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ffzz1 发表于 2025-4-5 19:04:37

sxxuejun 发表于 2025-4-5 11:57
人耳听觉记忆是短暂的,但尽管如此,依然能分辨出细微之别,这并非玄学。有意思的是正如仪器的灵敏度的不同 ...

我的水平讲不好这些东西。

但目前来说有些东西科学已有定论,有些东西科学尚未研究过明白。不过科学也没排斥这些未知东西,有一门科学叫做声学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一类的事情的。

但我认为,科学已做定论的,有些烧友还在哪里反驳,基本上就是个错误。就烧友的这个理论水平,实验环境,去反驳科学上定论的东西,基本不可能。而未知的领域,也不是烧友的水准能研究进去的。

所以我认为,尽管烧友的有些东西可能是正确的(对未来的事蒙对了)。但违反已定论的东西,就简单的划归错误就可以了。

ssffzz1 发表于 2025-4-5 19:14:02

五大联赛 发表于 2025-4-5 11:12
小功率的胆机听感和技术指标还可以与小晶体管机比一比,差距不大。高挡大功率的比不了,高频不行,原因 ...

我其实对这个高频是有疑问的。

科学研究已证明,20k以上,人耳朵是听不到的。我测试过我自己,13k左右,更高的到14k也能听一些的,但声音很小了,15k则没戏了。书本上的说法是,能到20k的是小孩,成年人基本在16k一下。老年人更低,甚至10k以下。

那么做到20k以上的频率,显然没用。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人的骨骼也有感受能力,这个我没研究。但真正的音乐信号,我是看过频谱的,20k以上是没有的。

频率做到100k,何用呢?
我的看法,可能是相移。他们在20k的时候相移更小。不过更详细的情况我无法证实,我只是推测。

因为对于一件乐器来说,他们音色的区别,就是各种谐波的幅度,出现的次序不同。譬如有些乐器三次谐波大,但二次谐波出现的比基波早(因为有共鸣腔导致的),我们辨别乐器的音色主要就是谐波次数,幅度,出现的顺序。我觉着可能是相位或谐波,改变了音乐的音色。


胡言乱语,谢谢!!

ssffzz1 发表于 2025-4-5 19:19:17

本帖最后由 ssffzz1 于 2025-4-5 19:20 编辑

我不知道大家观察过烧友的那些形容词没有。据我观察,和这个物质的表面属性有关,譬如:

1、用纯银的线,就是声音嘹亮。因为银子很亮。
2、用铜管屏蔽,就是高频好。因为小号是铜管的,而低音乐器用铜管的少。
3、用油浸耦合,就是温暖,顺滑。或者说毒声,因为油浸电容的油有剧毒。
4、其他的如水电,火电,核电? 就不说了。

总之,我总结过:
红豆补血,黑豆补肾,薅羊毛泡水喝治脱发。

而这些东西,是对是错,各有说法。但,显然还是慎重点的好。

刀尖踢踏舞 发表于 2025-4-7 10:45:29

心理暗示和心理补偿+自己说服+自我安慰

好多老烧天天听口水歌,录音都是冲着这个去的,各种乐器人声都很前突,猛一听很发烧的,解析力很高的样子,实际听下去很累人,太假了。

丢丢 发表于 2025-4-7 11:39:21

ssffzz1 发表于 2025-4-5 19:14
我其实对这个高频是有疑问的。

科学研究已证明,20k以上,人耳朵是听不到的。我测试过我自己,13k左右 ...

黑胶唱片记录的信号能检测到50KHz以上,这部分高频会让声音听起来更加柔和自然,当然需要一个5W+的唱头和15W+宽频唱放,非D录制的头版黑胶唱片,这是它们值这个价而且一直有人买的原因

sxxuejun 发表于 2025-4-7 11:42:12

一句话总结:木耳最幸福,金耳最焦虑!

ssffzz1 发表于 2025-4-7 11:52:06

本帖最后由 ssffzz1 于 2025-4-7 11:59 编辑

丢丢 发表于 2025-4-7 11:39
黑胶唱片记录的信号能检测到50KHz以上,这部分高频会让声音听起来更加柔和自然,当然需要一个5W+的唱头和 ...

这部分,我还没看到相关的介绍。

有推荐资料吗?


我刚搜索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538142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962224
还属于当前的前言科学。

还待进一步的研究,持保留意见。


丢丢 发表于 2025-4-7 12:04:42

小鬼头老师15年前翻译出版的这本书里有,强烈建议买一本学习下,这里面汇聚了直到2010年之前,世界范围内所有应用于录音和扩声的高性能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最新技术前沿问题汇总,其中讨论的问题在本论坛几乎前所未闻,非常有利于开拓视野提升认知,我把这本书排在国内出版的功率放大器技术书籍前三。



大舌头2021 发表于 2025-4-7 14:10:53

如果会演奏某种乐器,听交响乐的话,会感觉这种乐器声音特别响,属于幻听吗?有些人听不到贝斯的声音,但有人指导他就能听到,也属于幻听吗?作曲家看着总谱,他就能指出某个乐器配得不合适,是不是一种幻听?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发一篇文章,浅谈人类听觉的幻觉之一——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