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这次DIY活动,前后购得与矿坛参赛套件相同的XH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套件三套。原计划只是利用套件外壳及其他元件,自选电路重制一个收音机。但收到套件后,忍不住手痒,想了解一下套件的整体性能,抢先组装了一个原配机。完成后手更痒,又在原电路板上进行修改,装了第二台。未了才是自制电路板,制作第三台,并逐一对比。其中体会多多,一并发表,阐述其过程。
网购XH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套件主要元件检测剖析:
三极管放大倍β值:9018G—92~105,9013H—260~270。
电位器4.7k,铁脚镀铬,应防锈。
233双联可变容量偏大10-160/10-70pf,微调2x8pf。
5x13x55mm扁磁棒,线啳初级用单股线平绕。
输出变压器:初级 18.87mH 内阻11Ω , 次级内阻2.6Ω,非自耦的初次级隔离变压器,实拆绕组为2x120匝:90匝,线小内阻大,仅是次级内阻2Ω就损耗20%以上的输出功率。
输入变压器:初级 397mH 内阻161Ω , 次级398mH内阻149Ω, 估计是2:1×2
0.5w57mm8Ω纸盆外磁喇叭,引出较线较硬、较短,影响了音质和灵敏度。
中周:检测抽头电感量,估计是非标。拆解了一套中周,谐振电容都是180pf左右,绕组分别是黄ZX10-440 55-88:5,白ZX10-450 54-104:8,黑ZX10-460 43-112:25。优点是“减轻中放自激”,但增益比部颁标准低许多。
与部标对照图1
这款套件总体质量还不错,全新料塑壳,元件配发准确,10元的价格具较高的性价比。个别变压器损坏,又每套多配一只。偏置电阻的数值配置很准确。只要不错装元件,装响极容易。
套件图2
套件原配件组装
组装前用松香封固中周底部的谐振电容防潮,电位器开关塗油防锈。按图施工1个半小时,焊接安装好电路板,接上喇叭、电池开始调试。
1.先关闭开关,在开关处测得9mA,说明无短路异常。
2.打开电源开关,测得功放静态Ic=4.5mA,喇叭有细小声响,随即焊上开口。
3.再测稳压1.4v正常。测低放静态Ic=4mA,喇叭有较大响声,随即焊上开口。
4.测中放2的Ic= 1ma,暂不接。测得中放1的Ic= 0.5mA,这时接通中1、中2开口。
5.测得变频Ic=0.22ma,接收到正常的电力杂音,接通开口。先调出低端的540中央台,微调中周后,再调出高端的1600处的中央台,经简单统调就能收听到几个台,没有自激啸叫现象。
接下来用自制信号源和示波器调整465中频和中波段535~1605的校正,然后三点统调。
自制的简易信号源图3
这个按套件原配件和设计组装的机子定为1号样机。全程时间约3小时。
没有专业仪器测量灵敏度,又不能自我标榜为:小于多少毫伏微伏的,只好与商品机对比。十多年前那台ECB产的EC-1012A九波段机,已不适应当今很差的收听环境,而且早被我以前自制的机子比了下去。因此,特地网购了一台德生R-911,(本想买熊猫,又恐被人非议不是是最著名的大牌),到手后,在自家环境极差的卫生间收听,效果还算好。
白天在较好的收听环境,1号样机与德生R-911差别不大,在收听环境差的地方,灵敏度的差异就十分明显。
超外差的选择性较好,1号机白天收听也不混台,所以不必在选择性上下功夫。1号机的整机静态电流17mA,有必要降下来。音质也差,用示波器检查不失真的峰峰值小于1v,最大输出峰峰值3v,声音干涩,高、低音全无。小变压器和低价小喇叭,不能奢低音的表现,但清晰的高音和中音的园润还是可以达到的。
套件的修改组装
2号机利用套件的电路板进行改造。套件的电路图有几个可以提升性能的地方。
