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网 IP 问题,由于 IPv4 是上世纪 70 年代制定(具体实施于 1981 年)的规范,当时谁都想不到互联网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所以当时制定的 IPv4 规范有 4 亿多地址(实际上公网可用地址大约 2 亿多)跟不上现代网络发展需求,因此必须使用一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非公网 IP 通过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简而言之就是你拨号后实际上接到互联网接入商的内网,这个内网通过一个统一公网 IP 的路由器再接入公网。
2、动态 IP 问题,也是一个解决 IPv4 地址不够用的方案,一些互联网接入设备比如个人电脑,每天只有较少时间在线,因此给它分配一个固定 IP 很浪费,所以有了动态 IP 技术,接入商将一段公网 IP 作为地址池,比如某市有 10 万家庭用户,但根据统计最多只有 1 万人同时在线,所以接入商只准备了 1 万地址池,每次你接入从地址池分配一个 IP 给你,一旦你下线你的地址就会收回,分配个下一个接入用户。
动态 IP 很早就是了,上世纪末我用 28.8k 小猫接电话线拨号就是动态 IP 了
非公网 IP 更晚一些,但不是绝对和光宽带捆绑,一些晚期的 ADSL 也是非公网的 IP 的,我的移动宽带光改造前也是非公网。注意这个 IP 是重新拨入时分配的,因此不是每次开机都不同,而是每次重新拨入就不同。
100% 判断自己是否是公网 IP 需要登陆具体接入设备,如果你的光猫是透明桥,也就是你直接在你的电脑上拨号(类似上世纪的 ADSL 虚拟拨号)的,就看自己电脑的虚拟拨号(PPPoE)介入界面地址;如果是光猫拨号(我上世纪就让我的 ADSL 小猫拨号),就要登陆光猫看光猫被分配的 WAN IP,然后看看是不是和 IP138 给出的地址一致,一致就是公网 IP(仅此而已,如果需要其它业务还得看光猫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