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wdele

忆海拾零 1--80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09: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dele 于 2018-11-9 09:23 编辑

不好意思,语音输入,老花镜不知放到什么地方去了,才发现有很多错别字和多余的字,已经不能重新编辑了。抱歉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2 10: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东电子 于 2018-11-12 10:05 编辑

小学五年级文化,文采不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2 16: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338塘沽线圈我也曾经拥有过,找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22: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dele 于 2018-11-26 23:48 编辑

忆海拾零--19那个年代的“票”
        那个年代,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紧接着的文革,国家经济接近崩溃的边缘,吃的用的,穿的、用的、都是凭票,看看下面的图片,只是浩瀚票海的一部分。不过,在经济十分紧张的年代,凭票供给制,的确一起了一定的稳定作用。
       有人说那个年代清正廉洁,贪污腐败的很少,投机倒把很少,其实不然,走后门,投机倒把恰恰是从,那个年代开始的。
       有权力当官的的、干供销采购的、开汽车的,可以不需要票就可以搞到各种日用品和一些紧俏的商品,例如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三大件。胆大的,还开启家庭作坊制作生产日用品,从中牟利。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全家,在家里用大锅熬肥皂制作肥皂,那种黄色的洗衣皂、也有洗手的猪油皂,价格比国家还要便宜一点,干了一年后被发现了,以投机倒把罪判处两年徒刑,刑满释放后,用现在的话说,仍然不收手,继续做肥皂甚至还发展到了做香皂,产品炙手可热,卖的很好,一直干到毛爷爷离世,四人帮被打倒,人家出国到日本去了。
          全国粮票数量有限,在我们哪个城市,每个人每月可以兑换5斤全国两票,那时候,出差到外地必须持有全国粮票才能在外地吃上饭。全国粮票供不应求。倒卖粮票的投机倒把分子应运而生,到处都是,他们胆大妄为,上门上户收全国粮票,然后倒卖.,干这一行的,收入还大大超过在职的上班族的收入。其实,你就是手头上拿到了这个票,也不一定就有东西,那自行车片来说,一个200人的单位一个月,只发三个自行车票,这三个自行车票一年内有效,也就是说,拿到这票儿,可能会等一年,才能买到自行车。
      有没有凭票的商品呢?有!那就是残次品商店,你觉得荒唐吧,当时这样的商店的招牌就是这样堂而皇之的写着,残次品商店!
这样的商店不是天天开门,每周只开两天,每当开门经营的日子,四五点钟排起长龙,等待开门抢购,开门不到两小时里面的东西就一扫而光,掉了瓷儿的搪瓷杯,过期的梨罐头,只听一个电台的收音机,满是疵点的床单,软绵绵的变形的肥皂,掉了金属帽的电池,一个耳朵的铁锅,一瓦的日光灯,两只不一个颜色的鞋子,缺了角的饭碗,总而言之,在生产线上不合格的残次品都可以在这里,公开销售而且常常被抢购一空。
      前几天看到一个关于朝鲜内部经济的报道,回忆起来,我们那个年代的经济物资供应,有点像现在的朝鲜。
      这几天一直有网友在催我更新忆海拾零,不过最近做项目确实忙,难得抽出时间来静下心来,写点高质量的回忆,暂且匆匆,敬请谅解。
u=90178579,923397000&fm=26&gp=0.jpg
u=148871655,3852364868&fm=26&gp=0.jpg
u=346408058,3670103631&fm=15&gp=0.jpg
u=729789492,2491161557&fm=26&gp=0.jpg
u=1021865553,1966511018&fm=26&gp=0.jpg
u=1220576315,2076244092&fm=26&gp=0.jpg
u=1286593767,469524428&fm=15&gp=0.jpg
u=1544677543,692261268&fm=26&gp=0.jpg
u=1569413444,3022914950&fm=15&gp=0.jpg
u=1641574258,3385535042&fm=26&gp=0.jpg
u=1962683877,4114321383&fm=26&gp=0.jpg
u=2071849550,74040069&fm=15&gp=0.jpg
u=2140593379,2570508332&fm=26&gp=0.jpg
u=2145214801,219572966&fm=15&gp=0.jpg
u=2302876143,2418294818&fm=26&gp=0.jpg
u=2310923252,2025665240&fm=26&gp=0.jpg
u=2397472416,2516794360&fm=26&gp=0.jpg
u=2405473011,462296439&fm=26&gp=0.jpg
u=2472466649,1936558557&fm=26&gp=0.jpg
u=2586002458,467412028&fm=15&gp=0.jpg
u=2586192969,1672401879&fm=26&gp=0.jpg
u=2694021305,117686625&fm=26&gp=0.jpg
u=2705531913,1565882093&fm=26&gp=0.jpg
u=3138995518,3571931722&fm=26&gp=0.jpg
u=3178861950,2112394364&fm=26&gp=0.jpg
u=3624772665,2237297897&fm=26&gp=0.jpg
u=3628841969,920570795&fm=26&gp=0.jpg
u=3767627378,688334725&fm=26&gp=0.jpg
u=3957710917,3451937557&fm=26&gp=0.jpg
u=4023649316,1735885957&fm=26&gp=0.jpg
u=4141555432,3094941423&fm=26&gp=0.jpg
u=4220687668,2947411258&fm=26&gp=0.jpg
u=4224942156,23191361&fm=26&gp=0.jpg
u=4266463089,3415015623&fm=26&gp=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8: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wsgjrc 发表于 2018-8-21 16:10
楼主是电子--文学的双重人才!我今年四十多了,爱好电子也快三十年了,走向社会才觉得这个爱好代价挺昂 ...

