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xjw01

我的ZT219是不是假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9 23: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说一下,跳字随阻值变大而变大,所以用5ppm计就可以了(100k档)。
同一档,阻值越小,跳得越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07: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8-10-10 08:29 编辑
washu 发表于 2018-10-9 17:35
34401A 的 10MΩ 档指标(1y)是万分之四...

你如果有确切的鸡肫,万分之二还在 1y 指标内,而你那个 ...


为什么说串并转换法在这里复杂了。

并联误差与串联误差的计算方法几乎一样,Rn表示为R*(1+Δn),并联要做倒数,为了计算误差,建议用二项式定理展开,然后就会发现,与串联的计算方法一样了,误差在二阶量,不必搞得神神秘秘。但不是说,用了这种方案,就会无比优越,实际还有很多麻烦事。

原因是,未必有合适的电阻,而我们有一项基本工作还要做,就是测量线性度,而不是要得到某一个值。说白了,就是要逐点测,随机抽取一些点来测,而且可以观察跳动情况,估完了,自然就知道换档精度了,而且得到了我需要的准确度,准确度已优于10k标准电阻的未知量

串并这类方法,我更多用2个电阻来实现估测。我在做电桥测试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2个串、并。这样,就可以得到(R1+R2)/2、R1+R2、R1//R2这3个值,而且比例精度高,也无须开关,就可以快速评估。在跳动3、到4字的情况下,你会发现,多测一次并联数据,没有明显提高精度。也就是说,没条件的话尽量只用两个电阻组合就可以了,操作起来很方便,要求特别准确就另外说了。


当然,如果有3个300k电阻,就直接用串、并法。可惜,我只有3个100k,所以只用串,不用并。

另外,如果电路功耗较大时,并联电路发热变小,当使用色环时要小心。总之,要排除很多干扰因素,不然所谓的高精度测量失去意义。

这是我在多年前做的一个临时电路,3个50k,构成9:1,没有合适开关,不可靠,阻值也不是本次测量所需要的,所以本次不用这个东西。不过,当时用于检测VC9806+电阻200k档却很好用。可以得到以下值:(R1+R2+R3)/3、R1+R2、R1//R2//R3、R1+R2+R3,这4个关键值。当然,R1+R2的脚标可以转换并测量,取平均以得更精确值。




50k.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11: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8-10-10 11:47 编辑

平时做电阻、电抗测量时,经常要进行2:1、3:1、4:1、9:1变换。
比如,有两个1uF电容,C1和C2,串联得C1//C2,并联得C1+C2,平均为(C1+C2)/2,这样就可以得到3个已知比例系数的电容值,用于评估仪表的线性度。测电阻也一样。基中关于C1//C2比例误差量,可以用他们的平均值C与C1、C2的差值的二阶量来估。

但跳字部分,要另外计算。

3:1变换,如R1、R2、R3串联,得到 R总=R1+R2+R3,三次测量R1、R2、R3的误差分别记为d1、d2、d3,那么总误差可以记为
(d1+d2+d3)/(R1+R2+R3)=(d1+d2+d3)/(3R平),不一定要用方差法,用直接平均法,把误差估大,没有明显坏处。
在这个实验中,测“R1+R2+R3”时,还引入误差d4,所以总误差为(d1+d2+d3+d4)/(3R平)=5ppm/3 + 5ppm/3 +5ppm/3 +5ppm=10ppm

9:1变换,要读数两次,5ppm+5ppm=10ppm


两种变换,引入误差是一样的,但9:1变换实现更大比例的变换。如果用3:1的来做,要变换2次才能实现,误差变成20ppm。当然,因为多次测量的原因,实际误差会比上述评估值小。

本次实验,用了1次3:1变换,用10ppm计,发现测值有8ppm误差。这8ppm误差是34401与档位基准误差混合的结果。也就是说,34401在1M兆档的可能很小了,以至于10ppm标准电阻无法标定它。这里采用经验性判断:如果34401固有8ppm(因为前面的10ppm本身估大不少),与10ppm混合,得18ppm总误差;如果1M档34401测得20ppm呢,而上面已确定的误差只10ppm,说明主要误差是1M档基准源误差。同样,记20ppm就可以了,再认真点,加上跳字引入的误差也行.

