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961|回复: 7

从立体声节目的录制和重放谈起——附议科学发烧(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1 19: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3po 于 2017-3-21 00:21 编辑


从立体声节目的录制和重放谈起——附议科学发烧
(中篇)
(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用)


    上面简单谈了拾取立体声信号的主要方式,下面谈谈录音制作最主要的环节。如何将信号记录在介质上是一个按照通用的国际标准进行的流程,此处不表。我们要谈的是在将信号记录在案前,录音师是如何操作的,也就是说,由话筒进入调音台的信号,录音师需要怎么处理,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处理。
我们假设专业录音棚是一个有合适混响时间和合理反射的令人满意的厅堂,事实也大多如此,乐队的声音在这个厅堂得到很好地演绎,也被话筒完美的拾取。再假设我们不对这个被拾取的信号做任何处理就高质量的直接记录它,没有监听的环节下的录音师对它做手脚,就把它做成唱片,然后用高质量的器材重放,试问,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得到最接近原汁原味的音乐?那当然是在没有反射没有混响的环境里,比如我们悬在半天空听这个重放的声音,我们会觉得它是相当的接近录音时乐队的演奏的,因为乐队的演奏,厅堂的混响和反射,这些所有的信息,均被记录,而且在几乎没有干扰的前提下又被重放了出来。问题是,我们能悬在半天空听音吗?如果不能,我们地面的或者室内的听音环境,能对声音不产生任何影响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即便就在开阔的地面听音,地面也要对声音进行反射,更不用说室内了。那么,录音师要做的事是什么呢?首先要认定他不能在一个完全吸声的环境里录音,因为他的作品以后也不会在完全吸声的环境里被听,那就是要找到一个从统计学意义上说具有代表性的听音环境,这个环境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和大多数人家里的听音环境类似,在这种监听环境下审听录在媒介上的声音,看是否符合录音师自己的要求。如果录音师经过各种手段处理声音后有满意的效果,那么,这个产品进了千家万户,其表现也不会很差,因为录音师所依赖的听音环境是能代表大多数的听音环境的。再进一步说,即使录音棚很优秀,混响时间很适合反射也极佳,但是录下的声音进了监听系统再重放出来(是指含器材和房间在内的监听环境)完全可能令录音师不满意,因为监听系统又一次影响了声音,在受影响的前提下,录音师只能对这个声音进行加工,包括混响时间的调整,频率的调整,声音强度的调整,以适应监听室的声学环境,达到满意的效果。如果在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房间里重放声音的效果很好,那么进入用户家庭环境的话,其放音效果一定不会很差了。所以,监听系统很重要,但由于家庭的具体环境总是有很大差别,根本不可能指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监听室建声标准,所以对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来说,目前并没有一个这样的标准。
    但是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录音师,总有一个习惯性的监听环节或者说是标准,比如高纬度的北欧,比如南半球的澳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生活习惯造就了不同的建筑,什么样的监听环境适用于北欧,什么样的标准适合于南美,这个还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不过总体上说,在400HZ至4KHZ的范围,总得让还音环节有一个相对平直的响应,这部分频率,包括了绝大多数的乐音信息。
在监听环节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就是电影,ISO 2969标准就规定了电影院和电影录音的监听环节必须要达到的若干条件,包括混响时间,声压级,整个B环节(国际标准规定,从电影放映系统的前置音频放大器输入端的音量控制器开始,直到包括整个银幕和影院大厅在内的环节,称为B环节,简称B环,A环节略去不论)的频率响应,因为电影院可以在修建时就参照这样的标准来建设,全球的电影院,就其声学响应来说,应该都是一样的(遗憾的说一句,国内不少很豪华的五星级影院,其声学条件是没有达到ISO 2969的要求的),那么,电影录音师在具有与电影院相同声学响应的监听室录音,当他觉得满意后,这个声音在电影院回放,必然也是令他满意的,所以,电影录音师最关心的是监听系统B环的质量和它的校准程度。
说到这里就可以开一个玩笑了:我们录音师,最喜欢普天下家庭都有一样的用于听音的客厅,这样国际标准组织就一定有民用B环标准推出,我们录音师就好混日子啦,哈哈!换个角度说,最理想的听音欣赏环境,就是录制该节目的录音监听室,哪里录制的就在哪里听,岂不快哉!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归纳一下:好的厅堂出了好的声音,在记录这个好的声音之前,录音师得对它加工,让它在民用的终端(也就是千家万户)有尽可能好的表现,而加工这个声音的环境很重要,它应该尽可能接近民用终端的特性,它从千家万户抽象出来,具有代表性,这个是世界难题,至今不好解决(电影除外)。以混响时间为例,举一个专业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问题:某录音棚混响时间为2秒,监听室具有0.5秒的混响时间,这样在进行监听时,原始节目素材具有的2秒混响时间再叠加监听室里0.5秒混响,总混响时间达2.5秒(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就这样简单地计算一下),感觉是有点长了,这时就必须调节录音棚里的反射板,将部分反射板翻面变成吸声板,使棚里的混响时间减少为1.5秒,结果就很理想。因为房间对声音的二次影响无法排除,录音师必须对录下的声音作预补偿,调整录音棚内的反射板以减少混响就是一种预补偿,听音时,加上还音场所的混响时间就正好,这是专业棚必须要有的功能,当然,讲究的音乐厅也要有这样的功能,甚至是具有造价昂贵的主动混响时间调节系统(利用卷积混响方式,布置多组扬声器发出不同相位的声波来干涉声音)。更方便的是我们不准备讨论的强吸声多声道方式,每个声道几乎都在没有混响的状态下录制,混录时,再根据要求,给某些声道施加人工混响,最后得到的成品,从混响时间到立体声声像,都是人造的。
