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老师点评
本帖最后由 苏南小衢 于 2025-3-10 20:29 编辑刚才抖音上看到这个日本6SL7推6V6单端,号称经典电路,特色是前后级不用电容耦合,采用直耦方式,按图施工的我从没见过此类电路,麻烦路过的老师详细评说一下这个电路的优缺点。谢谢了!还有这输出牛怎么解读? 我是有点纳闷,那个6v6gt的工作点怎么能稳住。
随着管子老化,还不得飘???
坐等听课学习。 电路上我不懂,输出牛看着是多阻抗输入和输出。平时习惯上初级是固定的,通过次级来调整阻抗,实际上初级也可以调整阻抗。
具体的型号,最好是登陆电脑版,然后把电路图单独截一下图,这张图看不清具体型号。 多抽头输出变压器的确可以灵活匹配不同阻抗需求,但是以牺牲性能指标为代价的,这样的变压器适合学生实验室使用:lol 本帖最后由 茹祥臣 于 2025-3-11 09:18 编辑
HD711 发表于 2025-3-11 07:44
多抽头输出变压器的确可以灵活匹配不同阻抗需求,但是以牺牲性能指标为代价的,这样的变压器适合学生实验室 ...
说的不错,一般的输出变压器确实很难兼顾多种阻抗。
一些成品的多阻抗输出变压器,内部绕组是经过多重串并联和实验得出来的,初级和次级绕组的匝数,位置都是实验出来的,拿到手也很难仿制出来。单纯的绕制和抽头就让人头大。比如CD输出变压器两个骨架,绕制时正反正,反正反,每个骨架初3夹次2,最后接的时候还要考虑相位,来回穿插。远没有EI4夹3来的简单。如果再加上多种阻抗,每个绕组都使用上,那更是难上加难。 这种电路主要有两个缺点,第一,电源利用低。6V6的偏压不高,而电压放大级为三极管屏极电压要求高,这样6V6的阴极对地电压要很高,大量压降在6V6的阴极电阻上,本电路阴极电阻功耗接近15W;第二,6V6的阴极电位不稳定。当某种因素致6V6阴极电流变大,阴极对地电压增大,由于直耦栅极对地电压不变,栅偏压变小,致阴极电流进一步增大。
补充内容 (2025-3-11 15:00):
阴极电阻功率应该是6W,以上算错。 算了一下,阴极电阻功耗6W。
这种就是典型的为了直藕而直藕,这么干并没带来多大好处。阴极通过一个电解刀次级的反馈,算是一个亮点。 @大舌头2021
@从不停留
你俩咋算出来的阴极电阻功率,相差1倍多? 用的那个公式,详细过程,能说下吗?
大舌头2021 发表于 2025-3-11 09:18
这种电路主要有两个缺点,第一,电源利用低。6V6的偏压不高,而电压放大级为三极管屏极电压要求高,这样6V6 ...
>>> 134*134/3000
5.985333333333333
>>>
图上标的阴极电阻上的电压134V,电阻3k。
是6W ? 为何6V6输入116V,阴极却是134V?多出的18V是帘栅流所至? 这支3K电阻没有旁路电容,会不会另帘栅电压的波动变大? 6V6的工作点
134V-118V(116?看不清楚)=16V/18V 功率算错了,应该是6W,谢谢楼上各位指正。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27912-1-1.html
这个靠反馈到6J1帘栅,控制6P1的栅偏压。
页:
[1]