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咖啡味道

转 告诉你最真实的日本车 (非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7 23:51:46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1-18 10:04:47 |
抵制国货。。。

坑爹的国货。
     
发表于 2012-11-19 00:37:23 |
醋溜白菜 发表于 2012-11-15 08:45
只能说明日系车在我国的保有量很大,不能说明其他问题。

我说的是每天跑的路在美国纽约brooklyn 进入longisland的公路belt parkway 这段路的车祸都是日系车不能说明中国车的保有量的问题吧。
     
发表于 2012-11-19 08:22:18 |
写这狗屁废话的楼主是纯纯脆脆扯J8蛋!!!和隔壁坛子争竞日系德系的二B一个路子。人家日本车节能省油售价便宜,有什么问题吗?神马“铁皮薄”“切轴”。。。5毫米铁皮包上撞车就不死啦?国产钢质量不成,用不用只是小日本一方说了算吗?不是合资企业吗?还TM腆着脸煽惑“奇瑞”,没听说:奇瑞奇瑞  修车排队,楼主是真不知道还是挨C打呼噜——装不知道啊?
发表于 2012-11-19 13:28:00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1-20 09:37:05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21:59:05 |
转载:

一个网友说:“扯淡。欧系美系的事故车,发出来一样触目惊心。没看见神车途观的惨状么?”
看这条回复,看到了什么?
首先,我觉得他说的没错,就是林肯,悍马出来了,一样会车毁人亡,途观那个车的照片,大众(中国)副总裁就是做途观死的
但是,大家还看到了什么?
这句话里,有一个隐藏的,默认的思维模式,就是

途观=欧系车(德系车)

不是批评,我觉得这是我们选车的一个误区

最起码在我看来,途观不等于纯国产车,但绝对不是欧系车,更不是德系车

因为国产的大众,audi和进口的,可以理解不是一个概念

为什么呢?

不是崇洋内外,是国内车商勾结外国鬼子,不是一般的坑害国民啊
首先,一款车,在国外研发的一款车,想要到合资(也就是国产)的过程中,是要经过合资企业(比如17大众,17奥迪)等等企业再加工的,工程图纸,资料是一样的,但是要经过适应国内市场的修改
什么修改呢?
一:轴距加长,这是17,上汽最喜欢做的
二:增配,大家喜闻乐见,比如全景天窗啊,双区空调国人在乎的东西
三:简配,那就更多了,比如最新科技的简配,比如例如17大众cc的四驱,速腾的后悬挂,上海大众polo的后防撞梁啊,现代飞思的DCT,vv的RIS,audi的自适应巡航啊,连阿三都会鄙视中国人,极光的DSTC都选装了。。。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总之,简配比增配多
但是,这些简配你还是看得见!

看不见的最可怕!

首先:轴距加长!
想研究,就仔细看看吧

Tiguan的E-NCAP碰撞成绩,可以转换到途观的五星级碰撞么?

森li人的五星级碰撞成绩的广告,你可注意到这样一行字:大概意思就是以上碰撞成绩是针对测试国家所销售的车型

(有心人可以看森li人的电梯广告)

啥意思??

以严格法律上讲,一个nb的消费者,在买了森li人出事(没死)之后,发现森li人没说的那么安全,找了权威测试部门之后,得到确凿证据,去法庭上告日本鬼子,提出巨额赔偿。这样结果一样是完败!!因为有了这句话!!

(当然了,***法律连这一步都没有环境让消费者去告)

在中国,我敢说,几乎没有轴距加长的车再去撞的,因为省钱,一个车轴距加长10cm,哪有那么简单?一切都要重新设计,重新的安排,测试,(海外跑车还要像飞机那样风洞测试的)。国内17这样厂商,随便改改就上市了,不祸国殃民,那叫什么?

随便加个天窗,不经过翻过测试,不经过碰撞测试么?AB柱上面,有个大窟窿,不测试,不侧撞击,这天窗可以随便加么?
再说说简配,减科技配置,只能说我们人傻钱多,老外+汉奸就是欺负我们不懂车,怎么着?
但是,更多简配,看都看不到,你知道么?
看看车型的电池,,有没有从80A到50A的,有没有?XX车主你们注意过么?
发动机的卡扣,你们注意到进口的和上汽做的,有没有变化?
就不说隔音棉,发动机支杆这些不重要的东西,也不谈车内用料差,漆面薄的问题
后扭矩梁比同款国外的直径,消费者会拿专门的工具量么,有变细,你知道么?XX车主,你们真的以为你开的是欧系车?
钢板(甚至A柱,B柱这样的地方)强度采购时候就降低标准,刹车系统的各种简配,airbag厂商的变更,还会有效么(我记得有一期是雷卡萨斯还是英菲尼迪,车内人都死了,驾驶座位气囊都没弹开),,,
再看看以下数据
2007年,在中国驾驶汽车正变得更加危险。公安部的统计显示,第一季度共发生交通事故7.8万多起,高达1.8万多人死亡,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人数为0.23人,相当于美国的40倍,与两年前相比,平均每起事故的死亡人数增加了一成多。
一个防撞梁换成塑料+泡沫的,是吸能了,更吸金了
省下200元成本,看似很少,可是东风日产一年给鬼子卖车2011年超过80w
200×800,000=160,000,000
这是多少,1.6个亿的成本结余,这个配置消费者不知道,看到防撞梁还在那呢,车价没有变,当然这个成本的节省就自然可以当作盈利了

一个防撞梁赚出1.6个亿,采购钢板度,买强度低一点的,什么都薄1mm,多项累计,能赚多少!

