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0-4 19:15:33
|
|阅读模式
本坛曾谈论目前中波接收效果今非昔比,多数将其归结于电磁干扰严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并非主要原因。本人偶尔在网上看到中国**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闵大洪先生的文章(《传播科技纵横》一书的摘要),对中国广播发展中技术政策的变迁有所描述,正好解释了现在中波效果差的原因。摘录一小段如下:
中波同步广播的推广
中国对国内的广播主要使用中波。中波广播的频率是526.5~1606.5千赫,频道间隔9千赫,共有120个频道。50年代时,国内外的中波发射台还不多,功率也不大,背景干小,所以中国在建设中波广播网时,采取了扩大发射机功率,以天波进行大面积覆盖的技术政策。进入60年代,潜藏的矛盾开始显现。一是国内外中波发射台日益增多,功率日益增大,但背景干扰也随之增大,收听良好的范围却日益缩小。中波频率拥挤不堪,新建发射台很难找到空余频道。二是各省、自治区电台的中波广播服务区大部分落在邻省境内,而衰落区却在本省内,结果是本省内一些地区听不好本省的广播,邻省区却能较好收听。但由于技术政策未能及时调整,并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十年间,中波广播网建设的投资很大,经济效益并不高,覆盖面积几乎没有得到扩大。到70年代中,在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后,确定了“中波广播采取大、中、小功率相结合,以中、小功率为主,地波覆盖,同步广播”的新技术政策。从此中国的中波广播网不再主要依靠天波服务,停止了大功率中波发射机的发展,并进行了中波同步广播的试验。同步广播是两个或多个广播发射台使用同一频率在不同地点播出同一节目的广播方式。它的优点是可使中波广播频段容纳更多的发射台,缓解中波发射台拥挤和相互干扰问题。同步广播在技术上要求较高,纳入同步广播网的发射机使用的频率必须保持很高的稳定度。经过几年努力,1978年11月23日开始,全国中波广播网同时进入同步工作状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同步广播网之一。
此前本人对自幼熟悉的上海792KC(现为东方台,以前是790KC上海台)和990KC接收效果差大惑不解。因为这两个电台是江浙一带标志性的电台,可以用来校准刻度,信号一向很好,但现在却不时淹没在噪音中。按照上面的说法,是上海的电台控制了发射功率,不再考虑复盖邻省,是国家技术政策造成的。这不是能依靠在收音机上作改进就能完全解决的。从本论坛的置顶帖里也可查到现在792的发射功率为50KW,而与之相邻的浙江810KC却有200KW。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放弃天波、依靠地波为传播手段的中波,在高楼林立的阻隔中也会蒙受不少损失。网上有报道江苏南京电台为发射场地被侵占还引起法律纠纷,称“天线场地遭到如此巨大的侵害在全国为首例,江苏电台广播覆盖率和清晰度的综合值受此影响已减少60%左右”云云,想必**地方也是大同小异。
相比之下,一些性能优良的新式收音机,尽管本底噪音稍大,毕竟灵敏度大大优于老收音机,在接收弱台方面仍能基本满足要求,这是不能否认的。
[ 本帖最后由 方式 于 2008-10-4 19:1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