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SECAM和苏联没关系,非洲太平洋不少法属殖民小国也用SECAM K伴音
不过中国用D/K又用PAL色彩总感觉怪 ...
不用怀疑,就是历史和政治原因,早期黑白电视时期,技术都是苏联援助的,那时候我们一穷二白,除了苏联,根本没有地方获取技术,只能苏联用什么我们用什么,后来50年代和苏联交恶,然后正好彩电技术开始,自然就不会选用苏联技术了,不要小看50年代政治倾向的影响力,那时候所谓的技术优越性在政治正确面前毛都不是,所以最终我们用了PAL制式,但当时彩电还是稀罕物,大多数电视接收设备都是黑白的,用的是之前的苏联技术,也不能说改就改,国家穷,一切原则是多快好省,真的改不起,所以彩电为了兼容之前的黑白电视技术,也就是彩电信号能用黑白电视机去看,就有了这种比较奇特的PAL+D/K的模式。 看看各国的彩电制式,其中不乏D/K制,B/G 制也不是什么升级版,采用的也不是很多。电视伴音不是音响要求不那么严格,主要还是兼顾黑白电视的兼容性。
https://wenku.so.com/d/921bf05d3b71752e1b6abde8efcb2058 仔细查了一下,采用PAL D制式的好像就一家。
其它用D制式的都是SECAM D。 girlexplorer 发表于 2025-3-20 00:23
仔细查了一下,采用PAL D制式的好像就一家。
其它用D制式的都是SECAM D。
用SECAM D地区除了东欧和苏联范围,只有用K伴音的居多
用PAL D的国家在1991年之前只有中朝越三个,后来越南转换为了G
不过在在东欧的波兰曾短暂使用过PAL D(1986~1996),1996年之后UHF也改为了G伴音 本帖最后由 Radio86 于 2025-3-20 10:00 编辑
于海旺 发表于 2025-3-19 23:37
彩电的伴音各种(常用13种)模式都挺好,B,G制式:伴音载频5.5MHZ;俄罗斯等国家使用。香港使用伴音I制式: ...
感觉D/K指标挺差的,首先是频谱利用率低必须满6.5MHz留下的隔间只有700KHz
其余的制式都是1.3MHz作为信号隔离,同频干扰优化比D/K更好 本帖最后由 Radio86 于 2025-3-20 10:37 编辑
于海旺 发表于 2025-3-19 23:11
中国选择PAL制式的原因是历史性与政治性,主要原因包括技术先进性和兼容性。
1970年8月11日至16日 ...
不知为何D/K音质优化挺差的,按道理说带宽越大图像音质应该越好
90年代好多国家都放弃了D/K播出方式,当年的新技术丽音都不适配D
不过我查了下对比数据音质的话I最好,其次是G>M/N>K剩下的B、D音质最差
关于覆盖M效果最好其次是D>N>B,范围小的是I、K、G。
抗干扰性N最佳其次是M>B>I>,剩下的D、K、G在恶劣环境下接受效果差
不过国产设备对D/K抗干扰性做过优化,唯独就是带宽太大有同频干扰的影响
如果有优势的话东欧也可以继续使用D/K作为伴音,为何后来换PAL制式连伴音一起换了
不知道90年代是不是西方厂商节省成本的原因,彩色制式直接通用适配导致东欧国家更换电视台发射器制式就默认选择了B/G伴音 本帖最后由 海峰 于 2025-3-20 11:31 编辑
girlexplorer 发表于 2025-3-20 00:23
仔细查了一下,采用PAL D制式的好像就一家。
其它用D制式的都是SECAM D。
PAL D制式的好像就一家
当年的联邦德国(简称西德)就是PAL-D制,中国彩电制式完全照搬西德,当年之所以选定PAL-D制,是因为PAL制(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彩色畸变最小,NTSC 和 SECAM 制都不具备这个优点,所以出局了。
好像还有另一个原因,PAL制彩色电视发射机性能指标可以做得较低(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所以价格低廉,但是彩色电视接收机价格贵,老百姓承担了大头,国家省了不少钱。 海峰 发表于 2025-3-20 11:26
PAL D制式的好像就一家
当年的联邦德国(简称西德)就是PAL-D制,中国彩电制式完全照搬西德,当年之 ...
西德好像用的是PAL-B,D伴音是苏联带起来的
原因是国内早期的黑白电视系统用的是苏联的,后来升级彩色伴音制式也没有换就成了特色
西德带头全世界60%的国家都用的PAL B/G,90年代用SECAM国家也改用PAL同样伴音也换成了B/G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