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37|回复: 22

简介MOS场效应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0 01: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OS场效应管
  MOS场效应管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管,英文缩写为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属于绝缘栅型。
  MOS场效应管主要特点:
  在金属栅极与沟道之间有一层二氧化硅绝缘层,因此具有很高的输入电阻(最高可达1015Ω)。它也分N沟道管和P沟道管,符号如图所示。通常是将衬底(基板)与源极S接在一起。
  MOS场效应管分类:
  根据导电方式的不同,MOSFET又分增强型、耗尽型。所谓增强型是指:当VGS=0时管子是呈截止状态,加上正确的VGS后,多数载流子被吸引到栅极,从而“增强”了该区域的载流子,形成导电沟道。耗尽型则是指,当VGS=0时即形成沟道,加上正确的VGS时,能使多数载流子流出沟道,因而“耗尽”了载流子,使管子转向截止。
  以N沟道为例,它是在P型硅衬底上制成两个高掺杂浓度的源扩散区N+和漏扩散区N+,再分别引出源极S和漏极D。源极与衬底在内部连通,二者总保持等电位。图(a)符号中的前头方向是从外向电,表示从P型材料(衬底)指身N型沟道。当漏接电源正极,源极接电源负极并使VGS=0时,沟道电流(即漏极电流)ID=0。随着VGS逐渐升高,受栅极正电压的吸引,在两个扩散区之间就感应出带负电的少数载流子,形成从漏极到源极的N型沟道,当VGS大于管子的开启电压VTN(一般约为+2V)时,N沟道管开始导通,形成漏极电流ID。
  国产N沟道MOSFET的典型产品有3DO1、3DO2、3DO4(以上均为单栅管),4DO1(双栅管)。MOS场效应管比较“娇气”。这是由于它的输入电阻很高,而栅-源极间电容又非常小,极易受外界电磁场或静电的感应而带电,而少量电荷就可在极间电容上形成相当高的电压(U=Q/C),将管子损坏。因此了厂时各管脚都绞合在一起,或装在金属箔内,使G极与S极呈等电位,防止积累静电荷。管子不用时,全部引线也应短接。在测量时应格外小心,并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感措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6-10 05: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下,MOS管抗宇宙辐射,所以在卫星上工作的管子大多数都是这种东东,还有,具负温系数,温度越高,工作电流就会自动越小,也是个亮点。现在生产的MOS管已经没那么娇气,内部大多都有箝位电路,不再是“一摸死”,所以不必恐慌,不会无端损坏的
     
发表于 2009-6-10 07: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10 10: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6-10 11: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场效应管有许多好特性,但一是市面上不好找,二是价格也不低。因此老弄得人那里不舒服!
发表于 2009-6-10 12: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hulaoxi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6-10 12: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10 2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13 10: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lff5 于 2009-6-10 12:30 发表
好像放大倍数比双集型小点

是滴,最可惜的就是这点,多个并联或VMOS工艺可以解决这问题,但又导致结电容增大……所以MOS怎么也代替不了电子管
发表于 2009-6-13 10: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ube 于 2009-6-10 22:52 发表
手里有几只FPD7045L,手册说只要是做DC/DC变换的,主要参数30V100A。不知道做点什么合适?

可以用来做低压大电流开关稳压电源、可以用来驱动电机……

[ 本帖最后由 沙尘 于 2009-6-13 10:57 编辑 ]
发表于 2009-6-13 11: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13 11: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lff5 于 2009-6-13 11:14 发表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是滴!电子管倒是有双极晶体管的放大能力,四极管以上还更强悍些,只可惜太没效率……
     
发表于 2009-6-14 03: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沙尘 于 2009-6-13 10:54 发表

是滴,最可惜的就是这点,多个并联或VMOS工艺可以解决这问题,但又导致结电容增大……所以MOS怎么也代替不了电子管



同样也代替不了双极晶体管,由于mos管的以上缺陷,在特别高的频率上,还是bjt占主导
     
发表于 2009-6-14 03: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mos管最好的特点是输入阻抗高,不需要驱动功率,多级应用的时候很容易前后匹配,其他特性还是bjt好
发表于 2009-6-14 03: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F35_ 于 2009-6-14 03:26 发表
我觉得mos管最好的特点是输入阻抗高,不需要驱动功率,多级应用的时候很容易前后匹配,其他特性还是bjt好

由于表面漏电流和电容效应的存在还是要一点功率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4-30 18: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