......

我妹也送我一原装〝蔡琴老歌〞,我听一次就丢一边了,她初出道的【绿岛小夜曲】中大部分泛音都没了,可

惜一直没能找回这八十年代初的版本,真是憾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7 06: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cdsylj 发表于 2016-8-8 18:04
音质主观评价节目源和房间要求——音响科学发烧谈之三

上一篇介绍的主观评价用语虽然不多,但仔细研究一 ...

千等万等,终于看到有关房间混响时间的文字出现,虽只有几句,是十分不够,还希望今后写更多,更详细的

论述,免得广大音响爱好者听些不三不四的传说,化费错大量金线.看兄弟坛的房间处理帖,花费数万元,用

的材料却不是处理音频的材料,家庭厅堂总体积已经不大,混响时间听很多音乐已混响不足,还数万元数万

元材料地吸音,真是没眼看.〔或许,听音室是用于介绍给朋友怎么花费巨资为目的的,好不好听次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1 08: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好像在哪里看见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2 22: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能上网啦,虽然不方便,聊胜于无。顺便回楼上朋友,该帖百分百原创,其中部分内容来自本人以前的专著,但不排除试听目录部分也有人介绍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3-29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