17一个普通工人都能发几十个月的年终奖,那么给老总发的钱呢,,赚的利润呢?

合资车不是 XX系的,虽然是XX和XX合资的,但是真不是XX系的

说到现在有点累了

这些我们座位普通消费者,又怎么能知道呢?

汽车媒体拿着邀请函,出国海外试驾,住着五星级酒店,拿着车商的礼品,都发的什么文章?

天天出了吹捧,扯淡以为,再多就是看看储物格,试一下后排空间以外,我用你试阿!车主不会去自己坐,自己开么?

写的评论错误连篇,还没有坛友懂车,拿着厂家的宣传就是原封照抄发到网上,再深究就gp不懂

连“q3的2603mm的轴距比大哥q5差不了多少,空间还是有所保障的”这样的话都能写出来?audi你舍得花银子宣传,可是这样的你也送钱?
莫非把Q5的2807mm的轴距砍一半,才叫差了很多?
不多说了,大家都擦亮眼睛,维护自己利益把

发表于 2012-11-23 23:15:02 |
是车都会有缺点...
发表于 2012-11-23 23:26:43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1-24 00:09:22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00:25:27 |
本帖最后由 咖啡味道 于 2012-11-24 00:35 编辑
abcd_ 发表于 2012-11-24 00:09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美国百余俩车追尾相撞,死二人,伤多人……


浙CVG315.jpg



网上刚随便点击,看了一眼 2012.11.22日 沈海高速福建宁德段发车祸 一温州轿车内5人死亡

首先,憎恨大货车,声讨国家关于大货车(没有防撞梁,对大货车年检更是扯淡,,等等漠视国民生命的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再次,为死去的5人哀悼,愿灵魂安息!

其次,发贴,也希望车友引以为戒

远离大货车,

最后就进一步查了下浙CVG315号这个车

最后大家自己看吧

猜猜什么车

     
发表于 2012-11-25 09:03:02 来自手机 |
我不喜欢日本车,可是买的是日本车,我喜欢民族工业,可是民族工业从来都是坑一个是一个。
我喜欢美国车,但是当初在看到蒙迪欧致胜08年哪款时,我觉得美国企业一样在小看和侮辱我们。

现在,我不仇美,不仇日,不爱国-------仅仅是作为消费者的时候,谁能稍微好一点的尊重消费者,稍微好一点的把他们的客户当人,我就选谁的产品。别那德国货严谨,美国货安全,日本货节能,国货爱国之类的屁话忽悠人了。德国,上海大众的桑塔纳,成都的捷达,一样的偷工减料,江铃福特一样去掉了保护钢梁,日本货LZ说了,中国货,对得起自己人吗?海x,海X,来弄我,三鹿,蒙牛,伊利,两桶油,三电信,还有无耻的银行,都什么时候尊重过自己人?顶!
中国呀中国,只讲数量,不求质量!
发表于 2012-11-25 17:00:21 |
坚决抵制啊
     
发表于 2012-11-29 02:14:00 |
我知道的日本车三凌不是刹车事件开始的,第一次是应该是三凌货车大梁断裂事件,起因是中央有人受贿赂引进的这批车,损失达两亿,在客户投诉后,这批车只是拉回日本加固喷漆又运回中国.
     客观的说,日本车质量是比国产要好的,问题在于日本人一直把中过当做一个低端的市场,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参观过丰田汽车公司,并力邀丰田来华投资,丰田公司害怕中国学习到它的技术,不同意合资,只想独资,所以没谈成,而德国和法国标致则愿意,否则现在你看到中国的大地上全是日本车了,桑塔那是第一种专为中国设计的汽车,当年还被美国人嘲笑,德国人以为中国人都是独生子女,设计的汽车是夫妻两加个小孩和狗,但我们是把它当出租车使用的.
    其实日本车在中国出现的问题,中国自己本身也有很大责任,为了合资和保护自己的汽车工业,自己降低自己的工业标准,为什么在美国的日系没中国那么多问题呢?如果国产的汽车水平比日产高,那么我们把工业标准一提高,日产汽车,除了提高质量之外,别无出路,不要说什么抵制了,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正道.
     
发表于 2012-11-29 15:32:09 |
我朋友才买辆凯美瑞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6-2 2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