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bf 发表于 2016-2-10 17:06:47

xlf0602 发表于 2016-2-10 17:27:36

szbf 发表于 2016-2-10 17: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在反馈端带来的噪音好像很难消除。因为这时噪音信号成了原本信号的一部分

这个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就好比输入级使用了差分放大器。虽然差分放大器使用了二只有源器件,但并不妨碍其在低噪声放大器里获得了广泛运用。

音乐马上来 发表于 2016-2-10 19:06:20

海河 发表于 2016-2-10 14: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您过奖了。

唯一缺点是功率过小,不能发挥她的威力,并联推挽就很好。

MRBM 发表于 2016-2-10 20:55:06

海河 发表于 2016-2-10 21:53:39

本帖最后由 海河 于 2016-2-10 22:15 编辑

xlf0602 发表于 2016-2-10 15: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版主的图确实是只有负反馈的放大器。对于版主这种用有源器件只做负反馈元件的电路相对于传统的负反馈电路有 ...

:handshake 您分析的很细致
“超三极管”电路 比较详细的中译文资料只有前三类。但至今仍在日本广为发展,我看过一些日文网站,从第三类电路(V3)之后,几乎都是胆石结合的电路模式,而且越来越复杂,对于初学者真是如同看天书似的:lol趋简避繁,我也只是粗略的学习和参考了前三类电路。 为此去年用了将近半年的业余时间拜读了,几乎能找到的所有中译文关于“超三级管”的文章和资料。

http://www.ne.jp/asahi/evo/amp/index.htm 这是我看过的一个日文网站,里面有些“超三”的实作。总体来说,还算是比较初级的。别的网站随看随关,现在已经找不到了:lol 实作方面我也参考了本坛音响区一些老师以前制作的经验。(在矿坛里很早之前就有人搞过“超三”电路了):lol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59720-1-1.html
总体来说,我做的这个电路还是取名“准超三极管”电路,还是有很多区别于标准“超三”电路考虑的。您可以看成是对您给出的那个电路的一种简化。

我这个电路的参考原型是这个:http://bbs.dzsc.com/space/viewspacepost.aspx?postid=95332只不过我不是在这看到的,我有一份题为《电子超三极管类型》的杂志文章,一共分三篇,分别是《电子超三极管类型之一》~《之三》 我是从 最后一篇《电子超三极管类型之三》上看到的。

顺便稍微说两句,您给出的那个电路,我在中文资料《电子超三极管功放电路的原理制作与实验(下)》也看到过。这实际也不是标准的超三极管V3电路,而且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来说,并不是特别成熟的电路,您分析的正反馈没错,正是因为如此,那个电位器就好像再生收音机调整再生时的状态类似。这就有个问题,对于信号的失真,除了幅值失真(波形不对称)之外,还存在相位失真,简而言之 由于非线性原件的存在,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会存在相位差,而且由于放大原件的频率特性不同导致了不同频率存在不同的相位差。音频跨越20~20000赫兹一个很宽的范围,这就造成了,有些频率的信号此时是负反馈,到了下一时刻变成另一种频率就变成正反馈了。 再生收音机在换台时总是要微调再生,这是勉强可以接受的,但随着信号频率的变化,时刻调整那个电位器显然有些不实际。 即使抛开这个极端问题,那么一部正常的放大器存在一定的正反馈也是存在潜伏的不可靠因素的。所以我在考虑时直接将其简化了。   而且从其他地方看到制作和资料来说,存在这种正反馈调整的电路还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海河 发表于 2016-2-10 21:57:26

音乐马上来 发表于 2016-2-10 19: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唯一缺点是功率过小,不能发挥她的威力,并联推挽就很好。

:lol 您可以考虑使用KT88、KT100、KT120甚至最新的KT150 :handshake 来做功放级。

海河 发表于 2016-2-10 22:05:31

老城南a 发表于 2016-2-10 16: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参照海版在“无线电”15年11期发表的《 FU-29“准超三极管”单端功放》。于16在年元旦制作的FU-29单端机。此 ...

