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女诗人:冯小青
本帖最后由 dali3301 于 2025-4-2 16:36 编辑冯小青,名玄玄,字小青。明万历年间南直隶扬州(今属江苏)人。嫁杭州豪公子冯通为妾。讳同姓,仅以字称。工诗词,解音律。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亲戚劝其改嫁,不从,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
生评: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AF%E5%B0%8F%E9%9D%92/7089822
这块碑不简单,碑文为柳亚子撰文,李叔同(弘一法师)书写(魏碑)。 看你头像一直觉得似曾相识,今天我喝了些酒,忽然如醍醐灌顶明白了,你不就是《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倭瓜吗? 老实泼皮 发表于 2025-4-2 17:10
看你头像一直觉得似曾相识,今天我喝了些酒,忽然如醍醐灌顶明白了,你不就是《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倭瓜吗?
:handshake :handshake :lol
https://s1.ax1x.com/2020/03/14/8lPZNR.jpg 老实泼皮 发表于 2025-4-2 17:10
看你头像一直觉得似曾相识,今天我喝了些酒,忽然如醍醐灌顶明白了,你不就是《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倭瓜吗?
你是说楼主头像下身像倭瓜? 本帖最后由 老实泼皮 于 2025-4-2 18:23 编辑
宛如清风 发表于 2025-4-2 17:49
你是说楼主头像下身像倭瓜?
哈,你别撩拨他,他可是讨便宜的风月班头,你可别反叫他讨了便宜去。 小老婆,没地位,跟今天的小三还不一样。就像坛友的鸡子,玩够了可以出给别人换钱或者另买新机。 还真第一次听说这个诗人 艳阳高照天 发表于 2025-4-2 20:32
小老婆,没地位,跟今天的小三还不一样。就像坛友的鸡子,玩够了可以出给别人换钱或者另买新机。
16岁出嫁,18岁就死了,那个年代女人识字的都很少,这样棋琴书画的才女万里挑一,可惜了 老胡炒鸡蛋 发表于 2025-4-2 21:02
16岁出嫁,18岁就死了,那个年代女人识字的都很少,这样棋琴书画的才女万里挑一,可惜了
古代才女,幸福美满的不多。越是才女,越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所不容,越容易抑郁成疾。 艳阳高照天 发表于 2025-4-2 21:21
古代才女,幸福美满的不多。越是才女,越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所不容,越容易抑郁成疾。
对,想起了糖丸著名的《钗头凤》......也是才女,最后因为婆媳关系不好被休了,改嫁后便终日郁郁而死 长知识,开眼界!:victory: 孤山脚下还有这么个墓?
这里还有多少凄美的传说? 冯小青,中国四大才女之一
才女冯小青:如果生活太苦,不如放过自己
十点读书
2019-11-10 21:48
中国历史上最哀艳寂寞的才女
13:42
来自十点读书
文 | 朱颜言 · 主播 | 应犹
十点读书邀约作者
作为一名才女加美人,冯小青之所以留名于世,不是因为她的才华,也不是因为她的美丽,而是因为她非同寻常的爱情故事——她爱上了自己的影子,并和影子谈起了恋爱。
400多年来,她的遭遇让无数人同情唏嘘。
但是我想,她不会在意,因为寂寞如她,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懂得。
公元1595年是明万历二十三年,冯小青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官宦人家。
因父亲早逝,小青与母亲相依为命。
《小青传》记载,冯妈妈做过女塾师,也就女家庭教师。小青从小跟随母亲游历江南闺门,“精涉诸艺,妙解音律”。
十岁那年春天,她们在江边遇到了一位化缘的老师太,小青听了一遍《心经》就完完整整地背了出来。
师太郑重其事地将她打量了一番,对她母亲说:“姑娘早慧福薄,不如舍与贫尼做徒弟吧。”
冯母对女儿爱如珍宝,哪里肯依。师太又说:“如果舍不得,千万不要让她读书识字,那样差不多还能有30年的阳寿。”
“这是些什么疯话!”母亲一把将女儿揽在怀里,便匆匆地离开。
梳着双丫髻、穿着杏花衫的小青边走边不断地回头,只见江水绿如蓝,山花红欲燃,师太在一片桃红柳绿中双手合十,渐行渐远……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她并不明白那些佛经是什么意思,只是恍惚间觉得此情此景似曾相识,好像是在梦里。
很久很久以前她就做过一个梦,梦中她折了一朵花,花瓣片片飘落流水中,花落尽了,她的一生也结束了……
她懵懵懂懂,谁知将来花落谁家呢?