  同感!同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2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海拾零--20  穿衣
         过年要穿新衣裳,是中国人几千年的的习俗,即使是在贫困的食不果腹的年代,到了过年,也要大人小孩都要穿新衣服。没有新衣裳怎么办呢。那就用染料染衣服,每逢快要过年的时候我就看到奶奶忙碌起来了, 先把要染色的衣服缝缝补补,衣整理一下,换换纽扣儿,然后买一包染料,我记得是七分钱一包,这一包可以染两件成人的衣服。染衣服的过程很简单,一口大锅,把水烧开了,先把原料投进去,然后把衣服泡进去,大概一袋烟的功夫,捞出来清洗干净就好了;在我的记忆中,连着三年过年的新衣服,都是哥哥传下来的,就是这样的衣服穿过了春节之后,开学,穿一个星期就要回收起来,以备来年过年再穿,所以这新衣服越穿越小.
   
     那个年代的衣服就是清一色的黑灰蓝,谁要穿这种颜色之外的颜色,就被指责为追求资产阶级,但是,人性对美的追求是不可压抑的,尤其是年轻人千方百计的追求时尚,怎么追求呢?  那时候外面的世界是封闭的,  也不知道!  追时尚要到哪里去追?我想主要来源是,香港,有人进来带进来的时尚,  迅速就风行开来,而这些所谓的时装, 首先来自那些"不务正业" 的流浪的年轻人,例如1967年开始流行的鸡腿裤,白底鞋,大背头、就是首先在“流氓阿飞” 当中流行,然后迅速在年轻人当中蔓延开来,尽管他们遭到非议甚至谩骂,但是许多年轻人还是乐此不彼照穿不误。所谓的鸡腿裤就是现在很瘦的那种裤子,身体线条暴露无遗,。而上衣呢,测是肥肥大大遮掩过臀部,然后配一双平底白底鞋,就是一个白色塑料底的鞋与黑色的鞋帮呈明显反差,这样一番装束在当年穿上去确实有一种别致的感觉。
     我记得在我打工的工厂里,有三位小伙子就是因为穿了鸡腿裤,白底鞋推迟了,入团的时间,三个小伙子痛哭流涕的认错,甚至把鸡腿裤,白底鞋,烧掉,才换取了入团资格,现在想想真是好笑。
      那个时候还有一种很时尚的无产阶级服装,那就是补丁裤,洗旧了的裤子在臀部和两个膝盖处打三个很漂亮的补丁,说的很漂亮是因为这三个补丁缝纫机跑线是一圈一圈的密密麻麻的跑完的,看上去还真有点美感。而且这样的裤子通常,会修改的更瘦一些,这是一个变形的鸡腿裤,你要说他资产阶级吧他有三个补丁,你要说他无产阶级吧他又是鸡腿裤的尺寸,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博弈的产物。
     关于喇叭裤,那是文革之后,改革之初出现的,没什么稀罕的。
     文化大革命后期,上海人发明了一种衬衣领子,也叫假衬衣,把它穿在里面,外面套上外套,从外面看就是一件新衬衣,这种设计,用现在的说法,就叫装逼。这种假领子黑白灰蓝颜色多种多样,但是这种假领子穿上以后容易从外套领口那个地方跑出来,暴露出假衬衣的尴尬。后来生产了一种改进型的,穿法有点类似于女人的文胸,穿上以后就比较牢固。
     那时候穷,也缺少文明,很少有人穿底裤,我们街道有一个由海外亲戚从香港带回来几条男人底裤,但是国内的亲戚说什么都不穿,说穿上去的样子很下流,宁可光屁股穿着一件裤子,任其“吊儿郎当”难受,不穿那个洋底裤。
       我在上几集当中曾经回忆说到过,有人在电影院等繁华场所贩卖黄色相片,所谓的黄色相片,就是只穿底裤的男女图片而已。那时候看到这样的图片很刺激,现在别说穿底裤的图片,就是啥都不穿的图片也没啥刺激]的了。
      时代不同了。