    至此,大家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即录音师个体的水准直接影响其作品的档次,因为从前面的描述就能看出,整个对声音的调节,除了监听环节或者借用电影术语说是B环,应该满足一定条件外,其余的都是由录音师根据自己的感觉在调音台上进行的。录音师应该具有指挥家的耳朵,作曲家的乐理知识,演奏家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来,可惜,这样的大家太少太少了。笔者因为工作关系,多次直面一个交响乐队,甚至一听到乐团明天要进棚录音就烦,但是没有办法,工作就是工作。久而久之,感受到那种由真实乐队出来的声音,真的很美妙,尽管乐团的乐器因为经费的关系,不可能很高档,但是那种真实感,是一切音响系统不能比拟的,前一分钟还在棚里听乐队演奏,后一分钟就进监听室听录音,感觉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笔者从来不认可所谓的大师们的系统,那种号称活脱脱一个交响乐队在你面前展现的系统。记得当年一个颇有名气的指挥朋友听到录声后困惑的对我说,怎么总是没有站在乐队面前的感觉,我说那是不可能的,咱们乐团一百号人,除非用优质话筒近身搏杀,意即每一个乐器用一个话筒近距离拾音(尽可能排除房间影响),录一百个声轨,然后根据乐手位置,一一对应在棚里放置大小不等的优秀音箱100个,比如小提琴位置放上4列共40只主要重放中高音的音箱,贝斯位置放一排6只大的超低音音箱,如此下来就摆放成一个乐队了,每个音箱只播放自己的声轨,同时响起来,而你大指挥就站在你应该站的位置听,这下可能有很不错的效果,或者,我们就只录一件乐器,应该容易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指挥想了半天若有所思的说:“一件乐器就不说了,我都知道有很好的效果,用100只话筒100只音箱那当然很好哦,但应该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作为音响爱好者,一定要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在经典音乐的范畴,笔者还是认为应该追求尽可能的接近原汁原味,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一丝不苟的再现演奏现场还是不能的,未来科技进一步发展,那还是可能。
追求原汁原味的难度,应该是很高的,最根本的一件事情就是听音环境的打造,而且这个打造还只能是有大致的标准。如果是家庭影院,用来看大片,反而好办,电影的B环标准是国际标准,只要参照它进行打造就行了。记得多年前帮一个朋友打造了电影城,用于放电影碟片,效果奇好,甚至超过一些电影院,连日本雅马哈公司的驻中国代表也前来观摩,交谈中问及具体实施的关键,笔者告知没有什么大的难点,只需按照ISO 2969 标准来执行即可(其实调试测量过程还是很麻烦的),日方人员立即明白过来。该影城生意很好,后来国家进行版权整顿,就只有关门大吉了。
    下面谈谈对音响爱好者,也就是音响发烧友的看法。
    就音响爱好者来说,一般不过三类人:一是看重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追求的是音乐本身的美和音乐背后的文化、历史,他们往往对曲目很挑剔,此外,对旋律、和声、平衡、配器、指挥等等要素都相当关注;二是着重器材的素质,在节目源优秀的前提下,不管器材本身档次价位如何,都想发掘器材的全部潜力,甚至动手焊机,追求极致的重放效果,重视房间的影响,并在各种器材的比较鉴别中流连忘返,这是第二类;最后则是迷恋于各种线材、保险管、某元件、某电源带来的声音改善,抑或是音箱位置两个厘米甚至一厘米变化带来的效果改善、乐此不疲,这是第三类,当然,第三类中又得分为两种,一是由于强烈的心理暗示带来的高烧友,另一类就是怀有各种目的的人了。如果某发烧友同时具备第一和第二类人的特点,则应称之为极品发烧友,如果是追求特殊效果,追求感官刺激,追求新奇的人士,则应该称为玩家,这个已经离开HIFI的本意了。
    现在,我们从宏观到微观来分析一下第三类人。
    优秀的录音,一定是优秀的表演者加上优秀的录音师并在合格的录音场所录制的,缺一不可。记得当年笔者单位下属的乐团创造了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折腾,举行了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一场交响音乐会,地点是峨眉山金顶。乐团应该是一流的,指挥家也是一流的,唯一不一流的就是环境,在金顶上,海拔3千多米,气压和温度也低,声音一出来就飘散了,我负责现场音响,怎么搞也没有好的效果,由于海拔高阳光猛烈,有提琴开裂,也有铜管声音异样,不敢长时间在阳光下折腾,最后也只有将就演出得到认证了事。
    这个说明了环境对声音有严重的影响,这是宏观的影响。现实的听音环境中,对声音影响最大的就是环境——除非你的听音室和录制你所听素材的录音监听室完全一样,否则不可能得到录音时录音师听到的结果,而听音者或者说是发烧友,有几人知道录这个素材时的监听室的特性呢?所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听到的东西和录音师当时听到的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在我们耳朵中,就是硬伤,很难解决,不是换一个上千元的电源插座,用一根上千元的信号线,甚至上万元的喇叭线就能解决的。说实话,玩线材,玩元器件,玩电源线甚至保险管,还不如玩房间呢!多年前,因我工作上的方便,已故电子报孙萌常务副总编就委托我在录音棚做了多次盲听比对试验,参加对比的器材有信号线,电源线,喇叭线,参与者有专业录音师,有爱好者,也有极度对线材发烧的人士,盲听下来,结局对极端的发烧友来说是惨不忍睹:他们自己犯了很多错误不说,统计数据也完全不支持线材能改变声音一说,当然,作为比对的普通线材也就是我们录音棚日常使用的,价格不贵但是铜的质量合格,没有刻意去使用劣质线。















