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用71型电台壳子,全手工打造的战备录音机
本帖最后由 fch768 于 2014-12-8 12:26 编辑那年我18岁,凭着对无线电事业执著的热爱,开了间电器维修部。为了满足个人视听需求,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做了台特殊用途的录音机。
初出道的我那时正迷恋着袁阔成的长篇《三国演义》,由于播出时间是固定的,而我的时间不固定,经常漏听,很是讨厌,决定做一台能定时录音的钟控录音机。介于那时的经济状况有限,空白带最差的也得好几块,够我两天的饭钱,若按照正常使用,60分钟的带子只够两集使用,太不经济。只好将双声道分成两个声道单独使用,这样一盘60分钟的磁带正好够用四天,啊,省了一半。
方案定了,就找零件了,正好手上有几台71型电台,那年月这东西不值钱,挑了台机芯不好的电台,拆了做录音机机壳!今天看来这计划实在是太奢侈,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那时觉得是废物利用。录音机面板用了一台报废的飞跃扩音机底板,很厚的铝板,就一把手枪钻和小锉刀,生生地打了那么多孔,特别是那长方形的小孔甚是难弄,不过还是弄好了。电路用上了当时最流行的模式,五段立体式音调,双声道5级音频指示,交流高频抹音,TA7240大功率功放。还有专用的单双声道转换,以及时控电路(还能控制收音机的同步开启),七拼八凑,经过艰苦的制作,终于能用了,。它帮助我把《三国演义》从头到尾全部记录下来了,光磁带就有三百多盘,现在还在老家放着呢,第一集开头就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创下--------.
随着影碟的普及,这机器后来不用了,把里面的功放和电源也拆出挪作他用了,现在看到的只是个残件,20多年过去了,那个当时花几十元从中山小榄镇邮寄来的时钟依然能工作,挺让人欣慰的。 高手!有创意!好好保存吧,是个念想!:victory: 年轻的时候就是高手了,好好收藏 难看了点,技术不错 ~~ :handshake 真是71机的外壳打造的!:victory: :lol磁带舱部分是不是浪花牌木箱收录机上拆的,看着那么眼熟 那个时候邮购很多的,现在基本都没得买了 借尸还魂,高! 本帖最后由 fch768 于 2014-12-8 11:27 编辑
线圈加矿石 发表于 2014-12-8 1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是71机的外壳打造的!
当时拆的可不止这一个,呵呵,用现在的话说,有钱就是韧性! 风流侠客 发表于 2014-12-8 11: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磁带舱部分是不是浪花牌木箱收录机上拆的,看着那么眼熟
这种机芯是日本产的通用机芯,很多国内机器都用,康艺,上海,燕舞,红灯都用。很多很多。很结实很耐用。我这个是星海大座机上的,那个机器巨大。夏普比777还大。 fch768 发表于 2014-12-8 1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种机芯是日本产的通用机芯,很多国内机器都用,康艺,上海,燕舞,红灯都用。很多很多。很结实很耐用。 ...
其他的机器没怎么注意,家里还保留一台浪花木箱收录机,体积确实很大,黑皮料包的木箱,四喇叭,但是是单声道的。 败家子儿呀?;P;P 那时我玩这些也是劲头十足。20多年前用上电子钟控算好先进的了。20多年前,我17岁,还是在发条闹钟里面装开关实现的。早上叫醒我的不是恼人的铃声,而是美妙的音乐,感觉太幸福了。:lol 楼主太有才了~ 一堆的破烂放在一个烂壳里,却很快乐。。:)以前我也是。。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