60年代的染料

60年代的染料

60年代的衣服

60年代的衣服

白底鞋

白底鞋

算是比较时尚了

算是比较时尚了

这个应该是文革以后了

这个应该是文革以后了

真实写照

真实写照

当年的美国

当年的美国

现代时尚

现代时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4 11: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海拾零22---生日和面条
       12月22日是我的公历生日,12月23日, 农历是阴历十一月十七,据资料,这一天也是阿弥陀佛的生日,算起来是65岁了。老婆说把我的生日推迟一天过放在星期天,可以邀约更多的朋友,来一个全素宴,(老婆今年信佛,吃素清口)。忙活做素菜,却不让我插手,正好忙里偷闲,再发一段忆海拾零。
        我想起了那个年代的过生日。
       那个年代虽然很穷,但是家里的长辈过生日,是一定要过的。过生日,无一例外就是中午全家人吃一顿比较考究的面条, 或者是肉丸子面,或者是西红柿蛋面,或者是炸酱面、或者是大虾面。
       记得最清楚的是爷爷的生日,每年的三月初五。为什么爷爷的生日记得特别清楚呢?因为他的生日做的饭菜是最好的,除了全家十几口人,吃一顿舒服的面条之外还要炒几个菜,而且每一个菜都带肉。记忆当中,爷爷的生日比过年还要奢侈,这自然就成为孩子们的又一种期盼。
       父亲的生日,就没那么奢华, 通常就是,做一锅西红柿蛋面, 加上蒜泥香菜就算是一个生日宴了.
       过生日吃面条,大家族人口多, 并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而是有限量的,  吃的快的就可以多吃一碗,  吃的慢点吃完一碗以后就没了.  我小叔教给我一个方法,   捞面,第一碗面条的时候,先捞个半碗,  半碗吃的比较快, 吃完后,马上再聊一整碗,  这样最终可以吃到一碗半面条 !
      而第三个阶层:奶奶,儿媳妇以及孩子们过生日 ,就是煮一锅爆锅面条 ,葱花大白菜 ,放猪油多一点就好了 ,在记忆中,这样的面条其实更香 。但是在分配上更严格 。我和我的两个哥哥只能分配的到一筷子面条 ,然后就是大量的面条 汤 ,那一筷子面条我们都不舍得吃 ,就是先一直喝汤 ,泡两块红薯进去 ,吃掉红薯 ,后来那一筷子面条在碗里泡的越来越多 ,最后再吃“一碗”面条。  
      每逢家里有亲人过生日,我就是那个出力最大的 ,要到街道的面条机房去压面条 ,那种面条机是手摇式的 ,一个直径大约一米的手摇轮子 ,十斤面粉 要压三次 ,大约一个小时,对于体弱瘦小的我来说 也是一个 不小的考验 。
      后来增添了 有了电动马达的面条机 ,就不那么累了 ,这是价格,每一市斤 也贵了3分钱,为了赚这三分钱 我宁可继续手摇 ,回家谎报军情,说是电动马达压的 ,这样可以赚三毛钱 ,在当时也是个不小的收入 ,可以看20本连环画了!
     有年轻人问我,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过生日也要过吗?也要吃面条吗?当然是的 ,因为即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城市人口的定量当中,也都有面粉 ,虽然少的可怜 ,大多数的家庭都把它储存起来留作 过年和过生日用。
     街道上那个开压面条 机房的人,他姓谭 ,一家六口就指望两台手摇面条机 的加工收入 , 他们家里不缺面粉  ,每次有去压面条的 ,他们每斤总能收获 二两左右的面粉 ,去加工面条的 人多,了也是个不小的数目 。后来增加了一台马达驱动面条机以后, 赚钱更多 ,不幸的是,半年以后 ,男主人被面条机压断了两个手指 ,那些经常去压面条的人,有的幸灾乐祸 ,说,赚了我们的面粉,丢了两个指头,这是报应啊  !
      现在山东老家在小吃当中,面条依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炸酱面 大卤面 大虾面 榨菜肉丝面 西红柿蛋面 葱油拌面 鸡丝面 牛肉面 应有尽有 ,做的好的店铺 一碗面条可以卖到25元 还应接不暇 。
     我现在生活在广东 ,周边的朋友都喜欢到我家吃炸酱面 ,上好的瘦肉丁 ,山东的面酱 ,初春的香椿芽 ,腊八甜蒜 ,嫩绿的香菜 、 再来一个清口的麻汁拌黄瓜、芥末白菜心二个凉菜,那味道是绝对一个香!
    以前总有个说法,说自己刀切的面好吃 ,但是说真的,到前面 真的 不如机器压的更有口感 。现在能够做了刀切面的 年轻人也不多了 。后来我买了一个电动的压面条机 ,是那种挤压式的 ,并不好用经常堵塞,后来换了个轧辊的,就好用多了。
     每逢周末 ,我们会吃炸酱面,或者是大虾面 ,总要叫上三五位好朋友 一起分享 。每当吃面条的时候 ,我就会跟他们讲起上面的故事 ,年轻人听了半信半疑 ,同龄人听了,摇摇头说 :过去的事情了 !