1.收音部分的电压仅1.4v,不但增益小,而且中放易产生大信号阻塞失真。提高电压不但可以加大增益,也能改善一些中放失真音质。偏置稳定用φ3黄色发光管作稳压兼指示,经多次检测红、绿、黄、兰、白发光管和过去的实践,黄发光管在1~5mA电流变化时,导通电压在1.86~1.94v变化,相比多只硅二极管串联的变化还小得多,更适宜作稳压。
2.硅管的热稳定很好,没有必要使用发射极的电流负反馈电阻。当然,原设计还有另外的意义:中放2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7可以抑制中放自激,2号机不考虑抑制中放自激,着重提高增益。
3.抑制变频自激的R3和R13降低了增益,应去除。
4.C8、C9、C6、C12衰减高音过多,应适当减小,但不能不用C6、C12,否则近距离的喇叭与磁棒容易产生自激。
电路图修改如图5
按修改图组装后,出现严重自激,但这并不说明修改的错误。从理论上讲,自激就是正反馈,产生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正反馈信号源,结电容引起的正反馈,在硅管制造时就得以解决,剩下的可能只能是不该存在的寄生振荡。中波振荡和465KC中频的频率很低,不大可能以局部的线间电容和非电感元件近距形成寄生振荡,只有公共地线的布局不当的可能性最大。
若以天线信号为源点,正常地线的布局走向应为:天线线啳初级地→可变→天线线啳次级→变频发射极→中放1→中放2→检波→低放→功放→电源。若流程颠倒、混淆,放大电路持有的相位特性,必然导致信号相位反馈,从而引起自激。这方面的名家著作甚少,一直被众多的理论所忽略,流行的仿真软件更无法演算这种公共接地失当的自激。
套件电路板的公共接地情况是:以天线线啳初级地和可变直接大面积到检波及电源,然后分三路接中放2;中放1、变频;低、功放。这种没有各级独立退耦的星形接地,在实践中证明是有害的。各级信号传递相互混杂,必然导致严重自激。原设计不得不以牺牲增益为代价,改中周部标,减小变频级电流,加R3、R13和中放2负反馈R7。
变频和中放自激现象,常被认为是三极管β过大引起的,甚至还有中周Q值高的说法。但是,既是纯理论上的分析,也只能证实自激产生因素是:信号相位导致的寄生正向反馈,只要不存在这些与输入端相位形成自激的源点,无限大的β和无限高的Q值都只是作用于增益,而不可能由β或Q值产生相位反馈的振荡。为什么高β容易出现自激?这说明高β管对微弱信号的放大能力更敏感,在杜绝自激源点时,高β管的高输入阻抗带来的增益更高(依稀记得专著中β与输入阻抗关系有所论述),更有利于微弱电台信号的收听。
我曾用过300~400左右β的9014作过变频和中放实验,证实高β不是产生自激的条件。详细内容参见:变频、中放管放大倍数高不是自激啸叫的元凶 - 〓晶体管与集成〓 - 矿石收音机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606355-1-1.html
现在,再次用XH108-2套件来证实公共接地布线引起自激这一简单的事实:改动非常简单,用断钢锯片的锋口(或小刀)割断可变处与检波的直连,另用一根通线连接中1到中2的公共接地,自激随即消失。就是这简单的一刀,割断了了检波级与变频级间的自激源点,使严重自激得以根治,有此套件的坛友不妨验证一下。
公共接地不当引起的自激,在多级放大器中非常突出,特别是高增益的收扩机和使用金属底盘的电子管放大电路。当年大功率晶体管还昂贵时,玩过几年电子管扩大器,公共接地不当的自激比晶体管有过之而无不及,解决的办法就是从电子管的排列顺序、同级接地点和各级退耦上改进。
图6:2号电路板修改图
2号机对比德生R-911,性能稍差,但灵敏度和音质都胜过1号机。
2号套件修改机完工后,余兴未尽,于是又着手3号机的制作。
3号机重点是进一步提升灵敏度和改善音质
一.3号机构思
