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鹤飞
发表于 2014-10-20 19:23:13
时代声音 发表于 2014-10-20 11: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民国烟台宝时厂制
宝时造钟工厂后来改为德顺兴造钟工厂,这个正是德顺兴的。
时代声音
发表于 2014-10-20 19:36:47
云鹤飞 发表于 2014-10-20 1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宝时造钟工厂后来改为德顺兴造钟工厂,这个正是德顺兴的。
此钟有几十台。德顺兴是厂名,出的就是“宝时”商标。(厂长是李东山)民国1915年筹建钟厂,1918年出第一批钟表。冯玉祥到烟台时买了四台座钟,就是当时的”国货“。最后就是现在的”北极星“了。
zhajuwei
发表于 2014-10-20 19:42:35
好东西啊,留着吧!
猎星者
发表于 2014-10-20 19:48:39
曾经的记忆,那时老家几乎家家户户的正堂屋都有
hulaz
发表于 2014-10-20 20:17:09
喜欢!!!:D
云鹤飞
发表于 2014-10-20 20:22:26
时代声音 发表于 2014-10-20 19: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钟有几十台。德顺兴是厂名,出的就是“宝时”商标。(厂长是李东山)民国1915年筹建钟厂,1918年出第一 ...
您说的不错。您请看最后一张图片钟后面那张纸,最后的落款是'山东烟台德顺兴造钟工厂谨启'。也有落山东烟台宝时钟厂的,出厂时间比这样的要早。
风流侠客
发表于 2014-10-20 20:27:25
云鹤飞 发表于 2014-10-20 19: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防止上条过紧发条断裂的,很有效实用的装置。
当时的人就能设计出这样的装置,最小公倍数原理,上条够七圈就拧不动了
123bao
发表于 2014-10-20 20:27:57
不错的老钟,楼主好收藏
云鹤飞
发表于 2014-10-20 20:39:56
风流侠客 发表于 2014-10-20 2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时的人就能设计出这样的装置,最小公倍数原理,上条够七圈就拧不动了
几圈我到没数,我观察就是快上满时上面齿轮有一长齿正好落在下面齿轮一个浅窝里卡住,再拧就拧不动了,这样发条总是欠一些上紧,就避免因上条过紧把发条拧断了,不知这是不是宝牌钟的独家首创还是借鉴别人家的技术。
程权的学生
发表于 2014-10-20 20:40:02
这个钟上一次条走15天?
风流侠客
发表于 2014-10-20 20:45:39
云鹤飞 发表于 2014-10-20 2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几圈我到没数,我观察就是快上满时上面齿轮有一长齿正好落在下面齿轮一个浅窝里卡住,再拧就拧不动了,这 ...
条轴上那个是8齿,下面那个是7齿,这两个轮子的制作精度看上去可能不高,但生产起来很困难,搞不好就转不动了,要么卡不住。之前还在一个此厂生产的做种上见过该装置,进口钟应该有类似的装置,但没什么印象了。
云鹤飞
发表于 2014-10-20 20:47:16
程权的学生 发表于 2014-10-20 20: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钟上一次条走15天?
钟后那张纸说的很清楚‘准走八日’。据史料介绍德顺兴当时成功研制出厂了15天机芯。
jiangjshun
发表于 2014-10-20 20:47:49
双龙戏珠······:victory:
mgf
发表于 2014-10-20 20:54:50
这钟装饰有双龙戏珠、福禄寿禧,应该是文革前出口的。
云鹤飞
发表于 2014-10-20 20:59:52
风流侠客 发表于 2014-10-20 2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条轴上那个是8齿,下面那个是7齿,这两个轮子的制作精度看上去可能不高,但生产起来很困难,搞不好就转不 ...
是的,上面的齿轮有一个齿比其他的要长,下面的齿轮两齿间的凹槽有一个比其他的要浅,长齿遇到浅槽正好卡住。而正常行走时因上下齿轮齿数不同,长齿到最后也遇不到浅槽,绝不会有半路卡住的情况(除非安装有误),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