然而,计算了半天,又发现,这些误差比10k标准确的不确定度小很多,更精细计算用处不大了。

4:1变换的效果与3:1及9:1类似


再讨论一下经验法问题:

比如,在计算天体运行时,要计算的各种摄动量(扰动量),可多达几百项,甚至几千项。

VSOP87行星运动理论得到的结果,一个天体坐标约1000项。VSOP2013,几千项。多到细算误差无能为力,只好用计算机多点计算,与DE星表比对,再用方差法给出评估。

当我们不需要全精度,只要其中的一部分,以实现快速计算,那么会引入多少误差呢。

这也没什么好办法了,也按你的说法“国际上的办法”,把序列项排序,给序例各项幅值用一个函数拟合,然后给出经误差的经验公式。



现在,用万用表测量那些跳动的数据时,也会用一些经验判断。我判断的结果是3、4字,而你的判断不是。这就麻烦了,经验法结果还不完全一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17: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8-10-10 17:56 编辑

hp34401换档误差.PNG

补充内容 (2018-10-10 22:25):
去除表笔0.2欧(图中写的有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0 19: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xjw01 发表于 2018-10-9 21:47
...这是你没看懂我的实验了。
这里的误差不是你想的那样乘以10了事。

先做了100k档全程线性测定,确定的误差是3到4字,明白吗?不是随意乘以10,变成30到40字。现在明白了吗?


从你这回复看来你就没搞懂不确定度的影响。

对 100kΩ 量程来说,末位一个字的误差就是 0.1Ω,0.1Ω 对 100kΩ 电阻来说是 1ppm,但对 10kΩ 电阻来说就是 10ppm!所以,如果 100kΩ 量程的不确定度是 1.77ppm,那么它是对 100kΩ 电阻来说的,也就是说是 0.177Ω,对 10kΩ 电阻来说当然就是 17.7ppm 了!

你的方法其实就是用线性度来评估准确度,说白了我的 Voltgen 也是这个原理。但是,量值的传递是不可打断的,我不清楚你是否清楚这一点。你做的测试工作,其实涉及到线性度的我可以展示假定这台 34401 线性误差就是 0!所以这些工作可以略过,那么线性误差不影响结果了,表就准了?显然不是,所以必然有一个 量值从 10kΩ 如何传递到 100kΩ 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不知道你是否知道、是否清楚,我从你的字面表述看来,你的方法就是用 100kΩ 量程测量“假定真值 10kΩ 电阻”的值,并推算到其满度时误差还是那么多...


这个方法我只能说很好,很强大。

实际上,首先,

1、100kΩ 量程测量 10kΩ 电阻,前面说了不确定度达到 0.177Ω,因此在这一步,“假定真值 10kΩ 电阻”的量值已经开始有 ±0.177Ω 不确定

2、如果线性误差为 0、不确定度为 0,则表的输入量(电阻值)和输出量(屏幕示值)是一次函数关系,也就是说,若表在 full scale 处偏差 10%,则在输入量为 full scale 的 10% 时,偏差为 1% 对吧?我想你不至于和我把这个基本关系搞糊涂吧?

cr10898.png

因此,你用 100kΩ 量程测量 10kΩ 电阻的 ±0.177Ω 不确定范围,对应到满量程也就是 100kΩ 电阻,应该是 ±1.77Ω 对吧?

1.77Ω 对 100kΩ 量程来说就是 17.7ppm!所以你的方法即使其它误差为 0,方法本身就存在 17.7ppm 不确定度(仅 100kΩ 量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0 19: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xjw01 发表于 2018-10-10 07:00
为什么说串并转换法在这里复杂了。

并联误差与串联误差的计算方法几乎一样,Rn表示为R*(1+Δn),并 ...