似水流年,如花美眷。
转眼到了十六岁,冯小青成为远近闻名的江南才女,母亲做主将她嫁给了杭州冯生为妾。
与其说是嫁,不如说是卖。
母亲将她视若珍宝,原来不过是为了用才貌双全的她换取更多的真金白银。
小青看到冯生的第一眼,心就死了大半。
古籍形容冯生状貌,用了八个字:“嘈唼戚施,憨跳不韵。”
嘈唼,是鸟叫;戚施,有四个意思,一是蟾蜍,癞蛤蟆,二是驼背,三是阿谀谄媚,四是俳优小丑,每一个意项都不是什么好词;憨跳,是顽皮不庄重;不韵,是不风雅,没文化。
总之,冯生除了有钱其他一无是处,而女文青冯小青却是“丰神绝世,才韵无双”,嫁给这样一个粗俗的男人,而且还是做妾,心里真是有一百个不愿意。
她一直隐隐知道自己的人生可能是个悲剧,但一直不知道是怎么个悲法,如今遇见这么个人,总算揭开了这部悲剧的序幕。
成亲之后,随夫到杭州生活,冯家家有悍妻,正牌夫人再不许丈夫与小妾亲近半分。
小青寄人篱下,在大妇面前极尽逢迎,但依然被视作眼中钉。
亲戚中有一进士夫人杨夫人与小青十分要好,欣赏她的才情,同情她的遭遇,要帮小青逃离冯家,重新寻找幸福。
但小青却不肯走。
每当读到这里,我就无比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难道会写几首诗就可以被称为“才女”吗?
斯宾塞说:“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
真正的才女难道不是应该像蔡文姬、谢道韫、李清照、朱淑真那样吗?
她们同样遭逢命运的戏弄,但她们从不认命,从不认输,哪一个不是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生命尊严?
而冯小青呢,她从不反抗从不拒绝,这样逆来顺受、懦弱认命的女人怎么还能被称为才女呢?
不说她枉读诗书已经口下留情了吧。
可是,我又怎能以21世纪大女主时代的标准,来衡量一个400多年前封建时代的弱女子呢?
也许是习得性无助,也许是惧怕当时的道德舆论吧,继续追问,我发现这些其实都并不是冯小青放弃幸福的理由。
她的故事,不仅是一部红颜薄命的古老传奇,还有着很强的宿命色彩。
小时候对经文的敏感,化缘师太的预言,幼年时的梦境,无不表明小青颇有慧根,她到世间似乎就是为了成就一部唯美又悲伤的传奇。她并非愚昧胆小,而是异常清醒理智。
为什么不愿离开冯家?
小青自己的解释是“夙业未了”。
夙世孽缘,命中注定。
她是生性空无的人,未曾得到过任何人的爱,也未曾爱上过任何人。
心无挂碍,无所念,无所恋,亦无所执。
乘船游春,西湖暖风微醺,艳服少年们两堤间挟弹驰骑,满船女子无不卷帘凭槛指指点点,而小青却“淡然凝坐,绝无轻佻之容”。
除了传记和些许诗词,冯小青还有一封《与杨夫人永诀书》流传至今,从中可以窥见她的活泼机敏。
她绝非木讷无趣,只是她的才情和有趣,只能交托给那个对的人。
可惜的是,她一生都无缘遇到势均力敌的爱情。
不久,连杨夫人这样的闺中知己也随夫北上离开了杭州,小青失去了唯一的情感慰藉,更惨的是冯家主妇把她赶出了家门,独自居住在西湖孤山别院,并且吩咐下人们,没有主母允许决不许冯生私自踏进半步。
除了身边的丫环老仆,冯小青几乎与世隔绝,更要命的是,虽然正是青春年华,她的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差了起来。
依然有人劝她另谋高婿,但她遵从内心的意愿,既无意于了断尘缘出家,也不想为了改善处境随便再嫁。
那些细腻的感情如同幽微的触角,斩不断理还乱,这一世的才情与爱恋无可附着,她把满腔缱绻情思尽付与诗书笔墨。
她流传最广的一首诗,是关于读书的: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世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牡丹亭》里,后花园中孤单寂寞的杜丽娘历经生生死死有情人终成眷属,而西子湖畔的冯小青至死也未遇到一个懂她的情郎。
她的美丽,让她加倍怜惜自己。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天外云卷云舒,院中花开花落,她总算明白了什么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被幽禁一隅,虽在病中,小青依然每天明妆靓服,光彩照人。
后来,时日无多的她竟对着池水中的影子喃喃自语。
有人说,她是爱上了自己影子,还有的人认为冯小青和杨夫人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情缘。
在我看来,这些说法都未免太过捕风捉影,冯小青的人生确实寂寞悲苦,但是她从未被寂寞和悲苦打倒,她独自读书,独自美丽,独自对着自己的影子说话,何尝不是在用高傲的诗性人生,维护最后的人格尊严,抵抗不堪言说的人生苦难?
就像刘瑜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中所说的: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也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虽然人间无所爱恋,冯小青依然爱着无限美好的自己,这不是心理的变异,而是自我的拯救和安慰。
公元1612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冯小青仿照《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命人找来画师,为自己画了一幅风神艳艳的画像,而后自奠而亡,虚年十八岁。
镜花水月的人生是那样虚空,可悲欢苦乐的感受又是那样真实。
冯小青曾在佛前发下宏愿,死后不升净土不升天,愿做菩萨宝瓶中的一滴杨枝水,洒向人间并蒂莲,让世间有情人皆能成双成对。 箫音 发表于 2025-4-2 22:11
孤山脚下还有这么个墓?
这里还有多少凄美的传说?
看这个,唏嘘不已:https://www.maigoo.com/citiao/170203.html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