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美美印象 于 2015-1-11 21:39 编辑
上海132型电子管收音机,上海广播器材厂1959年出品,系上广电生产的第二款台式一级电子管收音机。在1959年9月举办的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上,该机与双龙戏珠版的上海131型收音机,作为建国10周年的献礼之作,双双亮相。
132型收音机的电路、底版结构、元器件布局,同131型收音机基本相同。上广电的名牌扬声器3P1(202mm低音)和1/4P1(92mm高音),也最后一次出现在该厂的收音机中,只是将131收音机使用的两只1F1,换成了1F2型椭圆扬声器。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10年大庆的献礼作品,把具有欧洲血统的上海131收音机拿出来展示,显然不合时宜。为此,上广电在对131型收音机进行改造的同时又利用131的机芯,重新设计外观造型,推出了更具中国民族特征的132型收音机。
132的外观造型对131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最突出的一点是大幅提高了机箱宽度与高度的比例。131型收音机宽59cm,高39cm,宽、高之比约为1比1.5;132型收音机宽69cm,高26cm,宽高之比约为2.65比1。后者实际上是个“长条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除了增加造型上的新颖性等原因外,主要是为了适应该机的“准立体声扬声器系统”。132机内共装扬声器4只,机箱右侧为3P1(202mm)放低音,左侧两只1F2(100X150mm)放中音,机器正面为1只1/4P1(92mm)放高音。“由于各扬声器分装在机箱两侧和中间,因此在使用时,好象声音来自多方面,有准立体声的感觉。特别是把收音机靠墙角安放,使两侧扬声器的声音由墙壁反射到前面,效果更好”。当然,机箱越宽,声场也就越宽,准立体声的效果就更好。132型收音机也开创了国产收音机,将主扬声器置于两侧的先例,大概都是想营造出更加理想的“准立体声”音效吧。
由于机箱的宽度大增,高度大减,但机芯,包括度盘在内的尺寸依然如旧。如何相互适应,使收音机的造型美观典雅,具备大型台式一级机的风范,就成了设计师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认真审视之后,我们可以说,132型收音机的设计者完美的解决了上述所有问题。首先,机器正面两侧采用了大面积自然内凹的边框,与度盘衔接,从视觉上避免了原有度盘宽度相对变窄的问题。其次,132的正面下方,即原先放置拼音商标与高低音盘型旋纽的位置,如果仍旧使用131收音机长条形状的装饰,势必形成上(细长的喇叭窗)、中(度盘)、下(装饰条)3个并列的长条,显得异常呆板。设计者去掉了下方长饰条,在高低音旋纽处安放了两枚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菱形花窗。这一设计十分成功,大大增强了机器正面的视觉效果。此后上无二厂的飞乐271和2070收音机,均沿用了这种花窗。
再看收音机的侧面。132型收音机机箱的高度只有26cm,按照传统的设计理念,侧喇叭窗的尺寸应小于131的侧喇叭窗。但132的主扬声器是放在机箱侧面的,过小的喇叭窗肯定会影响3P1低音扬声器的正常发挥。因此,设计者给132安放了一个比131大得多的侧喇叭窗,从而保证了收音机的音响效果。加之较大的尺寸,显得粗犷大气、个性十足。
132型收音机生产的时间很短,大约不到1年。最迟在1959年年底,132就被132-1替代了。翻阅当时的有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在1959年9月底举办的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上,132型收音机上了展台,132-1并未露面。但仅仅3个月之后(1959年12月)举行的全国第一界广播接收机观摩评比会,上广电的参评收音机就由132-1取代了132。132-1的出品,与1959年末起国家因遭遇自然灾害等原因,经济开始下滑不无关系。实际上,1959年下半年,收音机行业的有关领导即已发表讲话,要求在收音机的研制中,不要一味追求高档而忽视了节约成本。
132-1仍为一级机,其电路与底板上的布局与132区别不大,但为降低成本,把上广电最经典的两款扬声器3P1低音和1/4P1高音省略了,换成两只2F1和两只1F2的组合。2F1分置于机箱两侧,1F2则放到了机箱正面。为此还将猫眼从中间移到了右侧。因去掉3P1后低音有所损失,特将机箱的高度由26cm增至28cm,以加强低音效果。1961年起,据说上海牌132-1型收音机转至上海无线电二厂生产,型号改为132-1TH,电路与配置没有变化。
回顾上海广播器材厂的收音机生产历史可以看出,132型收音机是其大型经典台式收音机的收官之作。此后该厂便将收音机的生产重心移至小型机。其实,何止上广电,我国电子管收音机的生产,历经新中国10年大庆的辉煌发展之后,随着3年的困难时期,以及不久之后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便已走了下坡路。至“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春风徐徐吹来之时,晶体管收音机已经悄然兴起,电子管收音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上可以看出,132因生产时间很短,产量很低,且用料足,工艺精,因此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