作者更多精彩文章:





音质主观评价术语和标准节目源——音响科学发烧谈之一之二之三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930115-1-1.html


从立体声节目的录制和重放谈起——附议科学发烧(一)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370383-1-1.html


从立体声节目的录制和重放谈起——附议科学发烧(二)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370552-1-1.html


从立体声节目的录制和重放谈起——附议科学发烧(三)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370746-1-1.html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3-11 20: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60年代的爱好者 于 2017-3-11 20:15 编辑

话筒本身就有失真,看一下话筒的频率特性就知道,是丘陵状的,一点都不平坦。
录制过程,无论是唱片、磁带也都有失真。
放音环节中,喇叭的幅频特性失真也非常大,也是丘陵状的哦。即使音频放大器的输出特性很平坦,经过喇叭就玩完。
所以,想在音响面前得到和在乐队面前一样的听感,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是这样。无奈但却是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7 10: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即最好的重放系统也不能比拟真实的乐队。交响乐在音乐厅的演奏是任何重放系统不能做到的,无论花多少钱,无论多么顶尖的高手自制不能做到真实的演奏,你可轻而易举的做到当听到一首乐曲时是正式的乐队还是真人再演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7 10: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重放音乐比原声还好听,我想一定是你听的失真的声音,音响的频响宽你可听到低音和高音,音响的动态范围大你可听到最小的音量和最大的音量瞬态失真小可以帮你分清乐队的乐器。只此而已,要想得到乐队的演奏效果是绝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8 08: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的分析,发烧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0 22: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高保真,hifi不一定有录音棚录制的音乐好听,它只是代表了尽可能的真实。歌手现场演唱没有发行的专辑耐听,也可能是先听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4: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4 12: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对,我试听过无数的立体声音乐,只能听见宽度感,深度感是我无论如何都听不到的,物理记录器材跟实际的音响差的很大,如果不是这样,电影很多特效声音都是出不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4-24 1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