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haxinh
发表于 2025-4-6 12:24:32
我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并没有完全错误。这就是商业化的原因。为了开发该项目,请发布一部分。您的项目实际上有两个区块。模拟模块和数字模块。其中您自己编写的软件可以保留用于产品。但应该公开基本 MF47 的修改后的模拟块,以便每个人都能直观地看到。像这样的商业项目如果想要发展,需要得到一部分利益相关方的理解。
chihaxinh
发表于 2025-4-6 12:24:48
我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并没有完全错误。这就是商业化的原因。为了开发该项目,请发布一部分。您的项目实际上有两个区块。模拟模块和数字模块。其中您自己编写的软件可以保留用于产品。但应该公开基本 MF47 的修改后的模拟块,以便每个人都能直观地看到。像这样的商业项目如果想要发展,需要得到一部分利益相关方的理解。
bht998
发表于 2025-4-7 21:07:21
其实这个方案当前还不是最优化的版本,
比如说运算放大器,我查到TI有两款就非
常适合这个项目。如果用上那两款运放的
话,电流档满量程可以做到25mV甚至是
10mV,欧姆档可以做到Rx1M。
但是我这边不好买,渠道商给的价格高达
原价的数倍。现在只能用常见的运算放大
器来构建,电流满量程只能做到100mV,
还好最后实测的结果很满意。
跟大家一样,我也很期待有爱好者出来测
绘并公布它的完整原理图,我想看到的是
有人能喜欢这个项目。反过来说,如果没
有人喜欢这个项目,那就只是我一个人的
自娱自乐了,也就没有公布完整原理图的
必要了,是不是?
顺便问一下,哪款24bit-adc便宜又好用?
最好是不用外接晶振的,有知道的帮忙推
荐一款,下一步的下一步可能就要用在指
针万用表上了。
chihaxinh
发表于 2025-4-8 10:50:20
正如我所说,尝试提高传统模拟万用表的精度确实是没有必要的。原因是功耗太大,而且 MCU 和 24 位 ADC 转换器需要额外的成本。这有点主观偏见。模拟万用表的实际优点是可以近似地得出测试结果。活性成分的使用应能加快处理速度,并且使用起来更安全。如果您追求精确,使用数字万用表就足够了。更不用说转换器的频率响应也不是很强。
这就像尝试重新设计车轮,使其更美观、更光滑。却忘记了轮子的基本原理。许多类似的项目过了一段时间就会被遗忘,或无人关心。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对齐的困难。尽管无论你如何努力地将 24 位 ADC 塞进时钟,其实际优势并不比数字时钟强多少
bht998
发表于 2025-4-9 10:58:53
当前的环境确实不利于新产品开发。我也只是把我对
万用表的理解和可能的改进方向展示出来,以后再看
情况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昨天做了一个30V的升压模块,测试结果很满意,打算
用在新设计的万用表上,下午把模块的测试结果发给大
家看看。
chihaxinh
发表于 2025-4-9 12:23:24
bht998 发表于 2025-4-9 10:58
当前的环境确实不利于新产品开发。我也只是把我对
万用表的理解和可能的改进方向展示出来,以后再看
情况 ...
再仔细想想。能够利用MF47原有特点(例如机械切换机制)的产品设计。如果生产时完全抛弃经典 MF47 的内部结构,其吸引力就会很差。另外现代MF47除了内部有磁性表头外,其他品质也比较差。甚至铝制表盘上的印刷也不清晰。我认为你不应该主观地持有自己的观点,而应该听取别人的建议。
测试电压过高(高达 30V)也会导致功能变窄。在拥有大量 RAM 和 CPU 的现代社会,您敢在微型芯片电阻上测试 30V 电压吗?我认为不是。甚至会损坏 MOSFET 的 G S 栅极
和谐的设计以适应时代并提高日常使用的可用性非常重要。最终,他们关心的用户每天都在完成工作。如果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利弊的话,恐怕这样的产品很快就会被抛弃。
bht998
发表于 2025-4-9 14:35:18
chihaxinh 发表于 2025-4-9 12:23
再仔细想想。能够利用MF47原有特点(例如机械切换机制)的产品设计。如果生产时完全抛弃经典 MF47 的内部 ...
感谢关心与关注!
我想你可能误会了,以上我提到的这些功能不会集中到一个产品中,
我想象的是会有几大系列的产品,其中一个系列也会有几个差异化的
型号。比如30V测试电压的型号只是其中的一个产品,你也不用担心
这个30V会击穿MOS的GS极,因为它是经过200k欧电阻限流的。计划
中还可能会有60V测试电压的产品(中值1M欧的Rx100k档)。
以后很难再有那种一个产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情况了,以后可能每
一个用户都有差异化的需求。
选择对MF47做改进来展示我的设计只是降低开发成本的一个无耐之举。
bht998
发表于 2025-4-12 19:06:32
做了几个升压模块,分立元件搭的间歇振荡器,8V升压到24V,
希望有超低的静态电流,就可以不加电源开关了。
零件焊好后测试工作电流,一开始有几十微安,电解电容的漏电
有“自愈”功能。不管它,通电半小时后再测:
电源8.3V,启动电阻10M欧,0.8uA的静态电流出来了,有点儿小激动。
正当我看得高兴的时候,表针向右猛打了一下,赶紧切换到50uA档观察,
峰值电流表针摆到30uA后快速回到1uA以内,中间的时间间隔比较长,
拿秒表测一下,有17.9秒。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长时间间隔的脉冲电流
怎么测量它的平均电流值?
又给模块通电2小时再测,脉冲电流的间隔达到了76秒。
给模块24V输出加了1M欧的负载,电流达到了183uA,改了两个电阻值,
电流降到了110uA,算一算效率24Vx24uA/(8.3Vx110uA)=63%,看起来
效率不高,是吧。再算一算损耗8.3Vx110uA-24Vx24uA=0.337mW,
损耗已经很低了,这还没有调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