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19|回复: 81

锗管功率放大器末级最好用共基极电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6 23:50:22 | |阅读模式
锗管有几个缺点。
第一是频响比较差,共基极电路能提供更宽的频响范围。共基极放大器的功率增益轻松能做到10倍以上,对于末级来说是足够的。
第二个是耐压低,共基极电路的耐压比共射极电路的耐压要高不少,耐压上去了。末级功放才能输出足够的功率。
第三个是穿透电流的热稳定性差,共基极电路的穿透电流比共射极电路小β倍,所以热稳定性也好很多。
共基极电路由于没有电流放大倍数,所以推动级倒相变压器需要输出较大的电流,但是对于变压器来说,输出大电流是很容易设计的,比输出高电压容易的多。锗管的推动电压很低,所以和输入变压器很配。
     
发表于 2017-2-23 23:15:02 |
本帖最后由 大孔景元 于 2017-2-23 23:33 编辑
bluethinkksj 发表于 2017-2-23 22:05
共发射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的是有显著的不同点的。
对于共发射极电路,集电结的反向漏电流等效于基极电流 ...


1由于人为设置静态电流,集电极漏流造成导通影响耐压的可能性不存在,导通不等于击穿
末级共发射极电路时,输入变压器的次级就是那个提高耐压的小电阻



末级推挽电路中,导通的一侧管子集电极电压低于电源电压,而截至一侧的管子集电极电压是高于电源电压的,如果发生击穿现象,一定是截止的管子被击穿,但截至的管子基极是处于反偏状态的,基极发射极反偏或短路的管子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耐压称为BVces,与BVcbo是近乎相同的,共基极提高耐压一说也就无从谈起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2-17 03:56:57 |
实际使用中,使用共射极、共集电极电路的很普遍,还真少见共基极电路的。
     
发表于 2017-2-17 03:58:46 来自手机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7-2-17 07:36:34 |
等看您的实验效果,范范的说没多大意义
     
发表于 2017-2-17 08:27:25 |
第一,共基极高频特性好的根据是不受集电结电容的影响,此电容反馈信号直接入地,而共发射极接法会反馈到输入端,但在音频范围内此影响可以忽略,共基极接法并没有优势,相反却需要极强的推动,得不偿失
第二,由于输入变压器次级的接入,输出管耐压指标是BVcer,在激励信号的负半周起码是BVces(即基极、发射极短路时的耐压),并不是BVceo,一般认为发射结反偏时BVces不低于BVcbo,共基极电路不具耐压优势
第三,同样因为推动变压器次级的接入,三极管的实际漏流不是Iceo,而是Icer,在激励信号的负半周是Ices(即基极、发射极短路时的漏流),Ices等于Icbo,共基极电路同样不具优势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2-17 09:06:24 |
共基接法的输入阻抗极低,虽然驱动电压不高,但是驱动电流极大,前级需要给出一定的驱动功率才行。

功率增益并非随便说说就能让共基放大器达到10倍,这是需要设计的。一个电流增益只有2的晶体管也能达到10倍的功率增益,信不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2-17 10:09:37 来自手机 |
或许是一种突破,
     
发表于 2017-2-17 10:23:28 |
本帖最后由 岑蓉络阳 于 2017-2-17 10:52 编辑

6楼和7楼说得对极了。
楼主认为的共基极电路功率增益达到10倍,这在音频功放电路上很难实现,共基极电路输出阻抗比共射极大一个数量级,在高频信号的放大上面才有优势。60年代末,曾经是不好买到三极管的年代,我好容易买到一个3AG71,是中频管,465kHz的截止频率,为了做一个来复式单管机,才挖空心思去设计了共基极电路来用,也勉强能用到中波范围。
楼主既然认为共基极电路需要大电流驱动了,那何必多此一举,就用可以驱动共基极电路的大电流去直接给音箱岂不更好?
锗低频管的高频特性差是硬伤,用在高保真音响中,电路上能够采取的措施十分有限了。
     
发表于 2017-2-17 10:29:16 |
fT只有几千赫的那些锗管可能真的需要共基极电路才能达到5千赫以上的频宽
     
发表于 2017-2-17 11:01:27 来自手机 |
共基极接法的电流放大倍数< 1 做功率放大效果还不如直接喇叭~
     
发表于 2017-2-17 14:13:04 |
锗管未级没搞头啦,用作怀旧或显摆承上启下鼓吹没意思,就像近日估算晶体管通频带上限频率硬给人归纳为实际频响最高点。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16:52:33 |
深圳老朱61 发表于 2017-2-17 03:56
实际使用中,使用共射极、共集电极电路的很普遍,还真少见共基极电路的。

锗管大功率放大器存在的时间很短。所以没有足够时间进化。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16:53:12 |
aojieage 发表于 2017-2-17 03:58
音频那点频率,不在意接法吧?

锗大功率合金管的ft惊人的低。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16:59:10 |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7-2-17 08:27
第一,共基极高频特性好的根据是不受集电结电容的影响,此电容反馈信号直接入地,而共发射极接法会反馈到输 ...


第一,共基极高频特性好的根据是不受集电结电容的影响,此电容反馈信号直接入地,而共发射极接法会反馈到输入端,但在音频范围内此影响可以忽略,共基极接法并没有优势,相反却需要极强的推动,得不偿失

对于锗大功率管来说截止频率是很低的。你可以查一下3AD6,3AD30和3AD18这些典型的管子的频率。远远低于3DD15这类管子。



第二,由于输入变压器次级的接入,输出管耐压指标是BVcer,在激励信号的负半周起码是BVces(即基极、发射极短路时的耐压),并不是BVceo,一般认为发射结反偏时BVces不低于BVcbo,共基极电路不具耐压优势

击穿主要发生在正半周啊。



第三,同样因为推动变压器次级的接入,三极管的实际漏流不是Iceo,而是Icer,在激励信号的负半周是Ices(即基极、发射极短路时的漏流),Ices等于Icbo,共基极电路同样不具优势

为啥还是考虑负半周?正半周不考虑?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17:02:55 |
longshort 发表于 2017-2-17 09:06
共基接法的输入阻抗极低,虽然驱动电压不高,但是驱动电流极大,前级需要给出一定的驱动功率才行。

功率 ...

对,肯定要认真设计。我在帖子里也提到。低电压大电流的输入变压器制作很容易。而且一般铁芯都有几瓦的功率,如果末级的放大有10倍,30w输出功率需要的推动功率只有3瓦,一个小电源变压器铁芯正合适。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4-25 22: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