基于线性度的量值传递问题我刚才说了。

然后说这个电阻序列的问题,你显然也没弄清楚为什么要弄这个电阻序列,这个电阻序列并非用于消除得到的电阻的误差,而是消除传递的误差,前面也提到了这一点,它目的在于实现一个高精度的 1:100 传递,即比如用电阻序列为 100k 的 10 个电阻将误差已知的 10kΩ 传递到 1MΩ,而不需要极高精度的 10 个 100k 电阻。

你可以自己展开计算一下,nR 和 R/n 的比例 b 在电阻序列的误差为 a 时,b:a 是多少 --- 选用 0.01% 的电阻序列,b 可以达到亚 ppm 等级,哪怕只用 0.1% 的电阻序列,b 也是区区 ppm 级别,完全满足玩 6 位半表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0 19: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shu 于 2018-10-10 19:53 编辑
xjw01 发表于 2018-10-9 23:08
...事实如此,就是3字,我还说多了一点!总不能读一个数得花一天时间?那太耗时了啊。


这说明你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还是缺乏认识,仅凭肉眼印象。

3457A 用 100k 和 1M 量程分别测量同一个 100k 电阻
cr10899.png


你的 34401A 只用串口都能联机,你自己写一个程序读取给定样本然后计算不确定度看看(我写过的 DmmUart 好像就支持),不要仅凭肉眼印象。读一个数得花一天时间?你的 34401A 还真是当 3 位半手持表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20: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8-10-10 22:23 编辑
washu 发表于 2018-10-10 19:22
基于线性度的量值传递问题我刚才说了。

然后说这个电阻序列的问题,你显然也没弄清楚为什么要弄这个电 ...


你可以自己展开计算一下,nR 和 R/n 的比例 b 在电阻序列的误差为 a 时,b:a 是多少 --- 选用 0.01% 的电阻序列,b 可以达到亚 ppm 等级,哪怕只用 0.1% 的电阻序列,b 也是区区 ppm 级别,完全满足玩 6 位半表的要求。
=========================================

老兄: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再纠缠了。既然你再提,我再明说一次吧。

你说的这个9:1或10:1变换,其精度是比列关系的理论值可以达到二阶量。而且这个二阶量可以小到可以忽略。而直接10个累加法测定,连理论上的二阶量误差都没有,精度更高。


所以,理论值,你的10:1法没有任何优势。那优势在哪里呢?在于测量次数少,快速、快捷,减少不必要的偶然性误差。劣势在哪里呢?电路复杂了,你得搭建这样的一个电路!还得找10个这样的电阻,手上没这些电阻,你还测不了!明白吧。

如果实在不明白,建议你再认真思考一下。

多次分段测量法的好处,很多人一时想不明白,但不要紧,认真分析一下就马上明白了。我可以私发一两多次测量的小程序可你看看,仅用1个STC单片机最小板,无需外接其它电路,直接做成1个7位数等精度频率计,用的就时分段测量,把单片机不确定计数噪声降了5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2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washu 发表于 2018-10-10 19:14
从你这回复看来你就没搞懂不确定度的影响。

对 100kΩ 量程来说,末位一个字的误差就是 0.1Ω,0.1 ...

这个我不想再争。我没有基准,我定的也不是17ppm,而是100ppm或更多,与你说的是两回事。

没能理解我的意思,那就不谈这个,其实没多大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20: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washu 发表于 2018-10-10 19:39
这说明你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还是缺乏认识,仅凭肉眼印象。

3457A 用 100k 和 1M 量程分别测量同一个 1 ...

