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菜鸟
发表于 2014-12-3 19:12:06
杭州陈玉 发表于 2014-12-3 18: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时绕2组相同的线圈,那这个线圈是从中可以分开成2个,组装时把其中一个反转吗?否则就成了方向相同的2组 ...
正反绕无非是叫做反绕,【大电容不是做了示意图吗】实际连接就是头尾相连接,是两段一层同时绕,左右各个抽头,不是两个线包。
发烧菜鸟
发表于 2014-12-3 19:19:54
杭州陈玉 发表于 2014-12-3 18: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样绕法也是高频不行的,分布电容大很多。最佳的还是左右完全分开,不要相互重叠。
这样绕可以说是左右分开的两组线包,左右抽头后头尾相接就可以了。【关键是抽头比较困难】
jiangqishan8
发表于 2014-12-3 20:22:27
左右分成两个线包. 一个正绕. 一个反绕. 然后内头和内头相接(即B+)两外头为P1和P2.
发烧菜鸟
发表于 2014-12-3 20:52:12
jiangqishan8 发表于 2014-12-3 2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左右分成两个线包. 一个正绕. 一个反绕. 然后内头和内头相接(即B+)两外头为P1和P2.
朋友说的对,你这个是正规传统的绕法,绕完一半把骨架反过来绕绕另一半。我是同时绕两段【不用翻骨架】,然后和其他层初级同样绕组头尾交叉相接,P1.P2.B+引头也是不会错的,匝数一样,绕组交叉连接和传统一样,就是抽头必定每组一个头在骨架中心,必须用Z字型引出来,所以说抽头处理困难些。前几年绕的输出也经过电压测试,次级加6V交流电压B+到P1.P2的电压一样,而且两臂直流电阻基本没有误差。
jiangqishan8
发表于 2014-12-3 21:11:49
发烧菜鸟 发表于 2014-12-3 20: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朋友说的对,你这个是正规传统的绕法,绕完一半把骨架反过来绕绕另一半。我是同时绕两段【不用翻骨架】, ...
还是上面坛友说的那个问题. P1(或P2)在最内层. 而P2(或P1)在最外层. 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吗?(当然你认为匝数和直流电阻相同了就很好。)其实直流电阻相差一点 相对于其他参数的差别对输出变压器的影响是很微不足道的!
山东琴岛立军
发表于 2014-12-3 21:31:54
推挽输出牛、本人绕发是全部正绕,然后其中一个反接,也就是把骨架一分为二,中间用薄塑料片隔开,在隔离片中间开一个凹口,用来过漆包线,次方法很好用,又简易,效率又高,本人过去这样作、现在还是这样作,简便易行。
发烧菜鸟
发表于 2014-12-3 21:48:08
jiangqishan8 发表于 2014-12-3 21: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是上面坛友说的那个问题. P1(或P2)在最内层. 而P2(或P1)在最外层. 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吗?(当然你 ...
朋友可能理解错了吧,P1或者P2只是其中一个头在线包中心引出来,我的理解不知对不对就是整个线包不管怎么样连接都是一个顺绕的线包在中心抽一个头,分段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分布电容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就可以了。不知道朋友说的真正意义的平衡应该怎么样处理?同绕两段有什么弊端吗?
发烧菜鸟
发表于 2014-12-3 21:54:32
山东琴岛立军 发表于 2014-12-3 2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推挽输出牛、本人绕发是全部正绕,然后其中一个反接,也就是把骨架一分为二,中间用薄塑料片隔开,在隔离片 ...
我以为只是我这样绕法呢,看了朋友和我的绕法一样啊,这样提高我的信心。准备过一段时间再用这个方法绕一对并上示波器测试看看效果。
发烧菜鸟
发表于 2014-12-3 22:02:02
jiangqishan8 发表于 2014-12-3 21: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是上面坛友说的那个问题. P1(或P2)在最内层. 而P2(或P1)在最外层. 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吗?(当然你 ...
感谢朋友的参与和指导,我也是受到单端Z字绕法启发和图片显示的也有一层两段启头同时在左面。【但是我的都是从右面启头】
jiangqishan8
发表于 2014-12-3 22:02:59
本帖最后由 jiangqishan8 于 2014-12-3 22:08 编辑
发烧菜鸟 发表于 2014-12-3 21: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朋友可能理解错了吧,P1或者P2只是其中一个头在线包中心引出来,我的理解不知对不对就是整个线包不管怎么 ...
你说的"中心"是什么意思? 我说的是你的绕法.P1或P2一个在最内层(即开始绕的那一层). 一个在最外(绕到最后一层).
你想想是不是这样?
发烧菜鸟
发表于 2014-12-3 22:18:09
jiangqishan8 发表于 2014-12-3 2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中心"是什么意思? 我说的是你的绕法.P1或P2一个在最内层(即开始绕的那一层). 一个在最外(绕到最 ...
朋友说的是P1绕组和P2绕组一个头引线在外面,一个头在里面对吗?【在里面的那个头用Z字型引到外面】是这样绕的,感觉对整个线包的平衡和其他没有影响吧。
发烧菜鸟
发表于 2014-12-3 22:28:10
jiangqishan8 发表于 2014-12-3 2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中心"是什么意思? 我说的是你的绕法.P1或P2一个在最内层(即开始绕的那一层). 一个在最外(绕到最 ...
我的第二个图片就是传统正反绕,第一个图片就是把其中一个反过来的示意图,都是顺绕。我就是根据都是顺绕的情况按一层两段同时绕,然后交叉连接【各个绕组交叉头尾连接】但是不知道这个方法有什么弊端,是否可行。【这个输出已经用在FU-7推挽机器几年了】
山东琴岛立军
发表于 2014-12-3 22:30:11
发烧菜鸟 发表于 2014-12-3 2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以为只是我这样绕法呢,看了朋友和我的绕法一样啊,这样提高我的信心。准备过一段时间再用这个方法绕一 ...
这个方法简便易行,你试试、但是、我不是两个线包一起绕,先绕一个、再绕另一个、次极丛左绕到右,采用3+2式4+3绕发。然后你上示波器看看怎么样,我最近正在整理绕线机,准备绕一对KT88推挽输出牛。
发烧菜鸟
发表于 2014-12-3 22:35:06
山东琴岛立军 发表于 2014-12-3 2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方法简便易行,你试试、但是、我不是两个线包一起绕,先绕一个、再绕另一个、次极丛左绕到右,采用3+ ...
明白了,朋友是不把骨架掉头而是绕完一个在绕另一个,感觉大同小异和我的绕法基本差不多,谢谢朋友回头也这样试试,毕竟省好多事。
海河
发表于 2014-12-3 23:22:05
:lol没太特别看懂,能再画个更简略明了的图吗: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