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江边树

我对LC/Rd表程序的学习体会点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9 11:18:28 |
能把资料打包共享下吗
     
发表于 2015-1-19 12:44:18 |
niushengqi 发表于 2015-1-19 10:47
1、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你可以多测量几个点,和万用表比对一下,一个点说明不了问题。你是要真实的错误, ...

我当然要更接近真实。即使是用错误方法测出来的。

假如说用1025测出来更接近,那我毫不犹豫就用1025了。  因为这是实际得到的。
发表于 2015-1-19 12:51:17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8:48:17 |
江边树 发表于 2015-1-13 11:49
一般的资料认为,锗二极管导通电压0.2V,硅二极管导通电压0.6V,低于这个电压二极管是不通电的,称之为" ...

   查资料,理想二极管电流表达为I=Is*[e^(v/uT)-1].XJW01老师的程序里计算Rd的公式是Rd=uT/Is,是怎样来的呢?经过探索,我想可能是对电流的式子作了简化的结果。
   试用x=v/uT代入,得I=Is*(e^x-1),把e^x用麦克劳林级数展开,1和-1消掉,得:
   I=Is(x+x^2/2!+x^3/3!+...+x^n/n!+...)括号里有无穷多项,但是若x<1,即v<uT,可以略去x的高阶小量,只取前两项的话,得到
  I=Is(x+x^2/2),可见,即使小信号下,二极管的电流也是非线性的。两边对x求导,得:
  dI/dx=Is(1+x),而Rd=dv/dI=d(x*uT)/dI=uT*dx/dI=uT/Is(1+x)。如果x比1小得多,还可进一步简化为:
   Rd=uT/Is,这就是程序里用的公式。
   但是,如此简化的前提是x<1,即v<uT/。然而根据网友测量的截图,u1,u2(它们是由v1,v1减去cs.v0,再乘以dv化为mV得到)已经
  大于1,假如x=1测量值将是上面未简化式的2倍。因此,所得的RD达到几十兆欧或更大,恐怕是不太可信的。附截图供研究: u1,u2大于uT的截图.jpg

补充内容 (2015-1-20 11:16):
图片里第一行尾228mV是u2,第二行尾147mV是u1.都比uT=27.2mV大得多。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1:32:19 |
江边树 发表于 2015-1-19 18:48
查资料,理想二极管电流表达为I=Is*[e^(v/uT)-1].XJW01老师的程序里计算Rd的公式是Rd=uT/Is,是怎样来的 ...

    再附上一幅截图,可以看到所测的二极管的Rd=20MΩ。程序里还准备了显示GΩ的语句:if(R<1e9)  {putfs(R/1e6,0,3,"G\xf4");
return;其中"\xf4"表示f4为一个十六进制数,查1602屏字符代码表可知这是希腊字母Ω。 Rd为20MΩ.jpg

补充内容 (2015-1-21 10:32):
程序里return;}我漏掉了右},应补上。
发表于 2015-1-20 11:39:01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1-20 11:42:17 |
如果要研究二极管内的电流,固体物理就是干这个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0:47:47 |
江边树 发表于 2015-1-20 11:32
再附上一幅截图,可以看到所测的二极管的Rd=20MΩ。程序里还准备了显示GΩ的语句:if(R

唉,写了半天,结果发的时候说是什么错误,对不起,全没有了!我每次打开矿坛,最上面总是什么游戏,很无聊的那种。是否中了木马?只好用WPS编写成文本,粘贴过来了。
   XJW01老师在程序说明里提到:测量二极管的Rd时,是自动转换的。程序是如何实现的呢?
我发现在无限循环while(1){......}里,当条件if(v1<9000&&v2<9000)为真时,就进入RD的测量了。V1,V2都是由getAD10()取得,因此是转换结果的10倍。假如V1或V2恰好是9000,那么转换结果就是900,折合到LM393的输入端就是900*5/1024/7.25=0.606(v).测量时加给二极管的正向电压是5V经R8(1MΩ)或R8//R7提供的,电流很小(μA级的),网友提供的测量RD截图可见,当RD大到20MΩ时,u2也才达到0.537v,因此,当正确接入二极管后,程序判断V1,V2都小于9000,就自动进入RD的测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9:09:08 |
江边树 发表于 2015-1-27 10:47
唉,写了半天,结果发的时候说是什么错误,对不起,全没有了!我每次打开矿坛,最上面总是什么游戏,很无 ...