一来,我也没有研究过连接方法,我确实就是当做一台普通的工作表用。
二来,你说的不确定字数,看来与我说的不是一个概念。

我说的不确定数,是指去除那些偶发的大值跳动,我们能观测到的主要数值。具体的最大值,一般用经验法可以解决的,即观察到的跳动值乘3倍即可。当然,你要研究万用表,那就大量采集数据吧。

在科学计算中,我们一般要剔除“粗大误差”,也就是说,偶发的大值跳动值,建议暂放一边。我们最终要一个均数。

我做这个实验,本来就不是来研究34401的,而是为了标定1M档误差,以便测定VC9806+的1M欧分压电阻偏了多少。我不知道你是出于何考虑,测个VC9806+的电阻,还要采集一堆数据,在我看来,你的思路不正确。

也就是说,你说了一堆,与实验目的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0 20: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shu 于 2018-10-10 21:03 编辑
xjw01 发表于 2018-10-10 20:32
...你说的这个9:1或10:1变换,其精度是比列关系的理论值可以达到二阶量。而且这个二阶量可以小到可以忽略。而直接10个累加法测定,连理论上的二阶量误差都没有,精度更高。


所以,理论值,你的10:1法没有任何优势。那优势在哪里呢?在于测量次数少,快速、快捷,减少不必要的偶然性误差。劣势在哪里呢?电路复杂了,你得搭建这样的一个电路!还得找10个这样的电阻,手上没这些电阻,你还测不了!明白吧。


说得很清楚了,这是 100:1 传递用的,10:1 是因为 10MΩ 经过一次传递到 100kΩ 之后,和你的 10kΩ 要来一次 10:1 而已

10:1,最好的方法还是 10 个串联,不确定不不会增大。

至于你那个方法,呵呵


你要觉得你那个方法和 10 个串联精度上没区别,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0 21: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xjw01 发表于 2018-10-10 20:47
...我做这个实验,本来就不是来研究34401的,而是为了标定1M档误差,以便测定VC9806+的1M欧分压电阻偏了多少。我不知道你是出于何考虑,测个VC9806+的电阻,还要采集一堆数据,在我看来,你的思路不正确。


我最初做 Voltgen 的时候滤波,剔除跳动最大的数值,你又说不应该剔除  <___< 这里你倒剔除得很畅快。

我这里质疑的也不是你的 9806 的电阻偏差了多少,而是你说 34401A (的 10M 量程)误差更大,所以我问你传递的方法(过程),你的方法(过程)显然是不靠谱的,不靠谱的程度大于(你认定的) 34401A 的偏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22: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8-10-10 22:05 编辑
washu 发表于 2018-10-10 21:01
我最初做 Voltgen 的时候滤波,剔除跳动最大的数值,你又说不应该剔除


你的那个10:1标定法,在我这里实现,效果会变成较差的方法,还费力。

原因很简单,没有需要的阻值,最多用色环,效果很差。

倒是3个330k色环电阻,做9:1还靠谱一点。

测得串联,997.020,并联110.7786,理论9倍为110.7786*9=997.0074

误差是1M档多测了13ppm

用色环最大的坏处是,跳得多,漂得历害。不易测准。

但不管怎么测,档位比例误差就是10ppm左右,跑不远的。

加上测量时的跳字误差及标定误差,最后误差就是20ppm。估坏一点,30ppm

这是一个事实,不管怎么测,我这台34401,100k与1M档的比值误差10ppm左右是确定无疑的。即,如果100k档是准确的,那么1M欧档定要误差10ppm,而且是偏大误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22: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8-10-10 22:20 编辑
washu 发表于 2018-10-10 20:55
说得很清楚了,这是 100:1 传递用的,10:1 是因为 10MΩ 经过一次传递到 100kΩ 之后,和你的 10kΩ 要 ...


你要觉得你那个方法和 10 个串联精度上没区别,呵呵

==================================

拿笔起来算就明白了,不要想当然。如果觉得有困难,我抽控用word编辑一篇。


今天我也测了不少数据,如果你还不不明白,那我也没办法。

10:1的做不了,9:1色环的做了,结果13ppm,实际误差还更大。

今天的实测数据已经表明,用色环做9:1还不如用绕线做4:1,绕线2电阻做4:1与绕线3电阻做3:1,效果相差无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22: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除表笔0.2欧(笔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4-20 08: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