:handshake 您这个做的漂亮啊{:3_53:}
个人感觉 解码板下面那个小的钮子开关略微影响美观。将其放在上面金属面板上,更好一些

xlf0602 发表于 2016-2-10 22:10:50

MRBM 发表于 2016-2-10 2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差分对抑制直流飘移有用,对差模噪音抑制并无多大用处

您说得对。
理论上差分放大器的本底噪声比单只管子构成的放大器的本底噪声要大3db。尽管如此,低噪声放大器仍然有很多是用差分放大器做输入级,所以我说不用太担心用有源器件做反馈元件的噪声问题。

xlf0602 发表于 2016-2-10 22:18:50

海河 发表于 2016-2-10 21: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分析的很细致
“超三极管”电路 比较详细的中译文资料只有前三类。但至今仍在日本广为发展 ...

其实我也只不过是凭想当然一通乱分析,非常不专业的:lol 。
曾经听人说过,像这些通过提取失真成分,再把负的失真成分与原信号相加来抵消失真的电路(如“超三”、误差前馈等等电路)发明地都是在欧美,但把它们“发扬光大”的都是小鬼子。

海河 发表于 2016-2-10 22:24:36

xlf0602 发表于 2016-2-10 22: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我也只不过是凭想当然一通乱分析,非常不专业的 。
曾经听人说过,像这些通过提取失真成分,再把 ...

:lol现在基本确定“超线性”肯定是欧美产生的。
但是至于“超三” 目前看到的文献还是说 日本的 宇多弘 和上条信一。

超三最初的初衷,还真不是您说的“抵消”失真,而是用有源器件进一步降低五级管(束射管)的输出电阻。目标是将其降低到“超过原生三极管”的水平。 :handshake
我这个“准”电路毕竟是简化版的,个人觉得提升空间确实是得加入大环路负反馈。因为开环的话,动态和速度确实犀利,但是频响延展度方面确实还有些差强人意。

xlf0602 发表于 2016-2-10 22:42:16

海河 发表于 2016-2-10 2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基本确定“超线性”肯定是欧美产生的。
但是至于“超三” 目前看到的文献还是说 日本的 宇多弘 ...

可能您说的是对的,我也只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lol 。(我听说的是直接叫“超三”这个名称可能是是日本人,但电路的原理好像不是他们最先提出)

不过像您一楼的电路虽然使用了有源器件做反馈元件,但我的理解输出阻抗也不可能降低太多,因为在纯负反馈电路中输出阻抗降低的程度与负反馈量的大小相关。似乎一楼的电路不可能有深度负反馈。而43楼的电路U2的栅极加入了正反馈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为不仅只要很少的正反馈就可以使电路的输出阻抗趋近于零,就算是让输出阻抗为负值对正反馈来说那也是轻而易举。

海河 发表于 2016-2-10 22:44:07

xlf0602 发表于 2016-2-10 2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能您说的是对的,我也只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 。(我听说的是直接叫“超三”这个名称可能是是日本人, ...

{:3_53:}有道理。
看起来,利弊总是共同存在的。:lol :handshake

音乐马上来 发表于 2016-2-10 23:02:31

海河 发表于 2016-2-10 21: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可以考虑使用KT88、KT100、KT120甚至最新的KT150来做功放级。

真正了解电子管后,不喜欢小功率了。电子管阻尼本来就不好,如果功率是个位数,更是雪上加霜。假如没有大功率弥补,甚至便宜的石机都可将你扳倒在地,还有何意义?

海河 发表于 2016-2-10 23:07:31

xlf0602 发表于 2016-2-10 15: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版主的图确实是只有负反馈的放大器。对于版主这种用有源器件只做负反馈元件的电路相对于传统的负反馈电路有 ...

:handshake 请问,您在43楼的这个图,原始文献是在哪看到的?我想看看,谢谢:handshake :loveliness:

xlf0602 发表于 2016-2-10 23:27:08

海河 发表于 2016-2-10 23: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您在43楼的这个图,原始文献是在哪看到的?我想看看,谢谢

您好!我也没有看到原文。原理图是好友发在一个QQ群里的,我是照搬原图画的仿真图。从原图的绘画风格来看,应该是小鬼子的。正因为没有看到原文,所以才有了43楼的凭想当然的乱分析。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FU-29“准超三极管”单端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