选择什么电路和器件,权衡了一通。常规的变频+二级中放+二极管检波电路,已有良好的中波灵敏度和选择性,没有必要在教学小机型上加什么高放,分离混频振荡,双调中周选频,以及宽频超动态…。小型袖珍机型和低质的电声元件,也发挥不出这些复杂电路的优良性能。自制电路板的主要原因,则是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元件布局、公共地线和供电布线的影响,消除自激现象。自选电路可以适当提高增益、简化电路、降低成本,节省元件。
虽然规定可以是“作品难度与套件相当或高于套件的水平”的自选机种,但我还是不会去制作大中型的“仿一级机”,反而是这种利用套件的低电压,低成本、小容积的机型更具挑战性。虽然制作高级机搏彩的机会的确更大,但要仅以一人之力在十天半月中完成设计、试验、装配、调试、修改、定型类似【上海312】、【红旗210】、【春雷3T3】、【熊猫B11】等机型的仿制,除了作弊和粗制滥造,几乎没有完成的可能,因为过去毕竟实践过。
扯远了,回说正题。 3号机的前级供电改至稳压前,比1、2号机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提高信号动态增益,减小中放级大信号失真。偏置稳定用φ3红色发光管作稳压兼指示,实测其导通电流1~5mA变化时,电压在1.7~1.8v变化。
变频、中放、检波都采用常规电路。硅管热稳定好,中放发射极不设置降低增益的交、直流负反馈阻容;套件原AGC电路看似特殊,实质原理和信号流程与标准基本相同,只是检波后的直流无分流,AGC作用很强,这有利于减轻低电压中放级大信号失真,但对微弱信号衰减也很大。所以,3号机采用标准的AGC电路。检波管先用用硅1N4148,并在调试中再与锗1N60对比,以解决自己对超外差机检波管硅锗之别的模糊认识。
变频、中放管原本打算用400倍左右β的9014,因为高β输入阻抗高,有利于弱小信号放大,150M用于2M以下的中波段也应绰绰有余。
但572670430版主和一些老师说9018比9014的增益高,更容易自激,原因是9018是800M,9014是100M,在相同工作频率时,100倍9018的增益比300倍9014还大。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在单级放大电路中输入定额的465kc等幅信号,调换使用9018、9014、9013、5551等三极管,并调整成统一的Ic,实验证实特征频率高的三极管输出幅值确实更大。最好的要数过去修电视机高频头的超高频管,厂标Ksp10-349,管脚排列BEC,β80-100,修电视实际效果比79、80管噪粒点小,灵敏度高。实验中又用β88与130倍的9018证明:相同特征频率的三极管在不同β时,β越高,输出幅值越大。在此,特别感谢572670430版主和一些老师的指教!
所以决定用9018。而且9014已经在过去的装机中证实了不自激,但由于磁棒、线啳和机型比这次的机子优良得多,1~3号都不能与其对比。这次的2号机虽说用9018也不自激,但AGC较常规电路强很多,而且中周抽头上移,增益下降,不能充分说明问题。
3号机收音部分所用三极管9018的β为:变频135,中放130,128(30多只9018只选出这些最高的),把高β的放前级应该更利于弱台接收。现代的晶体管制造工艺,早已不是当年那种β越高越不稳定的状况了,充分利用高β管,对提高收音机性能是一种必然趋势。
套件的振荡线啳不改留用,但中周与部颁标准不一样,初级的中心抽头上移,改动了(部颁标准)谐振阻抗与三极管输出阻抗的较好匹配,中心抽头上移也使传输信号电压降低,中放增益便由此衰减,特别是中放1的信号电压比部标几乎小了一半,这对接收弱台极为不利。所以,为保证正常的灵敏度,3号机的中周按部标重绕。有老师说手绕Q低,这次就仿照正规工艺用机绕,幼儿学的绕制技能还未忘,工艺水平还可与生产厂绕机工一比,相信按部标自制的中周的Q也不会差很多(没Q表,真苦恼)。具体方法见:
