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被U盘取代
本帖最后由 chipset009 于 2025-3-31 21:36 编辑事因,有个2280的移动硬盘壳子,拖着根线,十分不便携,打算废弃。于是买了固态U盘闪迪CZ900,U盘塑料壳子散热差,很热,于是打算做个U盘金属壳子。
所需器材,一般不锈钢直尺,一把锉刀,一个钳子,一个万用表[测试用],5V供电插头,还有一截铅笔芯,一段USB线,烙铁一个。
本着节约材料的原则,都是用的废料,1)可乐罐 2)红牛罐 3)废弃的铝片挡板4)废弃的2.0移动硬盘壳子。
做了4个U盘壳子,最左边原来的,真正投入使用的没有在本图里,下图里是淘汰的壳子。
A. 加工过程大同小异,以红色壳子[派上用场的]为例,加工过程如下。
http://www.crystalradio.cn/data/attachment/forum/202503/23/111819temuzs0jsz0mwuvc.jpg
http://www.crystalradio.cn/data/attachment/forum/202503/23/111822xe1lqy666eylbm8h.jpg
http://www.crystalradio.cn/data/attachment/forum/202503/23/111848e99n2fggy59g945g.jpg
http://www.crystalradio.cn/data/attachment/forum/202503/23/111854jtn7d71b1lwn77g6.jpg
http://www.crystalradio.cn/data/attachment/forum/202503/23/111858mk5fz3j3mlkxzz8r.jpg
B. 散热效果测试
发热材料用的2H铅笔芯一段,10-15欧姆,发热功率控制在1.7-1.8W,两头接好,做好绝缘,并焊上USB线,捆上温度探头。测温元器件用的万用表探头,F17B+,电源用的5V手机充电头。
实测结果如下。
1)用0.11毫米厚度的可乐罐做的U盘壳子,温度93.5度。
2)用0.2毫米厚度红牛管做的U盘壳子,温度82.7度[没有拍照]。
3)用0.5毫米厚度的废弃铝挡板做成的U盘壳子,温度67.5度。
4)用废弃的2.0移动硬盘壳子做成的U盘壳子(红色),没测。
C. 读写测试
读取800MB+/s,写入三段式,平均400MB+/s,温度不高。
D. 结论
移动硬盘可被U盘取代了,最右边红色U盘留下,其余壳子都可以废弃了。
这技术真不错,动手能力杠杠的 真是专业高手呀!羡慕!佩服! 看得一头雾水,铅笔芯在里面发热,测出的温度是高好还是低好呢?温度低就是散热好吗? 有点好耍 发表于 2025-3-31 22:14
看得一头雾水,铅笔芯在里面发热,测出的温度是高好还是低好呢?温度低就是散热好吗?
明白人,温度低刚好说明热量没有导出来。
楼主的这个想法是很危险的。U盘在所有移动存储设备中可靠性是最低的。这点跟U盘的发明初衷有关。这玩意开发之初就是为了转移数据而不是保存数据,在数据安全方面考虑的很少。当然随便玩玩那也无所谓,长期保存重要数据还是要慎重,最好用其他介质备份。保存数据用U盘现在还可以选所谓PSSD,就是固态主控加USB桥接。这个玩意性能没话说,问题就是价格偏高,体积稍大(对比U盘),再就是发热有点大,尤其是高性能的。另保存数据用U盘最好是MLC的。TLC的冷数据保存能力令人堪忧。下面这图是我自己现用的U盘,自己DIY的,用的CNC外壳。
环牛1201 发表于 2025-3-31 22:54
楼主的这个想法是很危险的。U盘在所有移动存储设备中可靠性是最低的。这点跟U盘的发明初衷有关。这玩 ...
拿优盘当仓库的大有人在,等读不出文件,后悔也来不及,这货就适合做个搬运工,是少量数据的那种,大量数据还是移动硬盘 《U盘在所有移动存储设备中可靠性是最低的。这点跟U盘的发明初衷有关》同意这种说法。 目前的USB接口,SATA硬盘盒就足以满足带宽了吧,不需要PCIE硬盘盒,我觉得 有点好耍 发表于 2025-3-31 22:14
看得一头雾水,铅笔芯在里面发热,测出的温度是高好还是低好呢?温度低就是散热好吗?
温度探头和发热芯捆一起了,外壳要低15-20度。用F59C测过,没拍。一手拿手机,一手测温,拍照太难。 环牛1201 发表于 2025-3-31 22:54
楼主的这个想法是很危险的。U盘在所有移动存储设备中可靠性是最低的。这点跟U盘的发明初衷有关。这玩 ...
U盘也好,移动硬盘也好,全当搬运工。不适合当仓库存数据。机械的掉地上就完事了,固态的长时间不通电会丢光。 ceceky 发表于 2025-3-31 23:57
拿优盘当仓库的大有人在,等读不出文件,后悔也来不及,这货就适合做个搬运工,是少量数据的那种,大量数 ...
只当数据搬运工。 fqx0451 发表于 2025-4-1 07:45
《U盘在所有移动存储设备中可靠性是最低的。这点跟U盘的发明初衷有关》同意这种说法。
对。市面上U盘质量普遍很差。 koei 发表于 2025-4-1 08:26
目前的USB接口,SATA硬盘盒就足以满足带宽了吧,不需要PCIE硬盘盒,我觉得
SATA和USB也需要协议转换,硬盘盒免不了,一块电路板+壳子 是必须的。USB和PCIE也需要协议转换,还是一块电路板+壳子。
盒子里的电路板除了供电还有Arm处理器执行协议转换程序。SSD本身还有Arm处理器和读写控制程序。省略硬盘盒的Arm处理器,把转换协议也交给SSD的Arm处理器执行,保留5V-3.3V电路,装进小壳子里,就做成固态U盘了。 koei 发表于 2025-4-1 08:26
目前的USB接口,SATA硬盘盒就足以满足带宽了吧,不需要PCIE硬盘盒,我觉得
那可不一定哦。现在的USB3.1GEN2以上的接口速度很快的,可以达到10G以上。我刚刚做的一个1TU盘,实际写入都到了600M以上。这个闪存还不是最快的,但是都远超SATA接口的速率了。
就是这货,金士顿封装的长江存储TAS颗粒,4贴256G,合计1TB。别问为啥贴4片,不选2片512G,问就是因为穷。其实是拆了两片全新的金士顿480G固态得到的4片。
USB3.0下的速度:
USB3.1下速度:
USB3.1实际拷贝文件的速度,全盘不掉速。
当然,CNC外壳是少不了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