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对帘栅压高低的理解流于表面,认为帘栅压一旦高于屏压,一定会导致帘栅流超标,烧毁电极自身。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随便找一张多极管的屏栅曲线图就可以清楚明了的看出来,只有当屏压低于帘栅压很多时,帘栅流才会变大,而这样的区域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就被设计师避免的,尽量防止屏压摆动到极低处加大帘栅耗。在大部分区域,当屏压高低摆动时,帘栅流仅随栅极电压略有变化,跟屏极电压关系不大。
那么帘栅压的大小是如何选择的呢?一般规律是选择有对应帘栅电压曲线图的电压,例如,6P1一般选择帘栅压是200V或250V,6P3P选择250V或300V,等等,别的电压值呢,不是不可以用,问题是,280V帘栅压的曲线图一般都没有,如何设计电路?电路的指标咋保证?除非自己会测绘曲线图,否则就是凭感觉推测吧,准不准另说。
那么高压电源电压呢,就肯定要选择比这个帘栅电压略高一点,因为要考虑输出牛初级的压降,还要兼顾阴极电阻的压降。而帘栅压的获取呢,可以通过一定的退偶电阻电容来适当调节,因其电流比较小。基本的设计路径就是这样的。如果非要抬杠,例如帘栅压取250V,而高压取200V,也是肯定没问题的,问题是,供电问题咋解决呢?分别用单独绕组?当然,帘栅压比较高且接近屏压的管子比较流行,例如6P1,6P14,6P3P等,因其帘栅压退偶电路比较简单。而有些管子,则是帘栅压比较低,屏压比较高,例如6P15,6P13P等,这时候帘栅压的获取,就应该避免用简单的阻容退偶电路了,而要采取稳压管、单独绕组等供电,以降低供电的内阻,防止帘栅压的波动。
所以,之所以帘栅压低于屏压,仅仅是习惯而已,没别的复杂背景。 |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