绕线机制作中周的快捷方法 - 〓晶体管与集成〓 - 矿石收音机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720016-1-1.html
新近制作了一个固定中周的插接头,几乎就是正规生产工艺,绕制更加平稳方便。图ffff
由于磁棒太短,无法用多股线绕制出理想的天线线啳,因此一律沿用套件原配件。
原配低成本小变器品质有限,效率很低,并且成本较高,除容易得到较大输出功率外,音质和效率能远不如无变压功放。如果用2毛多的D2822集成电路作BTL,在3V电源、8Ω喇叭时,可以得到300mw以上的输出功率,符合低成本、简单易制作的条件,但又少了一些教学机DIY分立件的意义。使用用分立件的OTL,受3V电压的限制,8Ω喇叭的输出功率仅有EcxEc÷8RL=3x3÷8x8=140mw。套件中的低成本、低灵敏度喇叭在100多mw时发出的音量很差。如改用3.7~4v的手机电池或18650充电电池,满足了输出功率,音质也比3v好,但却破坏了原机的机体设计。因此,打算在原配8Ω喇叭音量过小时,改为4Ω喇叭,输出功率就可以轻易地提高一倍(理论值),基本上又不提高整体成本。(实际组装觉得套件原配8Ω喇叭,觉得音量还可以。)
低放及功放采用差分互补OTL,其原因是直耦性能比阻容耦合好、工作点不调整等优点。虽然,多用了一只三极管,性能却提高了很多。免调整的特点也大大提高了制作成功率。
相比七管变压器的机子的元件,八管差分互补OTL机虽多一个三极管和一个470u的电解,但少两个高价格变压器,整机成本更低。而且目前分立件OTL收音机套件极少,因此更具有商业价值。精确计算后的部分不调整电路特点,对教学和培养学生制作信心与兴致大有益处。
图7:3号电路图
3号机采用的电路都是常规电路,没有什么创新亮点。这是因为前人在数十年的实践中,已将晶体管收音机电路发挥到了极限,没有给后人留下多少创新的空间。而且本人更是才疏学浅,曾在无数次碰壁后,才明白这一事实。
二.部分电阻数值的简单计算
为什么要进行计算?用个可调电阻岂不是更简单?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自己。我是一个对有兴趣的东西就追求极限的人,总想把收音机做得和修得更好,在装配和维修进入死胡同时,计算就成了解决难题唯一的途径。准确的计算可以解决许多实作中的调试,更能深入的了解电路的原理和元件的功能,通过计算能够迅速地熟记各种基础电路,计算还可以验证电路的结构是否正确合理,元件数值是否偏差,机子的各种性能如何等等与实作相关的问题。要想成就一个优良机子,可以不熟悉矿石的检波理论,也可以不知晓三极管放大的电子学说,还可以不明白晶体管的特征频率和输入、输出曲线…。但应该熟悉三极管偏置电路及其计算,否则高深的理论都难以实施于实作之中。
各级工作点的确定虽说与其增益、输入输出阻抗有关,但小信号放大器又须从稳定、低噪、节能等方面取值。通常情况是电流小时,噪声低;电流大时,增益上升,噪声也大。常规值是前人总结各方面因素后,得取的平衡值,值得沿用和遵循。
3号机取Ic1=0.4mA,Ic2=0.4mA,Ic3=0.8mA;Ic4=0.3mA,Ic5=1.5mA,Ic6=2~5mA,发光稳压管工作电流=2.4mA。Vbe取0.65v(硅管0.6~0.7v)计算。
退耦电阻R14取91,电压降为91×(Ic1十Ic2十Ic3十2.4mA)=0.36V,前级供电为3-0.36=2.64V
计算前级偏置稳压降压电阻:R15上的电流为变频及中放Ib+稳压管工作电流,Ib很小,忽略不计,稳压管工作电流取值为2.4mA,实测φ3红色发光管的稳压值为1.75v,
R15=(2.64-1.75)÷2.4=371Ω,取标称360Ω。
变频发射极电阻R2取1.2k,Ve1=1.2k×0.4=0.48v,Vb1=Vbe1+Ve1=0.65+0.48=1.13v
变频偏置电阻计算
