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cdsylj

从立体声节目的录制和重放谈起——附议科学发烧(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1 17:0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上了一堂好课,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2 07: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 11: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学习了!!虽然不懂 只能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8 00: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方面则因人而感觉迥异,(个人的文化修养,性格脾气,喜好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2 09: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字,玄!吸毒穷三代,摄影毁一生,音响诛九族。我也喜欢听,但不会去弄玄器材的,其实自己DIY变换声音最有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5: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声器的摆放很重要,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5 16: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国特 于 2017-11-15 16:47 编辑

我有个研究兴趣,其中包含了立体声理论。

简单来说,听觉属于认知信息论的范畴,而这个信息从声源到听觉,中间经历了几次变化:
1、空间声场(3D立体的,声波波按照叠加原理的形式充斥空间)
2、耳道声场(经距离变换、角度变换成为双声道,将空间位置信息调制到声波的强度、相位和频谱变化上)
3、听感刺激(通过刚毛的作用将时域声波转化为频域分布的感觉神经冲动)
4、听觉表象(进入听觉中枢,解码出混的的位置,相位,频谱特性和流顺序之类的,产生表现和痕迹)
5、声音意义(通过本能和学习产生的关于声音的认知,提供给情绪中枢、意义中枢、语言中枢等使用)
从这个角度看,音响技术涉及到的是底下的三层,即:空间声场、耳道声场和听神经频谱信号,虽然形式不同,但都包含了人类对声音感知的必要信息(大小、频谱、方位),而这些信息在各种模式下,都有一定的表现形式,我们怎么来统一这些东西呢?那就是测度!

现在,困扰行业的问题是理论问题,并非技术问题。谈及HIFI,其本质上必须先区分在哪个层次上对现实世界的声音进行模拟!
外模拟使用喇叭播放声音,可以有各种方式,还原效果如何,取决于还原声场必要信息的测度表现形式与原始声场的一致性是否高,如果仅仅做到2.0,5.1,哪怕100只喇叭,你也不过在很小的范围模拟了原始声场,只有少数听众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声音。
最简单的属耳道声场中模拟,只要两个扬声器放在耳道里(耳塞机),就可以将各种必要的信息按照其适当的测度形式还原出来,但,这个声场与外模拟之间有个复杂的函数,需要做些处理(前些年有个SRS)。
至于内模拟,就是人工耳蜗了,这个在你老掉之后高频和低频的刚毛全都断了的时候,让人能够重新听到高频低音,真好。

写这么多,就是希望能引起共鸣,希望有人站在信息论的角度,使用数学测度的概念来统一讨论HI-FI,不局限于技术玄和主观评。
能够让音响技术离科学近点,离玄学远点。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30 11: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讲的非常到位,如果电子管和晶体管功放的电器指标差不多都非常的好,那音质也都不容易听出来,。音响的重放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能让人们还原自然的声音,还原每一种乐器的泛音,使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小提琴,如听成了板胡或者大提琴那就不是好的音响重放系统,从立体声节目的录制和重放的各环节加以控制,保证每一环节都能不失真的录制和重放,是音响工作者永远追求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 10: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scu319hy 发表于 2017-3-29 17:22
从技术上来说, 楼主无懈可击, 非常专业.
但从发烧来说, 其实我感觉大多数的发烧友所追求的并不是声音技术 ...

楼主发烧是给大家听的众人听得,自己发烧是给自己听的,只要自己听着美就是最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 16: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帖子有专业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04: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学知识 扫一下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1: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立体声广播节目录制要看用什么媒介,我用磁带录制后感觉高音部分还是有些损失。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磁带模拟味的原因吧。用MD录制会好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0: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从音响发烧的理论的专业角度普及了专业知识!辛苦啦!
楼主应该和万小园、李大康等录音大师是同事吧?多年前我也认识中国电声理事会的管善群老师,他研究的和您差不多是一个领域。记得八几年的时候,中国唱片与《无线电与电视》编辑部,出版了独一无二的《音质评价唱片》,特邀了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童自荣、刘广宁作的解说,精选了《玩具交响乐》、《海之诗》、《卡门序曲》、《马刀舞曲》等曲目,可谓独具匠心,令我等烧友至今难以忘怀,可后来就见不到这样的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1: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几篇lz的文章,有些不敢苟同——不能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呀!所以特地注册ID来谈谈我的看法:

1、不能因为家居不如混音室,就不玩音响了;
2、不能因为家居不如混音室,就玩不好音响了;
3、不能因为家居不如混音室,那些必要的调整手段,就都没有作用了。

4、录音和混音师,采用喇叭直对人的toe in摆位,是要听到更多的中高频细节,以鉴别录音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是工作;
发烧友或者说音乐爱好者,是聆赏,是感受美好,这是消遣。目的不同,不能干过专业就看不起玩民用的呀!

5、一些录音师在工作之余,几乎不玩音响不听音乐,音乐素养都停留在学校了;我去过国内一些音乐厅的录音control room,还有一些音响媒体的试音室,声音难以入耳,询问得知是之前的负责人走了,新人明知有问题也不敢动,这也是现状吧……比起来,有心有力有米的发烧友,实在要可爱的多。

6、如果把一些自己看不懂也听不出分别的做法,粗暴的加以“玄烧派”的标签,而不是去虚心修炼耳朵,或者思考如何将一个“不平衡的房间”通过各种调音的手段使之变得“平衡”,是不是也妨碍了自己进步呢?

7、还有一个就是,为什么一说到“平衡”,就要拿交响乐来做比喻?为什么不能用三重奏四重奏?不能用室内乐?不能用爵士乐?不能用歌剧?不能用流行歌?当我们想传授知识,最起码要说被授者听得懂的话吧?既然老说交响乐,那么我们聊聊梅西安……勋伯格……还是欣德米特的作品的呈现?说实话,我还是比较反感一说音响平衡就拿交响乐说事的。关乃忠指挥有一篇研究民乐队在录音时候的摆位的论文,汉语,起码大家都看得懂。蔡琴《金片子一》,菲律宾很有名的爵士乐队伴奏,多好的配器,多牛逼的演绎,一首《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蔡琴的演唱灵动轻松,现场混音,大开盘带录的,那么好了,怎么把这些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呢?还是一句“听蔡琴就是低级”完事儿?

8、如果lz有心,又喜欢交响乐,其实可以多说说上世纪40-70年代各家录音公司录制的交响乐的特点和代表作:比如水星公司的living presense、Everest的35mm胶片录音、decca tree、rca的living stereo,还有DG、philips、英国的威斯敏斯特、俄罗斯的旋律……多带领发烧友认识好东西,比批判自己可能没有弄懂的东西,是不是更实在一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0 21: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chitt_ohno 发表于 2019-2-19 11:15
看了几篇lz的文章,有些不敢苟同——不能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呀!所以特地注册ID来谈谈我的看法:

1、不 ...

这才是真正懂录音,音响和音乐的人。录音师并不是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4-25 03: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