       什么是“本频率”?
在XJW01老师的程序里,有这样一句:
if(feq<=5)  feq=0; //去除本频率(通常有1HZ)
if(feq<2500&&feq>8)  Tkm=24;  //低频(小于8视为不起振)
如果用百度搜索,只有“本振频率”,找不到“本频率”。经过探索,我发现了这里所说的“本频率”,其实是LM393的反向输入端的RC电路引起的低频振荡频率。根据电路图,LM393的反向输入端6脚对地接有C2=0.33μF,和输出端7脚接有电阻Rb=1MΩ。所以,未测试LC时,同相输入端因C1左端不接地,所以上电后7脚高电平对6脚的C2充电,当6脚电压稍高于5脚时,比较器翻转,输出为低电平,C2经Rb对7脚放电……如此循环,6脚是电容充放电的锯齿波,7脚是比较器不断翻转形成的方波。由于RbC2乘积比较大(0.33秒)
所以振荡频率很低.(若按f=1/(1.2RC)算,频率约2.53HZ)最初程序里检测标准是feq>10,后来改成feq>8,现在程序里还有个if(feq<=5),可见,如果在闸门时间1.024秒内记数值feq不大于5,就认为没有起振,让feq=0,就排除了低频振荡,后续程序检测到feq=0,就不进行LC的计算,防止了错误.一旦接入L或C,这时电路中的任何噪声扰动都会引起LC回路的电场能和磁场能的不断转换.由于Rf把输出交流电压的1/3(R2上端对交流是接地的,R1+R2//R3构成交流1/3衰减,但直流是1/2分压偏置)正反馈到LC回路,所以振荡不会衰减.因C1容量较大,对振荡电流只起耦合作用.同样因比较器的输出NPN晶体管饱和截止,7脚输出的是方波.LC振荡抑制了反向端的低频振荡,因为RbC2时间常数远大于LC振荡周期,C2的电压只能是基本不变的,这时测出的feq肯定会大于8的.附相关电路图供研究。
LCRd表电路图.PNG     什么是“本频率”?恐怕许多人跟我一样,没听说过吧。
     
发表于 2015-1-30 07:28:15 |
感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5-1-31 16:05:26 |
一个技术人的文章不是什么人都能懂的,就像诗句一样,寻知音。你看懂了就是你的,没看懂就不是你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6:53:14 |
江边树 发表于 2015-1-29 19:09
什么是“本频率”?
在XJW01老师的程序里,有这样一句:
if(feq10,后来改成feq>8,现在程序里还有 ...

  我对程序里“uT的估算和细算”式子的理解点滴:我对“uT的估算和细算”理解点滴
程序里有这样几句:
uT=(u2-u1)/log(I2/I1); //uT估算
uT=(u2-u1)/log((I2+Is)/(I1+Is)); //uT细算
先说我对“估算”的理解:
由二极管电流方程I=Is[e^(u/uT)-1],当施
加较小的正向电压u1,因此产生了较小的
电流I1时,得方程I1=Is[e^(u1/uT)-1]……..(1)
施加略大的正向电压u2, 因此产生了较大的电
流 I2时,得另一式I2=Is[e^(u2/uT)-1]……(2)
将(2)式除以(1)式,得:
I2/I1=e^[(u2-u1)/uT],所以(u2-u1)/uT=ln(I2/I1),
即:uT=(u2-u1)/ln(I2/I1)。在C51里求自然对数
的函数名是log( ),所以得估算式:
uT=(u2-u1)/log(I2/I1)。显然两式相除消去了Is
但它对uT的影响不可忽略,因此又有细算式。
从(1)式里解出e^(u1/uT)=(I1+Is)/Is……(3)
从(2)式里解出e^(u2/uT)=(I2+Is)/Is……(4)
再把(4)式除以(3)式得:
e^[(u2-u1)/uT]=(I2+Is)/(I1+Is),于是得到:
uT=(u2-u1)/log((I2+Is)/(I1+Is))。显然细算式考虑
了Is的影响。程序里出现了两个uT计算式,按照
“后取的值取代原来的值”的规律,应该是用细算
的uT值进行计算的。
     
发表于 2015-2-5 20:53:48 |
很好的学习心得。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6-12-20 23:09:25 |
楼主还在研究那个程序吗?我也想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17-1-16 22:52:57 |
谢谢楼主,很有学习价值,再做个记号。。。。。。。。。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4-25 22: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