R1=(稳压1.75v-Vb1)÷(Ic÷β)=(1.75-1.13)÷(0.4÷135)=209k,取标称200k
中放1的偏置R3计算有些复杂:R3=(稳压1.75v-Vb)÷[(Ic÷β)+(Vb÷Rr)]
式中Rr=R4+(RW与二极管正向电阻Rd+R6的并联值)。为了取得较好的检波效果,1N4148的无信号微导通电流取20uA。根据1N4148的实际检测,1N4148微导通电流在20uA时的电压为0.4v,由此得出导通电阻Rd为0.4v÷20uA=20k。RW与二极管正向电阻Rd+R6的并联值,R并=RW(Rd+R6)÷(RW+Rd+R6)=4k。由此Rr=R4+R并=12.2k。这时就可以得出
中放1的偏置R3=(稳压1.75v-Vb)÷[(Ic÷β)+(Vb÷Rr)]=(1.75-0.65)÷[(0.4÷130)+(0.65÷12.2)]=1.1÷0.056=19.6K,取20K
中放2偏置 R5=(1.75-0.65)÷(Ic÷β)=1.1÷(0.8÷128)=176K,取180K
低放部分要求差分管Q4与Q5、功放管Q7与Q8的β一致。这部分的电阻数值计算简单多了,先根据中点电压,推理出各点的电压,与各级适当的Ic,最后以欧姆定律计算即可。这里只简单说明各个电阻的选用原则:
R7、R8是Q4的分压偏置,R7=R8保证中点为1/2Ec,R7、R8越大,对Q的输入阻抗影响越小;反之则中点电压偏差小,但Q4的输入阻抗会下降;较高的输入阻抗可减轻检波信号的负担。
R12是Q5的取样和负反馈,与R11的比值决定了低放部分的电压增益,比值大放大倍数高,比值小大信号失真小。为提高弱台的音量,取比较大的值51:1.2。
差分管的发射极电阻R9,决定了差分级的工作电流。
R10是Q6的基极分流电阻,偏差过大时,中点电压会失控。
R13是Q6的集电极负载电阻,也是D3、D4的限流电阻,取值应兼顾功放的静态电流和功放管要求的驱动电流来计算,相差太大的β(如几十倍与几百倍)、不同的工作电压、不同的额定输出功率的驱动电流都不一样,切莫用元件参数不一的仿真演示数据来推翻实作和示波器测试。功放管β低时R13应小,但功放的静态电流增大。
值得申明的是:本人并非收音机及电子设计专业人员,学业因历史条件所限,仅初中未毕业。只不过是认真地看了几本书,装了些机子,修过不少的收音机,其理论水平也属业余爱好的实用主义水平。所用的计算方法就是一个最基础、最简单不过的欧姆定律。所用计算算式也不是什么熟记于心的定论公式,仅是自己随机分析电路后得来,不过是自己用来玩玩的雕虫小技,登不得大雅之堂,也不免错谬和有待商讨。然而倒也很实用,认真正确计算后,与实际应用也无较大差别。这低级但实用的计算方法运用了数十年,一直视为珍宝,现拿出来献丑一下。
电容只说明一下负反馈C10,取68PF只是为了消除自激,并非是压制高音,所以取值很小。高β硅管输入阻抗和特征频率高,负反馈C10很小就行了,这与低β的低频锗管差异很大,不能以锗管电路套搬。
三.制作过程
电路板全手工制作,电路板很小,仅51x60mm,没有φ0.7mm的钻头,φ1mm的钻头大了一些,描板比较困难。曾动了求人到工厂制作的念头,最终还是用手工制作电路板,虽然丑了点,但终归是自己的劳作。具体方法见:不用打印机转印感光,土法快速制作收音机电路板 - 〓晶体管与集成〓 - 矿石收音机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599872-1-1.html
图8、图9:3号板图
补充内容 (2015-9-15 08:11):
因拙帖太长,受发帖限制,剪贴后段在2楼,但图片又剪不过去。学做的视频在5楼。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会员
x
评分
-
2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