简单的生日幸福的家

简单的生日幸福的家

许个愿:发财

许个愿:发财

孙悟空的梦想

孙悟空的梦想
cf1fdfb6c8d0350be14d88f5d8787c1.jpg
13f188e311cbf5b2d6fe8e236731a1e.jpg
2345_image_file_copy_1.jpg
2345_image_file_copy_2.jpg
2345_image_file_copy_4.jpg
2345_image_file_copy_5.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8 22: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楼主生日快乐。这种用石磨磨面条倒是第一次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5 16: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年前看了楼主的(往事如烟),细节不记得了,但对楼主的文章记忆犹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19: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兄弟的关注!好多事情,细节不必记得。但大节不要忘记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7 11: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9: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山东人喝酒比以前文明多了。以前要是到我们家里来喝酒,喝的不吐不醉,你是对我不尊重,现在想想好搞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7: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dele 于 2019-1-18 18:46 编辑

忆海拾零22--腊带

      今天在小区的小卖店里,看到了久违了的腊带,五六种颜色挂在那里,一下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不由分说,花了四块钱买了四根。每根也就半米,管它贵不贵,买了再说。

      腊带,就是一种,半透明的,彩色的,很细的,空心塑料软管,外径也就两毫米,内径,大约0.7毫米。我们山东,这个东西叫叫腊带。这种腊带,一开始是用来给小女孩扎小辫子的,后来用途渐渐多了起来,手巧的人用它编各种小动物、小马、小鹿、蝴蝶之类的小饰物,挂在钥匙上。
    更实惠的用途还是给那些玻璃瓶子当口杯用的,就用这种腊带编织一个护套,起到隔温保温便于携带的作用,手艺高的人在这个护套上还可以编出各种简易图案,当然样子有点儿像马赛克图案。还有的用来编织自行车手把护套。还有不厌其烦的,用那袋儿来编夏天用的门帘儿。
   
     1977年,半导体收音机开始便宜了,我单位的的一位同事,叫林大伟,买了一个春雷半导体收音机,就是那个带圆盘刻度的五管的半导体收音机,我记得当时的价格是40多元,一个月的工资买来的啊,一家人爱不释手,倍加珍惜,他的老婆心灵手巧,用彩色蜡带编了一个半导体的外套,包括把手,编得很漂亮。后来单位的朋友看到了,都要求让他老婆做一个,他老婆索性请病假,在家里做起了这个生意,编一个五元钱,一个月可以编,十多个,还超过了她的工资32元收入呢!,后来被单位里知道了,差点被开除,勒令回厂上班,之后从机械绘图的技术工调到了烧开水炉,更方便了躲在开水炉房里,继续编,只要不耽误了烧开水。

     半导体收音机出现之后,这种腊带有了新用途,就是把它穿在电子元器件的管脚上,当时的设计初衷应该是穿上它以后,避免短路。还有一个,管脚和极性识别的功能。例如三极管,三条脚,就,穿上三条颜色的腊带,发射机用红色的,集电极用蓝在后来的成品当中三极管也套了,这样的腊带,最典型的是金属壳的三极管,3Ax31,3AX81、3AG1-11因为什么呢?他睡觉了吧?不生气啊他们的三条腿,都是金属外壳,所以要套上这种,彩色的腊带。确实起到了防止短路,容易识别的作用。
    后来有了塑封三极管以后,半导体收音机里面再也看不到管脚穿腊带的设计了。
   
    那个时候,买一条一米长的腊带,只要一分钱,现在半米长,有一元钱,价格翻了200倍!那时候的普工的工资32元,现在深圳的打工者平均收入6000元,比1977年,翻了20倍。光看腊带,现在的收入比那个时候还贬值了十倍?我数学不好,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算
捕获.JPG

今天小卖店里买的

今天小卖店里买的

穿个电容试试过把瘾

穿个电容试试过把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8: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dele 于 2019-1-18 18:16 编辑

图片上传不了。
换了个浏览器可以了。
请问高手,为什么上传的图片这么大尺寸?怎样变小一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9 10: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4-18 10: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