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28 13: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umk 于 2023-1-28 13:28 编辑
我来多嘴一段:
wiki的super heterodyne词条的历史介绍,有几个点,是这样描述的:
------------------------------
一:
1905年,加拿大发明家Reginald Fessenden提出了使用两台以紧密间隔频率运行的亚历山大交流发电机来广播两个信号而不是一个信号的想法。然后接收机将接收这两个信号,并且作为检波过程的一部分,接收机只会输出差拍频率。通过选择两个距离足够近的载波,使得拍频可以听到(即Audio Frequency),由此产生的莫尔斯电码即使在简单的接收机中也可以再次容易地听到。例如,如果两个交流发电机以3 kHz的频率工作,耳机中的输出将是3 kHz音调的点或线,使它们很容易听到。
费森登创造了“外差”一词,意思是“由频率上的差异产生(原文:generated by a difference)”,来描述这个系统。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词根hetero- “different”和-dyne “power”。
二:
人们注意到,当再生接收器开始振荡时,附近的其他接收器也会开始接收其他电台。阿姆斯特朗(和其他人)最终推断这是由电台的载波频率和再生接收机的振荡频率之间的“超音频外差”(原文:supersonic heterodyne)引起的。当第一个接收机开始以高输出来振荡时,它的信号将通过天线流回附近的接收机。在该接收机上,两个信号就像在原始外差概念(指上文中的“原始”外差,即直接差频到Audio Frequency)中那样混合,产生一个输出,即两个信号之间的频率差。
例如,考虑一个单独的接收机,它被调谐到300kHz的电台。如果在附近设置第二个接收机并将其设置为高增益的400kHz,使它能发出可以在第一个接收机中收到的400kHz信号。在该接收机中,两个信号将混合产生四个输出,一个在原始300kHz,另一个在接收的400kHz,另外两个在100kHz的差和700kHz的和。这与Fessenden提出的效果相同,但在他的系统中(指上文Fessenden的“原始外差概念”),这两个频率是故意选择的,因此差频是可以听到的(原文:audible)。在这种情况下(指第二条里的300K和400K两个接收机靠近的情况),所有的频率都远远超出了可听范围,因此是“超音频”(原文:supersonic),这就产生了超外差的名字。
------------------------------
总结:原始外差概念只考虑到cw,差频直接在音频内。阿姆斯特朗意识到,第二条里的情况,可以用来解决RDF(无线电测向),短波,接收机的增益问题:即先变频到“超音频”(supersonic),变得更容易放大,再进行检波。
这就是超外差了(当然,再多嘴一句,并没有超内差,超外差就是个专有名词)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